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系列方1693

 随缘522 2021-12-18
导赤散1
【处方】 生干地黄、木通、甘草(生),各等分。
【炮制】 上俰咀。
【功能主治】 治大人、小儿心经内虚,邪热相乘,烦躁闷乱,传流下经,小便赤涩淋涩,脐下满痛。
【用法用量】 每服三钱,水一盏,竹叶少许,同煎至六分,去滓,温服,不拘时服。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导赤清心汤
【处方】 鲜生地18克 辰茯神6克 细木通1.5克 原麦冬3克(辰砂染)粉丹皮6克 益元散9克(包煎)淡竹叶4.5克 莲子心30支(冲)辰砂染灯心20支 莹白童便150毫升(冲)
【功能主治】 益阴清热,养心安神。主热陷心经,内蒸包络,舌赤神昏,小便短涩赤热。
【用法用量】 服后二三时许神识仍昏者,调入西黄0.3克,以清神气。
 
【摘录】 《重订通俗伤寒论》
 
 
 
 
 
治疗糖尿病的中药
方剂1
党参15克,丹参30克,元参、沙参各10克,玉竹12克,乌梅30个
制用法:水煎服。渴甚者加天花粉,大便稀溏加停山楂。
适应症:糖尿病
方剂2
苍术、元参、生黄芪各30克,山药、熟地、生地、党参、麦冬、五味子、五倍子、生龙骨、茯苓各10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症:糖尿病气阴两伤挟血淤证
常用药物有当归、丹参、丹皮、川芎、桃仁、红花、田三七、赤芍、郁金、地龙、水蛭、三棱、莪术、酒大黄、毛冬青、益母草、鬼箭羽等。治疗糖尿病肾病时将活血化瘀法贯穿始终,可使益气养阴温阳药物之疗效相得益彰。
温肾益气,滋阴化瘀,利水消肿,方以金匮肾气丸加减:制附片6g,肉桂5g,仙灵脾15g,巴戟天10g,首乌15g,黄精15g,熟地15g,黄芪30g,淮山药30g,茯苓30g,泽兰15g,车前子30g,芡实15g,益智仁15g,丹参15g,鬼箭羽15g。每日一剂,配合西药拜糖平50mg,每日三次,蒙诺4mg,每日一次,及金水宝等,服药7剂后,诸症即见明显改善,随症稍有加减,共服二十余剂,
临证中尚需注意,糖尿病肾病虚多邪少,早期以热、瘀、湿等为主,在治疗中多选用黄连、知母、牛蒡子、半枝莲等;活血化瘀则多选用川芎、赤芍、丹参、益母草、鬼箭羽、泽兰等;
中后期水饮、浊毒渐成主要矛盾,利水多用茯苓、猪苓、车前子、冬葵子,尤可选用有双效作用的黑豆健脾利水,泽兰、王不留行化瘀利水,桑寄生补肾利水等;祛湿浊毒邪则选用土茯苓、虎杖、生大黄、茵陈、蒲公英、苏叶等。尿中蛋白为水谷精微化生,大量蛋白从尿中排泄,正气日益耗损,脾肾更见亏虚,遂形成恶性循环。故如何尽量减少尿蛋白量,可酌情选加萆薢、芡实、益智仁、覆盆子、桑螵蛸、金樱子、玉米须等,选药得当,疗效尤佳。
 
 
 
 
 
 
橘皮竹茹汤-《金匮要略》卷中
【来源】《金匮要略》卷中。
【异名】竹茹汤(《医学入门》卷七)、陈皮汤(《证治准绳·类方》卷五)
【组成】橘皮12克 竹茹12克 大枣5枚 生姜9克 甘草6克 人参3克
【用法】上药六味,以水一升,煮取300毫升,温服100毫升,日三次服。
【主治】久病体弱或吐下后胃虚有热,气逆不降,呃逆或呕吐,舌嫩红,脉虚数。
【各家论述】1.《医方考》:橘皮平其气,竹茹清其热,甘草和其逆,人参补其虚,生姜正其胃,大枣益其脾。 2.《成方切用》:此胃虚而冲逆为哕,然非真元衰弱之比,故以参、甘培胃中元气,而以橘皮、竹茹,一寒一温,下其上逆之气,以姜、枣宣其上焦,使胸中之阳渐畅而下达,谓上焦因受气于中焦,而中焦亦禀承于上焦,上焦既宣,则中气自调也。
 
 
 
 
 
