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着黄庭坚学读书

 枫叶飘然居 2021-12-18

 作者:李仲

       黃庭坚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是江西诗派的宗师和领袖。他所阐述的诗文创作理论,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对读书治学的思考,至今仍能为我们指点迷津。

       宋代崇宁二年,即公元1103年,年届花甲的黄庭坚将自己多年诗文创作实践的思考倾注于笔端,写在了给外甥洪驹父的信中:“写文章自己遣詞造句最难,杜甫作诗,韩愈作文,每一个字都有出处,只是因为后人读书少,误认为是他们自己独创的句子。古代能写文章的人,都能够真正地熔铸万物于一炉,即使引用古人的语句,也都如一粒灵丹,有点铁成金的功效。”

       信中,黄庭坚从杜甫作诗和韩愈作文说起,指出将古人的语句用于自己的文中,有点铁成金的作用,即诗学理论中的“点铁成金”说。“点铁成金”的基础就在于多读书,需要熔铸万物于一身,具有深厚的学识修养。因为强调多读书,“万卷”一词在黄庭坚的诗文中也多次出现,譬如他在《书刘景文诗后》中写道:“余尝评景文胸中有万卷书,笔下无一点俗气。”在其弟弟坐船离开戎州时,他也在赠诗中言:“船窗卧读书万卷,还有新诗来起予。”

       但是饱读经典之作,往往会存在贪多嚼不烂、囫囵吞枣的现象。对此,黄庭坚在写给王子予的信中进行了剖析。他先引用《孙子兵法》,阐明两军打仗要集中兵力,选定恰当的主攻方向,实现奔袭千里杀敌制胜。然后说,读书应该像集中兵力破敌一样,长此以往就能体悟书籍作者的用心之处。其次,要在最初时集中精力熟读一两本书,之后再读其余书,就会势如破竹,迎刃而解。最后,他用种杨柳的比喻进一步强调读书的方式。杨柳是最容易生长的树,倒着栽、横着压都能活,但一人种、一人拔,种上三年都活不成,以此形容不“尽心于一两书”者,最终一无所获。这是黄庭坚对读书方法的具体论述,对我等确实有“点石成金”之妙。

       “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人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此为黄庭坚的论述,见宋人释惠洪在《冷斋夜话》卷一里的记载。这就是诗学理论中的“夺胎换骨”说,意指诗歌创作要化用前人诗歌意境进行再创造。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在读书的过程中要善于思考,不能“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要能够学以致用,突破创新。因此,黄庭坚十分推崇陈师道的读书方法,他借用大禹治水,摸清水脉,有堵有疏,阐述读书要条分缕析,去粗取精,实现融会贯通。借用大禹治水,这本身也是“夺胎换骨”说的具体应用。

       当然,任何读书治学的科学方法,都要建立在持之以恒的基础上,否则只能是镜花水月。正如黄庭坚在《送李德素归舒城》中云:“人生要当学,安宴不彻警。”他告诫人们,要坚持不断地努力学习,就像军伍在笙箫齐奏的欢宴场合,仍戒备不懈怠。如今,黄庭坚的这句话被进一步引申,已成为“人生贵在坚持,成在坚持”的经典语录。

                                                                        摘自《知识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