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孟頫“天花板级”的行书,这字一但展出,...

 mengk4fz0yyf5h 2021-12-18
高妙的艺术作品往往具备一种特质,那就是将其放在俗品当中,往往能够脱颖而出。在今天的上海市博物馆当中,有一件顶级藏品,此作一经展出,整个博物馆为会蓬荜生辉,展馆当中的其他作品都会黯然失色。
这件作品就是赵子昂的《灵隐大川济禅师塔铭》。
赵子昂在传统文化与艺术的各个领域都是不世出的天才,他虽出身皇族,是赵匡胤的后人,但没有皇家的倨傲,相反却有着不俗的天资与贵气,他学经史子集,能够过目不忘,他幼年跟随大儒敖继公学习,很快便超过了自己的老师,
在书法领域他更是千年难遇的奇才,他属于天生字写得好的人,即便是不用过分努力,也能够成就一代书名,但他却又在学书道路上极为勤勉,赵子昂练字没有固定的时间,只要闲下来,就会从早写到晚,从来不辍。
早年的赵子昂书法未能入晋人门户,这是因为受到了高宗赵构的影响,这个时候他的书法妩媚而缺乏劲力,不足以为后世所借鉴,但到了中年之后,他深入“二王”门户,从右军处学到了用笔之实,并且悟出了“笔法”,明白了“用笔千古不易”的道理。
尤其是到了晚年的赵子昂,不仅将“二王”笔法融会贯通,还从李北海处学到了体式的劲力,打通了王羲之与李北海的界限,这个时候的代表作就是这件《灵隐大川济禅师塔铭》。
此作乃是给一位高僧书写的“塔铭”,类似于普通人的墓志铭,每一个字都写得极为恭敬而认真,满纸云烟,我们随便从中抽出一个字,就不难发现其字法之秀逸以及点画之精稳,赵子昂晚年的字炉火纯青体现在细节的处理山,有人将此作当中的点画放大到10倍来观看,发现其细如发丝的线条都写到了纤毫毕现,并且从容衍裕,游刃有余,而一般的书法家是极难达到这种境界的。
书写这件作品的时候是公元1307年,也是元代的大德十年,赵子昂已经54岁了,彼时的他隐居在杭州任上,当“儒学提举”,相当于一个闲差,处于半隐居状态,这个时期也是他艺术创作的高峰期,这件《灵隐大川济禅师塔铭》便是这个时期的极品。
此作也堪称赵子昂生平行书的“天花板”级的作品,从市场价值上来看,也堪称一字千金,他的学生虞集在赵子昂死后见到了这件作品,感叹道:
“集之生也晚,又最后来钱唐,弗获识前代丛林诸尊宿,为之嘅叹。及观子昂学士所书灵隐大川禅师塔铭,俨然东南法社流风余韵犹未泯也。欢喜无量,遂为之识其后云。”
由此可见,赵子昂是真正的魏晋风流的传承人,他的这件《灵隐大川济禅师塔铭》也是后世书法人敲开魏晋大门的一个敲门砖。
而今,我们将藏于上海市博物馆的这件《灵隐大川济禅师塔铭》的原作进行了博物馆级别的超高清1:1复原,还原出跟原作毫无二致的作品,点画细腻逼真,观此作如见原作。
欲购此赵子昂《灵隐大川济禅师塔铭》全卷本,请点击下面“看一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