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百巷(219)竹辉路

 吴越尽说 2021-12-18

       竹辉路是一条老街,和其他苏州的老街相比并没有什么不同,两旁荫荫隐隐的大树,新村大都分散在两边的巷子里,这是苏州的常态。

       说不上什么特别的地方,更谈不上骄傲,不过在竹辉路上生活着的我们,觉得有玩,有吃,有喝,有乐。

(一)

       在竹辉路上,有不得不说地两个存在:桂花公园,工人文化宫。

       前一个是我们生活的日常,平时的乐趣;后一个是我们记忆的美好,过去的痕迹。

       走,去桂花消消食,散散步!就像吃饭睡觉一样,去桂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可能一天不去那心里就会慌慌的。

       在广场上的空地散散步,跳跳舞,打打太极拳,喝茶,下棋,闲聊……没事的时候,附近的大爷大妈都是组团过来消遣休闲。

       天气好的时候,公园的广场上,总是会看见一群放风筝的小朋友。当然放风筝的高手其实是那群老大爷,他们会在夜晚放带彩灯的风筝,亮闪闪地在夜空中,“不明飞行物”和大爷以前还上过新闻。

       节假日的时候更是热闹,一家人老老小小的都过来玩乐散心。孩子们在儿童乐园的滑梯上溜着挤着,沙地上挖着闹着;情侣喂着小鸽子,在树荫下窃窃私语。

       

       印象最深地,就是9月桂花飘香的时候,园子里金银桂花盛开,整个园子里都有一股不均匀地香气,好多远处的人都会过去看看,带着相机拍照聚餐。

       平时晚饭以后来这边散步🏃,就会听见热闹的音乐声,那一大块空地就被各帮各派的广场舞大妈们占领着摇摆着。

       夜跑的人也是特别多,吹着风,着河边城墙,遛狗,小跑,惬意的不行。

       其实除了桂花,风筝,最有名就是相亲角,到了周末,就成了叔叔阿姨们替子女相亲的圣地,一张便条写满个人信息择偶要求往绳子上一栓,坐等有缘人的到来。父母们为了儿女乐此不疲地努力着,也是一片苦心。

       夏天时节,白天登城楼,晚上看星星,很自在,很有味道。

(二)

       桂花公在路的最东头,最西头就是工人文化宫,人民路与竹辉路的交界处,苏州工人文化宫已经在这里待了59年。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带给我们几代人许多的美好回忆。

       这里是孩子们的游乐场。

       那时候,还没有现在这么多玩乐的地方可供选择,工人文化宫,在孩子们的眼里,就是类似一个游乐场的存在,常常过去玩的地方。

       小时候一直会被家里人带着来玩。那时候确实真的很热闹,到处都是孩子们的嬉闹声。小火车,假山,碰碰车,游泳池,滑旱冰.....确实是一个孩子们的小乐园。有许多人都是在这里学会了游泳与滑旱冰。

       这里也是大人们休闲,集体活动的好地方。

       当时文化宫里有高大上的室内球场,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这在当时是很少见的,很多人都会在这边运动,打打球。

       还有不得不说的当然是电影院,那时候苏州除了大光明和开明,没有什么电影院,所以经常会闹着爸妈带自己去看电影。学校也会偶尔组织我们学生在这里观看像《地道战》一些爱国教育的电影那时候对于电影的概念意识很模糊,总觉得有这么一场电影看十分稀奇。

       那时候的文化宫比较像园林,里面有池塘,假山,公园,亭子,实在没什么事,坐在池塘边的亭子里待着也不错,春夏秋冬各个季节都很美的,炎夏的时候,许多老人家都拿着蒲扇聚在一起唠嗑。

       现在的工人文化宫重新建起,比起以往外观上更加的气派,内部的环境各方面也比起印象里的小时候要好上许多,添了图书馆,健身中心,职工大舞台,4号线如今也开通经过。

(三)

       其实说完了竹辉路上的两个最具代表性的地标之后,会感觉少了点什么,

       其实就是缺人,没有人,哪会有生活呢?

       一条长长的竹辉路上有许多老新村,竹辉,养蚕里,玉兰,桂花.....

       可是不管你住在哪,总会不约而同地去吃一家店或一个人的手艺,就有着共同的记忆。

       带城桥路红绿灯附近阿婆的韭菜蛋饼,卖了20多年,秘制甜酱很好吃,早上的上班族都会跑过去买几份。

       不过最好的小吃一定是“我家”楼下那家。每个小区都有属于自己不错的小吃,从早上的粽子,烧饼,到晚上的卤菜,龙虾,修理室,这是所有新村人的必需品。

       赛格广场的美食,香香鸡、老妈米线、宴遇、甩辣火锅、这是节假日经常去吃的地方,接着到隔壁金逸随便看场电影。前不久4号线地铁也开了,如果觉得厌烦,就很方便地到观前逛逛街换换口味了。

       由于人多,平时上下班的路上也是热闹的,大人们上班,老人领着孩子等公交,十字路口的成堆地电车大军等待着,它也有匆忙喧闹的一面。

       在竹辉路走着,总会碰见一些不太在意的身影,比如竹辉路289号的广电,红十字会,电信,这些鲜明的地标,可能对我们来说没什么联系,但却不经意间地留在我们的意识里,一提到就觉得很亲切,可能就是因为:看到它们就会觉得离家不远了。

       竹辉路就是这样的一条老街,在这里生活的我们,很乐活。

来源:《苏州微生活》公众号

2017年6月19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