分享

《景舟百年》

 zzm1008图书馆 2021-12-18

顾景舟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顾景舟(原名景洲,1915年-1996年),自号壶叟、老萍,生于江苏宜兴,宜兴紫砂名艺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世称“一代宗师”“壶艺泰斗”。

18岁拜名师学艺。三十年代后期至上海制壶仿古。1954年进入宜兴蜀山陶业合作社。1956年被江苏省政府任命为技术辅导,带徒徐汉棠、高海庚、李昌鸿、沈遽华、束凤英、吴群祥等人。顾景舟在壶艺上的成就极高,技巧精湛,且取材甚广,其作品为海内外各大博物馆、文物馆收藏。

中文名顾景舟

出生日期1915年

出生地江苏宜兴川埠乡上袁村

字号号壶叟、老萍

逝世日期1996年

人物生平

顾景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一生三次参加全国工艺美术代表大会,在港、澳、台、东南亚影响特大,被海内外誉为“壶艺泰斗”,作品为海内外各大博物馆、文物馆收藏。

顾景舟作品

顾景舟(1915—1996),宜兴当代紫砂陶艺宗师。顾景舟出生于宜兴川埠上袁村的一个陶瓷世家。少时在宜兴蜀山东坡书院读书,聪慧灵秀,常得书院导长的褒扬。18岁时继承祖业,随祖母邵氏制坯。[5]他承袭家中制壶客师的诀窍,加上其文学功底,出手不凡,一举成名,跻身于壶艺名家的行列。20岁时,应上海邵氏艺苑之邀,专作仿古陶,遍览古代名壶,所仿之器比古壶传器有过之而无不及。抗日战争时期,丁山窑场一片萧条,顾景舟一边制作并经营紫砂壶,一边研读陶瓷专著,钻研陶瓷工艺和文艺理论知识,并结识了一大批书画名家,相互切磋,技艺精进。建国后,他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参加陶业合作社并组织“紫砂工艺班”的招生和技术辅导工作,培养了一大批高级工艺人才。60年代至70年代初,宜兴紫砂陶艺历经低潮,顾景舟苦苦思索,改进工艺,并遍访全国各大博物馆,寻觅珍品,推陈出新。他还参加宜兴地区古窑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工作,先后发表数十万字陶艺论文,推出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

1980年,顾景舟支持并参与建宜“紫砂特艺班”,按香港著名收藏家罗桂祥的供样,复制历史名作,并挑选工艺师和高级工艺师每周为特艺班学员上课,使宜兴紫砂陶艺水平跃上新的台阶。

1981年香港第一届亚洲艺术节上,紫砂特艺班的作品大展紫砂陶艺风采。顾景舟在港为罗桂祥博士收藏的两百件藏品作鉴定,确定罗桂祥为紫砂陶艺收藏家。他还开办紫砂陶艺讲座。顾景舟的博学、对作品的精辟分析,给许多国家的学者和鉴赏家留下深刻印象。

顾景舟曾三次参加全国下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他的作品受到国内外同仁的高度评价。1982年他被国家评为工艺美术师,1989年晋升为高级工艺美术师。

1985年,他担任宜兴紫砂研究所所长,积极引导技术人员参加出国展览,并亲自写文章、编图册、制作作品,将紫砂工艺品的宣传从商品上升到艺术品的文化层次。

1988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授予顾景舟“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1989年顾景舟赴香港办紫砂陶艺展,为紫砂陶艺爱好者又作专题讲座,并参加评奖活动。

1992年,在宜兴第三届陶艺节紫砂国际文化研讨会上,他发表《紫砂陶史概论》,其精辟论述受到紫砂陶艺界人士的好评。他在垂暮之年,将自己一生几十年的创作实践经验总结归纳,编著《宜兴紫砂珍赏》巨著,由香港三联书店出版发行。

1993年11月,80高龄的顾景舟为增进海峡两岸同胞情谊,弘扬紫砂陶艺文化,应邀赴台湾举办“宜兴紫砂陶精品展”,受到各界人士的盛大欢迎,一致赞誉他为“壶艺泰斗”。

顾景舟还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关心教育。1991年,他捐资20万元,设立“宜兴市丁蜀镇教育基金”。

顾景舟穷毕生精力于紫砂陶艺,不断进取,勇于创新,以博大的胸怀,精湛的技艺,带领几代人为紫砂陶艺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

