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秋强·九年前,“新月诗人”魂归故里 ——乡贤陈梦家衣冠冢落成追记

 新用户24030ygV 2021-12-18

陈梦家,一个多么响亮的名字。

20岁时他已享诗名,与闻一多、徐志摩、朱湘一起被誉为新月派的四大诗人;

他是燕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等大学的教授,是著名翻译家、文学家;

 他是与顾颉刚、夏鼐、于省吾、商承祚等大家一起共事的杰出考古学家,也是明清家具的大收藏家、大学问家,王世襄对他敬佩之至。

他也是一位大帅哥,燕京大学校花赵萝蕤的丈夫。

一次在清华大学中文系研究生学科考试答辩会上,他与大文豪钱钟书不期而遇,陈梦家上前招呼道:“江南才子钱钟书。”钱脱口而出:“上虞诗人陈梦家。”

陈梦家祖籍上虞,祖居上虞百官小桃园陈家道地,高祖父陈学之,曾祖父陈文宝。祖父陈玉兰是个魁梧高大的汉子,凭着家里一只木船,在曹娥江一带谋生;祖母是位基督教徒,一个寡笑严正的人。陈梦家父亲陈金镛,7岁就读于曹娥教会小学,11岁到杭州接受西式教育,19岁毕业后做过几年传教职务,25岁与蔡灵恩结婚后迁居宁波,后担任宁波崇信书院教习与崇德女校校长,1906年赴南京担任神学院院长;

陈梦家兄弟姐妹10人,他排行老三。

陈梦家的一生辉煌而坎坷,而他的悲惨结局令人扼腕唏嘘。

因剂量不够,陈梦家没有死,加了个“畏罪自杀”的罪名被赶回了家。他多活了8天。9月3日,还只有55岁的陈梦家留下一封遗书,悬梁自尽了。像彼时所有被打死和自杀的人一律不准留骨灰一样,尸骨无存的陈梦家带着满腹经纶,带着深深的遗憾,带着满腹的痛楚,悄悄地走了。而他的冤魂,一直四处游荡。

陈梦家有一个弟弟叫陈梦熊,是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水文地质专家,被誉为“当代徐霞客”。陈梦熊院士回故乡上虞时和我见过面,我也曾三次到北京登门拜访。第三次拜访是2010年10月,临别时陈院士向我吐露了一个心结,因为哥哥陈梦家尸骨无存,他内心很不安。他告知,父母、祖母的坟也在家乡,可否让陈梦家魂归故里?那天的情景始终刻在我心中,我发现陈院士说此话时,眼眶里有亮晶晶的泪光。

抑或是苍天冥冥之中的保佑吧!机会真的不期而至。因为发展的需要,上虞龙山即将开凿隧道,而陈梦家、陈梦熊父母、祖母的坟划入了拆迁范围,将迁移至不远的百福陵园。得此消息后,我立刻告知陈梦熊院士,他也很高兴。接着我迅速向建设局、百官镇政府和陵园属地里严村委等单位进行游说,希望他们支持圆了陈梦熊院士的这个梦。在此过程中,我得到了时任上虞驻北京办事处主任丁志强、建设局副局长罗鹏达等领导和里严村委的大力支持。经过多方努力后,2012年4月28日,上虞百福陵园陈梦家衣冠冢终于正式落成。

那天上午9点,早春灿烂的阳光下,由上虞乡贤研究会组织的乡贤陈梦家衣冠冢落成仪式,在百福陵园举行。仪式简单而隆重,时任区文联主席陈荣力、陈梦家的侄子陈泽行一家三口及上虞文化界代表等出席了落成仪式。百官中学少先队员还在现场朗诵了陈梦家的诗《一朵野花》。 

作为陈梦家家族代表的陈泽行,在陈梦家衣冠冢落成仪式上讲了话:“陈梦家自杀后,遗体不知所踪,现在,他游荡了46年的冤魂,终于回到家乡的土地,使他得以安息。愿家乡的学子在这龙山山麓、白马湖旁,不但能得到文明的熏陶和文化的修养,也能得到一些历史的回味和民主的启示……”

上世纪二十年代,回故乡上虞省亲的陈梦家,曾到过白马湖畔的春晖中学,并写下一首名为《白马湖》的诗:“我悄悄走了,沿着湖边的路,留下一个心愿,再来,白马湖!”

九年前,乡贤陈梦家终于魂归故里,安息在了白马湖畔,安心地长眠在父母、祖母旁边,实现了诗人“再来,白马湖”的心愿。


陈梦家衣冠冢落成后,有不少学者专家慕名前来吊唁。他们有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考古所所长王巍,北京鲁迅博物馆荣誉馆员方继孝,绍兴鲁迅纪念馆原馆长裘士雄,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陈梦家论著编辑组负责人王世民,中华书局文学编辑室主任助理、《陈梦家著作集》责任编辑朱兆虎,浙江省越文化研究院中心执行主任潘承玉等。

今年是陈梦家诞辰110周年,也是上虞乡贤研究会成立20周年。我写下这篇小文,一方面是对陈梦家这位杰出乡贤的缅怀和纪念;另一方面也是对乡贤研究会20年筚路蓝缕的一个回望。或许对乡贤研究会、对我本人来说,努力把乡贤的根留住,正是应有的职责。

2021年9月9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