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峙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文/韩全虎 繁峙县横涧乡横涧村是一个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期间,全村三百六十余户人家大约每户就有一人参加抗战或参加各级政府工作,形成了“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感人场面。横涧村成为日本鬼子啃不动、打不烂的堡垒村。 横涧村之所以能够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充分发动群众积极参军参战,参加革命工作,筹集、运送战略物资,开展游击战争,在保护干部等方面做出卓越贡献,被边区政府誉为“小延安”,根本原因就在于这里有一批全县党组织建设的先驱,有一个坚强的党支部。 1936年底,牺盟会派于寿康在繁峙建立动委会,成为全县最早的抗战组织。1937年初,聂荣臻派横涧村人张代回繁峙在小柏峪村发展横涧村张崇德(化名李仲仁)、张耀廷(化名李化堂)、张耀璧(化名马达)等为中共党员,成为繁峙抗日的燎原之火。 张崇德、张耀璧经过几个月的严格考察和多次认真讨论,决定发展郝国伟、张秀廷为新党员,并经县委同意,组建中共横涧村支部,于1937年11月12日在张崇德家地窖里召开党员会议,宣布横涧村党支部成立,选举张政为支部书记,这是繁峙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从此,党的建设和抗日烽火在横涧村熊熊燃起。 横涧村党支部成立后,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方针路线,充分发动群众,动员群众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交公粮、做军鞋,支援抗日前线;打入敌人内部,瓦解敌伪军;埋地雷,炸道路,破坏敌人交通;建立堡垒户,保护党的干部;离乡北上,在开辟绥东等方面进行了卓越的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抗战开始后,全村有四十三人报名参加县区政府的工作,经过党的培养,多数人成为党和政府的工作骨干。这些同志除六人牺牲外,大都成了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的领导干部。 横涧村党支部不仅为我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优秀干部,还动员不少青年报名参军,拿起枪杆上前线,消灭日本鬼子。据统计,抗战期间共有19人参军,他们在抗战前线殊死战斗,立下赫赫战功。其中史二娃、张全全等5人光荣牺牲。 在抗战中,村党支部动员群众踊跃交纳公粮,支援前线战争。最多时一年交纳公粮两万多斤,最少的年份也达七千余斤,平均每年交公粮近万斤,葫油一千余斤,银元五百余元。这些粮食和食油都是党支部组织群众人背畜驮,绕过敌人的层层封锁,送到行署所在地灵丘县的长沟、大辛庄、下关,以及边区政府所在地柳树沟、青羊口等地。 同时,党支部还动员妇女做军鞋,支援前线战士。每年全村都要交军鞋几千双,这些军鞋都是精选布料,精工细做,既美观,又耐穿,很受前线将士的欢迎。 1942年初秋,日寇纠合人马,对横涧村进行扫荡。秋末,又用蚕食政策大搞破坏活动,妄图将横涧及周围村庄变为占领区。为了粉碎敌人的阴谋,村党支部在上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发动群众同敌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挑选党员和抗日骨干张益、张石义、刘步高等人经训练后组成维持会,一方面应付敌人,一方面做好抗战工作。又派张益、刘步高等打入敌人内部,了解、掌握敌人的活动情报,瓦解敌伪军,发展日军士兵子井成为我们的内线,提供有用情报。这样,敌人的活动基本掌握在我们手中,使敌人成为聋子,哑子,更加有效地打击了敌人,数次战斗共击伤敌人数十人。 为了配合我军作战,抗战开始不久,村党支部便成立了以张然为首的十八人游击小组。他们密切注视韩庄、大王大营、东河南据点敌人的动向,打听到敌人出动的时间和路线之后,就提前奔赴敌人将要通过的道路,埋地雷、挖陷坑打击敌人。1942年秋后的一天,游击小组得知大王岭的敌人要出来抢粮,立即组织队员在敌人的必经之路埋好地雷。敌人刚刚进入雷区,“轰”的一声,一个鬼子被炸死,其他鬼子一个个被吓破了胆,调转头就向据点跑去。游击小组不仅埋地雷,炸鬼子,还经常夜行数十里,破坏大营至砂河的公路,切割大营、大王岭等地鬼子的电话线。所有这些活动,对配合正面战场作战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1940年,三区区委干部郝瑞秀得了伤寒病,在横涧村村长张理和东淤地张明保家养病,得到了群众的精心护理和严密保护。1941年春节刚过,他在张理家吃早饭时,刚端起碗就听见砰砰几声枪响,张理说声“有情况,快走!”便快步走出家门,当他从后门发现有敌人岗哨时,马上返回带着老郝从前门出去。他们前脚刚走,敌人便从后门进来,满屋遍院地搜查。此时,郝瑞秀在张理的带领下早已走出很远了。不仅如此,当时的县区领导薛凤宵、郑浩等都在横涧村遇到过这种有惊无险,险中脱身的情况。 1942年春季,白坡头的日本鬼子和伪军二百多人出发从横涧村外路过,先头部队闯进村里乱搜乱捕,把全村群众赶在街上,并把张学义(地下党员)、张峰、张清道抓到架着机关枪、放着杀人刀的周家大院,将他们三人反手捆绑,用木棍殴打。之后,将张学义拉到街上指认八路军,张学义早就知道县委组织部长张明、民政科长冷冰等在群众之中,但当敌人追问他谁是八路时,他冷静而镇定地回答:“这里都是良民,八路的没有。”敌人见从他嘴里掏不出真话,气急败坏地又将他拉回院内,棍子打断一根又一根,张学义被打的死去活来,就是没有说出敌人需要的只字片语。 像张学义这样英勇不屈,保护革命干部的人和事还有很多,如张瑁冒死保护贸易局干部的事迹,张明枝忍受酷刑保护上级党组织和领导人的事迹,都被人们传颂多年。 抗战时期,横涧村党支部不仅在本地坚持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斗争,而且还向上级、外地输送了大批忠诚可靠、经验丰富的干部。1944年底,晋北地委指示繁峙县组织一个县的领导班子到绥东开展工作。那时的绥东包括集宁、商都、兴和等市县,是敌人统治的中心地带,环境恶劣,群众基础差,开展工作难度很大。经县委研究决定,先派横涧村党员干部张盛带人前去侦察了解情况,他们化装成民间乐队,向绥东出发。 张盛几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摸清情况后,便由张盛单独回来汇报工作。1945年,县委从横涧村抽调了张盛、张益等四十余名党员干部到兴和县组成了绥东县和四个区的领导班子,张盛任县委书记。他们在兴和深入发动群众,进行组织建设,开展各方面的工作,为抗日斗争做出了巨大贡献。 横涧村党支部的建立,不仅为抗日战争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而且为我县农村党组织的建设树立了榜样,积淀了经验,推动了全县组织建设的发展和抗战斗争的积极开展。 文字编辑:杨荣 图文编辑:侯常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