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人开始懂车了?中国版K-Car热销,能否复制在海外的奇迹

 笨鳥先飛龍 2021-12-18

文:芝士驾道 原创:diego

在日本的汽车市场,很流行一种叫做K-Car的小车,它的尺寸、排量、动力都堪称迷你,也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所说的微型车。这种小车在日本的流行是因为其特殊的国情造成的,曾经有些汽车厂家想把K-Car移植到中国来,但也是因为国情惨淡收场,不过近两年来情况发生了一些变化。

文章图片1

以五菱宏光MINIEV为代表的微型纯电动车,一上市就获得了市场和消费者的高度认可,销量呈碾压性优势,无论在新能源榜单还是轿车榜单上都名列前茅。中国版K-Car的风靡,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难道说中国消费者开始懂车了?

文章图片2

首先来说说日本K-Car流行的原因吧。日本因为国土面积狭小、资源匮乏,所以对于家用汽车的要求也比较严格。比如买车要有车位证明,对排量征税较重,街道狭窄不适合大车等等。而K-Car不需要车位证明,尺寸小适合市区通行,买车还有补贴和税费减免,所以这种小车能在日本大行其道。

文章图片3

反观中国,汽车在日本的种种限制都不存在,中国消费者对于汽车的追求也是以大为美,对动力也有比较高的要求,这就造成了K-Car这种小车在中国流行不起来。之前的某些品牌,比如实行“小车战略”的铃木,就黯然退出中国市场,雨燕和奥拓的叫好不叫座,也让车企认清了中国车市的喜好和方向。

文章图片4

但就在大家都以为K-Car之路在中国走不通的时候,去年上市的五菱宏光MINIEV让大家迷惑了。虽然“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五菱宏光和凯捷确实是顺应民意之作,但一款纯电微型车凭什么能有如此惊人的表现?

文章图片5

首先肯定是价格,2.88万起步的价格让很多人惊呼“还要啥自行车”,即便它是一台车长不到3米,轴距不到2米的微型车。在强大的价格竞争力面前,再小的车也无所谓了,至少它可以合法上牌、上路,是一辆真正的汽车。

铃木曾经在退出中国市场的时候说,中国市场正在转向大型车方向,这跟他们的战略不符。其实他们只说对了一半,中国市场不是不能接纳小车,但你要是以大车的价格去卖小车,那肯定卖不动咯。K-Car在日本卖10万人民币,到了中国还是这个价甚至更高,试问谁会去买?

文章图片6

此外,中国消费者的购车理念也在发生变化,或者说,国人确实更懂车了。在经历过“以大为美”的时代之后,如今消费者的购车用车理念越发成熟理性,K-Car这种小车的优势也越来越被认识到。

而厂家对于产品力的打造也是把住了市场的脉搏,从外观、内饰到配置各个方面都不再是以前那种比较低端的感觉,而是成为了潮流的代言,对年轻群体的吸引是很强的,事实也证明了年轻人是购买K-Car的主力,这和日本是一样的,除了价格之外消费者都很在乎产品力。

文章图片7

当然,新能源的身份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政策上的扶持自然不用说,用车养车成本也是极低的,1公里电费甚至不到1毛钱,和燃油车比有天壤之别。试想如果五菱推出的是一款燃油版宏光MINI,那还会卖这么火吗?

文章图片8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成本方面就做不到,燃油车的发动机和变速箱是整车的大头,即便是成本控制逆天的五菱,也很难将燃油车做到3万元以下,而电动车只要续航标定,把电池容量做到尽可能小,成本是可以很好控制的,这也是宏光MINIEV能卖到3万元以下的原因,但据说这款车的利润只有不到100元,厂家也是很拼了。

总结:

总有一些声音说国人不懂车,那现在宏光MINIEV等小车的热销,是否证明了国人开始懂车了呢?或许,国情不同只是一种说辞或借口,真正的好产品在哪里都会发光。目前纯电小车市场方兴未艾,以五菱宏光MINIEV、奇瑞QQ冰淇淋、比亚迪海豚等车型为代表的中国K-Car能否复制日本K-Car的奇迹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