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殷克敬:怀有一颗仁心,把病人当亲人!

 新用户5779tp4A 2021-12-18

图片

“学习经典,传承经典,早临床,早实践,这是中医专业学生培养的关键。”国家级名老中医、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教授、主任医师殷克敬说。

图片
图片

学习中医没什么捷径可言

只有下苦功夫读书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殷克敬师从国医大师郭诚杰,从事中医针灸医教研工作50余载,为陕西省首届名老中医,全国第二、五、六批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2019年荣获陕西省“德艺双馨医师”。

“学习中医其实没有什么捷径可言,只有下苦功夫认真读书。经常读中医经典著作,每次读后都会有新的意境和体会,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殷克敬说,学习中医经典,最主要的是首先学好四部经典著作,否则就会使得中医学习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图片

殷克敬书柜中资料丰富,有大量长期做的学习笔记,剪报等资料

在众多中医经典著作中,殷克敬最推崇的是《金匮要略》和《伤寒论》,并把其视为中医学辨证论治的典范,认为学好它们,就能够为临床辨证及更深一步研读后世医学书籍奠定坚实的基础。

任何中医经典都是学来指导临床实践的,学得好、用得好,就会在临床辨证的过程中不至于无方无药,杂药乱投。殷克敬认为,如果固守经典及古籍上所说的内容,而不尊重临床实际情况,就容易导致思想僵化,禁锢在经典的文句中,束缚临床上的进展。

“对于前人的经验要活学活用,通过不断创新,不断思考,才能自成一家,实现学有所成,学有所用。”殷克敬说。

图片

殷克敬临床切脉诊病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理论要结合实践

不能心中了了、指下难明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中医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而发展起来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要想真正地学好中医,必须要有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这样才能在学习中医理论时深入透彻,融会贯通。殷克敬很早就养成了博览群书、广泛涉猎的读书习惯,除经典名著外,殷克敬还经常阅读百家著作,取长补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发散自身的临床思维。

殷克敬说,丰富的古代文化知识让他在学习中医、终成中医大家的道路上获益匪浅。

图片

殷克敬赴韩国讲学交流

扎实的理论储备是临床治疗的基础。在殷克敬看来,现行教育模式下一年的实习时间并不足以让中医专业学生积累到足够的临床经验。在传统的中医教育中,“师带徒”,即一个老师教导一两个学生是正常状况,老师可以随时对学生进行面对面指导;而现在中医专业教育中,院校学生集中学习,许多学生毕业以后并无太多临床经验,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无法结合,导致医学生不会看病或看不好病。

“中医研究和西医研究是两个体系,中医院校进行教学设计时,有一些学生培养方法片面仿照西医专业,脱离了过去'手把手’教学的传承之意。”殷克敬说,在中医院校专业教学中,要多注意对学生临床专业能力的培养,不管学生理论知识多么丰富,最终都要落实到实践上去,不能心中了了、指下难明。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

医德为先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医德为先。”殷克敬说,孙思邈的《大医精诚》讲述了两个有关医德的问题,一是精,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术;二是诚,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品德修养。

中医治疗,药方至关重要。一个药方需要哪些草药,老师可以告诉学生,但具体用量则需要在临床上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微小的用量差别,最后形成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别可能会很大。

图片

殷克敬博览群书,最推崇《金匮要略》和《伤寒论》

在殷克敬看来,唯有辨症、用药精准,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消解病痛。这就需要医生具备良好医德,怀有一颗仁心,把病人当亲人,细心查体之后谨慎诊断。

目前,陕西在着力推动中医药师承教育规范化、终身化和制度化,鼓励名老中医、中医(专长)医师、老药工收徒授业,促进中医诊疗经验与中药传统技艺传承发展;支持公立中医医院设置中医(专长)医师岗位,开辟独立的诊疗服务区;深化中医药教育教学改革,强化人才临床实践和中医思维培养,推行“读经典、早临床、跟名师”培养模式。

201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建立殷克敬名老中医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截至目前,已培养出一批具备扎实中医药基础理论功底的中医临床人才,使其成为具备深厚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扎实中医药理论基础和掌握各具特色的中医诊疗技能水平的新一代中医。同时,工作室参与临床查房,协助院内会诊解决大量的中医临床疑难问题,也为推进学科建设内涵、创新思路做出大量贡献。

图片
图片
(稿件来源:健康陕西发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