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记否|频频出现的无风带

 hjh2004 2021-12-18


风是由空气流动引起的一种自然现象,

如果给风下一个简单的定义:

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的流动就叫做风。

风是由于空气受热或受冷而导致的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产生移动的结果。 

太阳光照射在地球表面上,使地表温度升高,地表的空气受热膨胀变轻而往上升。热空气上升后,低温的冷空气横向流入,上升的空气因逐渐冷却变重而降落,由于地表温度较高又会加热空气使之上升,这种空气的流动就产生了风

图片

假设地球是一个光滑的球体,

在热力、动力的作用下,

形成了“七压六带”

如下图所示。

图片

在”七压六带“中,存在着三个无风带。

由于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差很小,

因此它们的风速很小。

三个无风带分别为:

图片

赤道无风带

图片

① 赤道无风带:分布在5°S~5°N,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上升气流,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差很小;例如马六甲海峡。也是依托这个优势,它的航运价值非常高。

其低气压的成因是太阳光一年两次直射赤道,全年在回归线之间移动,使赤道附近终年受热,蒸发旺盛,导致空气膨胀上升,大量的水气逸散到大气中,到高空向高纬度地区流动,导致近地气压降低而形成。

因温度水平分布较均匀,水平气压梯度很小,风力微弱。

赤道无风带是两道信风相遇的地方,它的位置会随着时间更动。

陆地上,它会根据太阳黄道的位置在赤道南北面移动;

海面上,受到季节影响的情形不明显,而主要是受到海洋温度变动的影响。

图片

有时会产生两个赤道无风带,一个在赤道以北,另一个在赤道以南,通常其中一个会较强烈。

若此情形发生时,两个区域之间就会发展出一个狭长的高压带。

赤道无风带里蒸发旺盛,有大量降雨,在南北移动的状况下,造成热带地区只有干湿两季的分别,不像高纬地区有寒暖季节的分别。

如果赤道无风带滞留某区过久,会造成当地水灾、他地旱灾的灾害发生。

图片

副热带无风带

图片

副热带无风带(南):分布在30°S附近,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天。

副热带无风带(北):分布在30°N附近,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天。

在南北纬30°附近的海面上,风不经常来这儿做客,苦坏了古代的航海家和商人们,使他们不得不整星期地等候着顺风的到来。

那时候,帆船除了装载货物外,还需要装运许多马匹,因为美洲大陆在被发现前,那儿没有马。

随着时间的流逝,马匹会因为缺少草料而死去,而马肉又吃不掉,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把马抛入大海给鱼吃。

因此,人们把这个令人苦恼的无风带,起了一个非常古怪的名字——“马纬度”,就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所在的位置。

副热带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空气升温,水汽难以凝结,缺云少雨,风也很少,形成了无风带。(以上来源“地理部落”

图片试题链接
  赤道无风带是指出现在赤道附近对流层底层风向多变的弱风或无风带。下图示意该带的平均范围。完成下面小题。
 
图片
1赤道无风带的气候或天气特征是(   
A云量多,多雷阵雨B气温日、年较差都大
C海域上易形成台风D陆域上形成沙漠气候
2影响赤道无风带在不同位置宽狭不一的主要因素是(   
A太阳直射点移动B下垫面性质差异C气压带风带移动D洋流性质和运动
     无风带是指无盛行风向,气流以垂直运动为主的地区。下图阴影地区示意无风带,箭头示意该地区某月份盛行风。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图片
3甲地无风带相对于乙地无风带(   
A天气状况相同B形成原因相同
C气压状况相同D移动方向相同
4丙地盛行风(   
A此时由高压吹向低压
B气压带、风带北移形成
C强弱与印度高压有关
D可能影响我国西北地区 

参考答案

 1A  2B

【分析】

1由材料可知,赤道无风带内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弱,气流以垂直运动为主的地区,对流旺盛,旺盛的对流作用,容易产生积雨云及午后的雷阵雨,这是地表云量最多,降雨最丰的地带,多位于赤道低气压带所在区域,A正确;赤道无风带所在地区,地表气温较高,年较差较小,B错误;台风的形成一是有广阔的高温、高湿的大气,二是低层大气向中心辐合、高层向外扩散的初始扰动,三是垂直方向风速不大,上下层空气相对运动小,四是要有足够大的地转偏向力,由以上分析可知海域上水平气压梯度力较弱,风力弱,地转偏向力小,且赤道无风带对流作用强烈,不易形成台风,C错误;由图可知,赤道无风带包括了东亚、东南亚、南亚等地区,该地区为典型的季风气候,不是沙漠气候,D错误,故选A

2由图中赤道无风带的分布区域可知,在陆地上分布较宽,在海洋上分布较窄,所以造成赤道无风带宽狭不一的主要因素应是海陆性质之间的差异,D错误;赤道无风带所在地区,太阳近乎终年直射,太阳直射点变化不大,气压带风带跟随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所以也变化不大,AC错误;陆地比热容较小,海洋比热容较大,海陆热力性质较大,赤道无风带所在地区,太阳近乎终年直射,陆地上的空气对流运动更明显,更易形成无风带,所以应是下垫面性质的差异,ACD错误,B正确,故选B

3D  4B

【分析】

3甲地无风带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乙地无风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AC错误;甲地形成是受热上升,是热力因素,乙地是堆积下沉,是动力因素,形成原因不同,B错误;都会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移动方向相同,图示季节都向北移,D正确。故选D

4丙地盛行西南风,是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带向北移,越过赤道后,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偏转而成西南风,A错误,B正确。强弱与印度低压有关,C错误;北部有高大的高原山地阻挡,对我国西北地区影响小,D错误。故选B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