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遇见沈周

 苏迷 2021-12-18
《姑苏晚报》2021年12月13日 B08版

  雏菊园

  风渐渐有了寒意。吹过梧桐,残叶凋零;吹过栾树,籽实飘散;吹过枫香,满身醉态;吹过菊丛,冷香弥散得很远。我在湘城,在一位五百年前的先贤沈周的墓前鞠躬致意。

  墓区是一个占地5亩的园子,有亭子、水面、假山、植物,水乡的气度即便在冬季也充盈饱满。进入石雕门楼,一条碎石小路跨于丁字结构的小河之上,连接拐弯之后的墓冢甬道。甬道右侧有一座四角亭,据说是沈周后人于民国年间修建,后经多次修缮,现在看上去依旧古朴沧桑。墓冢石砌,堆着高高的封土,冢顶青藤缠绕,与围在四周的秀竹高低错落,一片宁静。

  整个园子几乎无人,即便周末也未必热闹。风扫着落叶,那株银杏越发寒意深深。河道并无驳岸,自然的泥坡草地,反倒成全了野趣的随意。立于坡地的大柳树,本该光枝秃叶进入冬眠,不料今秋气候异常,竟生出一树青葱新叶,垂下条条柳絮花芽。不知名的水草细细碎碎盖满河面,青黄枯荣,参差得像秋水愁出的灰发,亦似浓淡不一的苔藓诉说寂寞,不肯随季节老去。

  沈周是谁?但凡苏州人皆知。几个世纪前的几代人,看不上做官,而崇尚书香传承。读书、作画、写字,在隐居的田园过着笔酣墨饱的生涯。这种活法,有点独辟蹊径,有点特立独行,也成就了沈周的独树一帜。这世上有些人,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直将这件事做到出类拔萃,沈周是其中之一。吸取前辈的诗书画精髓,创建吴门画派,当着唐伯虎、文徵明的先生,承前启后在一片文学艺术的高地,独领风骚数十年。“明四家”中,沈周是妥妥的首席。他的作品被收藏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中,代表着古代不可多得的艺术水准。

  沈周生活在湘城的原野,却是姑苏的骄子,更是江南文化的那片蓝天。这样的人生,让如今的人念想起来,依旧意味无穷。那天参加阳澄湖第五届沈周文化节,在沈周故里浏览“遇见沈周”画展,几十幅作品,淋漓尽致展现吴门画派优雅、飘逸的特色,是苏州书画家对沈周最好的纪念与缅怀。《沈周造像》将这位八十岁老人的精气神刻画得惟妙惟肖,面容和蔼沉静,衣衫素洁倜傥,周身的书卷气让人啧啧称道。

  太湖碎石与墨迹细竹组成的小品,被称为“沈周诗意”,无论放在篱庭还是伴于轩窗都是江南水乡的表达。宣纸上只有黑白两色,引发的却是后世画家对先贤的无尽仰慕。高山流水古木,残院老屋小桥,一位老者微不足道的侧影,这幅画被称为“石田先生诗意”。石田是沈周的号。通常字是父亲给的,隆重的时候称之表示敬意,号是自己取的,呼之亲切不见外。下笔的时候,想到沈周的风流蕴藉,画风便沾染了石田先生的诗意。用诗意来形容画,用画境来比喻诗,是文化的一次互相致敬的回文。

  从沈周路向沈周村走去,感受沈周曾经印在故乡大地上的足迹。东宅里是沈周村的中心区域,一片民居清静安妥。冬日的阳光照着,正是白居易《负冬日》诗中负暄的意境。路旁的木芙蓉开得正好,一日三颜地笑着,洁白、嫣红、暗紫,相约在一枝上朱朱粉粉。河蛮有底气穿村而过,留下两岸倒影随着一河洁净的秋水源远流长。一岸是白墙黛瓦,人字形的山墙错落出画的简笔;一岸是青菜萝卜,一垄一垄碧绿生青,扯出一条生机勃勃的乡情。如果沈周看到,一定又有一幅农家安居图问世。“散发休休依灌木,洗心默默对清川。一春富贵山花里,终日笙歌野鸟边。”沈周的诗情画意都在乡野林泉,都在名山大川。

  所以,那座叫长川的美术馆也是读懂了苏州文化的特色,才在开馆之际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沈周主题书画展。《沈周题赵松雪画马》《沈周题画诗》《沈周晚坐诗》等,都是专程为展览精心准备的书法作品。《致敬沈周》这幅画颇有沈周风格,“高木西风落叶时,一襟萧爽坐迟迟。闲披秋水未终卷,心与天游谁得知。”画页上的诗句与石坡上的长者,秋山秋水秋心,留给人无限想象。

  书画家对沈周的喜爱传承在笔墨上,故里的居民对沈周的喜爱收藏在心坎里。我在村路上闲看,坐在家门口的阿婆说,你们应该去沈周的墓园看看,他是我们村的骄傲。是啊,沈周是村里的,也是苏州的,江南的,更是热爱文化艺术的所有人的。阿婆笑了,满脸的皱纹如同盆里开着的紫菊。一位老爷爷愿意领我们去,告诉他我们已经去过。他说,读书人都认得沈周。几千年的吴方言从他苍老的嘴里说出,虽有些含混,却依然有抑扬顿挫的韵味。

  湘城有一条老街,还是二十世纪的面孔。百年以上的木板小楼,挤到只有两张桌子的茶馆,与走街串巷的剃头担并无二致的简易理发处,还有那么多旧房旧桥旧院子,都在时光的淘洗中成了很多人怀旧的去处。老街南面有个码头,据说从那里可以走到世界各地。沈周优游林泉时也是从这里出发的吧,着一身布衫,划一叶扁舟,怀着他的诗情画意,直到地老天荒。吴门画派的弟子们正跟着先贤沈周的足迹扬帆起航,他们大约也想在江南文化传承中成为文徵明口中的“神仙中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