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前置思考 I 当你老了,你最怕什么?

 乐康居 2021-12-18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2020年出生率低于1%,创下1978年以来的新低,相当于每5个年轻人需要养1个老人。这一代的年轻人可太难了,小时候遇到鸡娃,工作时遇到996,年纪大了还遇到老龄化社会。

50后建议年轻人30岁规划养老,当各界都在为“未来生活前置思考”,你想好怎么养老了吗?

你最怕什么

当你老了,你最怕什么?怕钱准备不足?怕行动能力变差,啥都干不了?怕完全一个人?

关于变老这件事,正当壮年的我们,所知太少太少。我听过许多年轻人畅想晚年,自由自在,游山玩水,没事喝喝茶,打打小牌,带带孙子。这当然是最好不过的状态,因为它同时满足了三个条件:有钱、有自由、身体健康。

图片

但大部分人的晚年,真能如此吗?

央视曾做过一档空巢老人的调查栏目,主持人张泉灵分享了这么一段故事。

在调查中,张泉灵发现了很多老人的家里都有一种“老人味”,但她也不知道这种味道是怎么产生的,后来跑去问医生,医生也没说出个所以然。

于是,张泉灵在一户人家做采访时,终于忍不住问了一位老太太,“您多久洗一次澡?”

老太太迟疑了片刻,缓缓说道:“我啊,尽量不洗澡。一个人在家,人老了,洗澡是最危险的事,万一摔了呢?我这后半辈子,给孩子多大负担呢,我自己的生活怎么办呢?

图片

那种恐惧和怯弱,我们依旧一无所知。

大多数年轻人,或许并不会深度思考现实背后的残酷真相。但是,大家都会明显感知到,当前典型中国式家庭是一对夫妻,上面四个父母,下面一个孩子的倒金字塔式结构,这就是中国社会老龄化与少子化的现实。

这一现实背后,是越来越少的下一代需要承担着越来越多的上一代,当前年轻人不得不承担起成倍于父辈的赡养压力。对于自身,现今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意识到未来的压力在袭来。

没有一片树叶不落下,没有一年不入秋,老是人生的必然状态。

关于养老你有什么建议
二战后,日本出现了长达5年的婴儿潮,新生儿总规模约100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近10%。他们中80%属于工薪阶层,是支撑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脊梁骨。这一代被称为“团块世代”的人,正处于70岁到75岁之间。

一位69岁的河口晃老人,一人住在老旧小区里,97岁的母亲在护理机构生活,39岁的儿子生活在东京都内。

图片

支撑他生活的唯一经济来源就是退休金,但因患有高血压,每月要支付8000日元的医药费,加上其他的日常生活支出,已是入不敷出。河口目前做的驾驶员工作还能干一年(日本驾驶年龄规定70岁),以后的生活无从所知。

与遭遇经济危机和养老危机的日本“团块时代”(抱团出生)相比,我们当下可以看到太多相似之处:年轻时候,觉得事业是人生的全部,好像家庭可以一直这样安稳。经济环境似乎可以一直向上、快速发展。也因此,我们更需要从团块时代的经历中获得预警和提示。

核心就是要避免“成为夹在上下两辈之间痛苦赡养耗逛储蓄的'三明治’”,有网友 从中总结出了7条现实的细节建议:

图片

在压力之下,有人选择了长期主义的自我积蓄与储备,理性地规划人生;也有人自我放飞,得过且过,及时行乐;更多的年轻人,带着压力负重前行,迷茫而盲目,不如参考下这七条建议,给自己一个方向。

大多数时候,养老不是一个个人话题,而是一个社会性的宏大议题,但人生却是自己的。只愿年轻人不负时代,时代亦不该负年轻人。

写在最后

有句话,我觉得是有道理。

他说,我们注定是孝顺父母的最后一代,被儿女抛弃的第一代。趁现在腿脚还能动弹,还能自己做主,就赶紧为未来做好准备,提前给自己的晚年预留一份尊严。


图片

这“准备”,第一个是钱,第二个是观念。

财务自由,是所有自由的基础。观念豁达,是余生幸福与否的指向标。有尊严且体面地度过余下的人生,一定建立在金钱之上。

老去,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阶段。但优雅地老去,只是一部分人的特权。所以,别在该拼搏的年纪别停下脚步,在该奋斗的时候别选择安逸。

至于观念,时代不会为你停下脚步,我们的养老中又包括着“奋老”,尽量地去学习,去吸纳新的知识和认知,是我们保持跟这个世界联系的最好方式。

希望再过二十年,咱们还是财富学院的同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