少时就读于蜀山东坡书院。聪慧出众,常得书院导长的褒扬。1933年,他18岁,在家继承祖业,随祖母邵氏制坯,亦承袭家中制壶客师的诀巧,凭借文学功底,放出手不凡,一举成名,跻身壶艺名家行列。

20岁左右,曾应上海郎氏艺苑聘请,仿古作陶,所仿清陈鸣远款的龙凤把嘴壶和竹笋小盂因技艺高超,竟被作为陈鸣远的传器为故宫博物院及南京博物院所收藏,直到几十年后他为北京故宫博物院及南京博物院紫砂藏品作鉴定时才发现原来是自己的作品。这一时期可以说是顾景舟制壶生涯中一个最重要的转折点。因为他有幸接触到了一大批古代名家的珍品,他每遇历代名作,都反复揣摩,悉心研究,吸取并掌握了中国陶艺的博大精华。据传顾景舟曾用家传本山老泥做一枚紫砂茶宠双狮戏球,乃不可多得之传世极品。

1954年10月,他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参与汤渡陶业生产合作社紫砂生产工场的组建筹划工作。

1955年1月建社就绪,立即着手负责“紫砂工艺班”的招生和技术辅导的育才重任,培养出现今的很多位高级工艺美术人才。

1958年,他积极参予了紫砂技术革新、技术革命运动。

1959年被任命为宜兴紫砂厂技术研究室副主任和技术股副股长,并参与北京人民大会堂江苏厅的布置设计工作,设计了一批大型的茶具及高档花盆。

1975年起,他多次参加宜兴地区古窑址的发掘研究工作,对蠡墅羊角山宋代紫砂窑址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考证。他对紫砂陶的历史沿革、名人传记、古陶鉴定做了大量的研究和资料收集工作,先后发表数十万字有关紫砂陶艺的论文。有关紫砂的书刊都聘其为艺术顾问。

1980年,在他的支持及参与下,专门建立“紫砂特艺班”。按香港著名收藏家罗桂样先生的供样,复制历史名作,并挑选工艺师和高级工艺师每周为特艺班学员上课,奠定了紫砂技术水平跃上新台阶的基础,为整个紫砂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1981年香港第六届亚洲艺术节上“紫砂特艺班”的这批作品大展紫砂陶艺雄风。同时,顾景舟在港为罗桂祥博士、紫砂陶艺收藏家加冕,为收藏的两百件藏品作出鉴定,并开办紫砂陶艺讲座。他的博学,对作品的精辟分析,绘许多国家的学者和鉴赏家留下深刻的印象。顾景舟曾三次参加全国工艺美术艺人代表大会,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他的作品受到国内外同仁的高度评价。

1982年被国家评定为工艺美术师。

1985年,顾景舟担任宜兴紫砂研究所所长,将紫砂艺术从商品化宣传上升到艺术品的文化层次。1989年晋升为高级工艺美术师。“宜兴紫砂”被国家评定为质量银质奖后,他又亲自设计指导一批紫砂精品,参加全国性的展评活动,促使“方圆牌”高级紫砂茶具被国家评定为“金质奖”。

1985年,他担任宜兴紫砂研究所所长,积极引导技术人员参加出国展览,并亲自撰写文章、图册,亲手制作作品,将紫砂艺品从商品化宣传上升到艺术品的文化层次。

1988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业部授予他“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光荣称号[7]。1989年赴香港办展之际,他为紫砂陶艺爱好者又作了专题讲座,并参加评奖活动,使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一紫砂陶艺更加发扬光大。

顾景舟认为明代中期至今的紫砂艺术可以像书法、绘画艺术一样,分为神品、极品、精品、能品。明代供春、时大彬,清代陈鸣远,作品造型完整,技术高超,他们将紫砂技术发扬光大,并与中国文化艺术结合起来,他们的代表作,应尊为神品。清代陈曼生承前启后,“曼生壶”就是紫砂艺术与诗书画艺术的结合品,即便技艺有所不足,若是真作,也可称为极品。顾景舟坦言,历史上紫砂仿古之作不少,他自己亦有一段时间专门仿古,虽然壶形依旧,但随着社会进步,技艺上则超越前人。东西是仿的,但质量是好的,堪称精品。现在流行的高档紫砂茶具,则为能品。顾景舟将其紫砂生涯总结为少年仿、中年创、晚年变三部曲。

























更新于 12-12
来自作品集工艺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