 
如何“特效”治疗儿科病
(一)感冒发烧
1、发烧不出汗,并且怕冷的 —— 发热、无汗、恶寒(太阳伤寒)
2、发烧伴自汗出,也怕风怕冷的 —— 发热、汗出、恶风(太阳中风)
3、高烧不退 —— 反复高热,汗出热不退(太阳温病)(阳明病)
(二)咳嗽
1、寒咳 —— 咳嗽白痰,伴有打喷嚏流鼻涕
2、热咳 —— 咳嗽黄痰,伴有口干嗓子疼
(三)腹痛腹泻(太阴病)
1、寒泻 —— 水样便,腹痛即泻
2、热泻 —— 蛋花样便,腐臭味,里急后重
3、伤食泻 —— 绿色稀便,腹胀明显
02
《伤寒论》中儿科常见病的特异性方证
(一)感冒发烧 —— 太阳病
1、太阳伤寒(麻黄汤):发烧不出汗,并且怕冷的(发热、无汗、恶寒)
太阳伤寒多发于冬季、初春,表现为发烧、怕冷、无汗、头痛、鼻塞、流清涕等症状,体温多在38以上。
病初,患儿多见舌淡红苔薄白,咽部红肿不重,充血不明显,脉数快(浮),心率快,呼吸急促,面色潮红,皮肤干燥、灼热、手脚凉。
特异性方证:
《伤寒论》第35条: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伤寒论》第36条: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闷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伤寒论》第235条:阳明病,无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方药:麻黄三两,桂枝二两,炙甘草一两,杏仁七十个 。
剂量:麻黄9克,桂枝6克,炙甘草3克,杏仁5克。
2、太阳中风(桂枝汤):发烧伴自汗出,也怕风怕冷的(发热汗出恶风)
太阳中风多见春季,尤其是北方(晋冀鲁豫,含京津地区)。
立春节气过后,开始吹西南风,暖湿气流向北推进,天气白天暖和,夜间和早晚较冷,人们习惯“春捂秋冻”,所以仍着厚装;
但皮肤腠理开始疏松,白天活动后易出汗,毛窍开放,故感冒后表现为发烧、怕风吹、活动就出汗、头痛、鼻塞、流鼻涕等症状。
感冒了以后人们虽然感觉气候已变暖,南风徐徐的,暖暖的,但实际上乍暖还寒,早晚温差大,稍不注意,就感冒了。
后世医家有人把太阳中风称为“风热感冒”,这是不准确的,其病机还是感受寒邪。
特异性方证:
《伤寒论》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伤寒论》第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
方药: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 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
剂量: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大枣10克,炙甘草3克。
3、太阳温病:高烧不退(反复高热,汗出热不退),多见于流行性感冒,儿科多见。
温病、暑病(先夏至日为病温,后夏至日为病暑),两者属《伤寒论》中阳明病的表现。包括病毒性流感、手足口病、病毒性疱疹性咽峡炎。
病毒性流感北方(晋冀鲁豫,含京津地区),多见于冬季农历腊月份(12月份),也就是元旦至春节前后这段时间,多爆发流行。
儿童集中发病,表现为发烧、咽喉疼痛、口鼻干燥等症状。
比较明显区别于普通感冒的特点是,服药汗出热退后,数小时又发烧,甚至患儿汗出的时候的体温仍较高,患儿多不怕冷、喊热,农村的孩子多有恶寒怕冷、流清鼻涕——俗称“寒包火”。
另外,夏季的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等流行病,也表现为高热不退,或汗出热不退,反复发热等证,患儿不恶寒,反恶热。
处方1:
白虎加人参汤:石膏一斤,知母六两,人参三两,炙甘草二两,粳米六合。
剂量:石膏90克,知母30克,山药30克,炙甘草9克,人参10克(粳米可用山药代替)。
处方2:
麻杏石甘汤:麻黄四两,杏仁五十个,炙甘草二两,石膏半斤。
剂量:麻黄6克,杏仁3克,炙甘草3克,石膏30克
处方3:
调胃承气汤:大黄四两,芒硝半升,炙甘草二两。
剂量:大黄9克,芒硝10克,炙甘草6克
(二)肺炎咳嗽
1、寒咳(小青龙汤)
《伤寒论》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伤寒论》第41条: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
处方:麻黄、桂枝、芍药、炙甘草、干姜、细辛各三两,半夏半升,五味子半升
剂量:麻黄9克,桂枝9克,白芍10克,细辛3克,干姜9克,五味子6克,炙甘草6克
2、热咳
《伤寒论》第63条: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伤寒论》第162条: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支原体肺炎(肺热咳嗽):发烧,汗出,咳嗽,伴喘憋,咽喉疼痛,舌红苔白厚或黄厚,咽喉充血较明显,麻杏石甘汤主之。
处方1:
麻杏石甘汤:麻黄四两,杏仁五十个,石膏半斤,炙甘草二两。
剂量:麻黄6克,杏仁3克,炙甘草3克,石膏30克
处方2:
贝母梨膏 —— 平贝母10克,蒸梨服。
中成药:
小儿咳喘灵颗粒,小儿肺热咳喘颗粒,羚贝止咳糖浆,川贝雪梨膏。
(三)腹痛腹泻
1、寒泻
水样便,伴腹痛,进食即泻,臭味不重,多伴腹胀、呕吐,理中汤主之。
病因病机:多为患儿进食寒凉食物太多,造成脾阳损伤,运化失常引起的。
《伤寒论》273条: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第277条: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也。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第225条:脉浮而迟,表热里寒,下利清谷者,四逆汤主之。
处方:
理中汤(人参汤):人参,白术,干姜,甘草各等份
剂量:人参10克,干姜9克,白术10克,炙甘草9克(干姜可以用川椒代替)
2、热泻,即西医所谓病毒性秋季腹泻:蛋花样便,腐败腥臭,肛门红肿疼痛,葛根芩连汤主之。
病机:为素有食积内热,进食生冷,胃热脾寒,寒热错杂,秋伤肺气,清气不升,则生飧泄!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瞋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伤寒论》第34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
处方:
葛根黄芩黄连汤:葛根半斤,炙甘草二两,黄芩三两,黄连三两。
剂量:葛根24克,炙甘草6克,黄芩9克,黄连9克。
3、伤食泻
损谷则愈!
处方:暖脐膏贴神阙+禁饮食
4、久治不愈的水样便
《伤寒论》第159条: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此条文主要给出一个久治不愈的腹泻的治疗思路:下法(承气汤)→ 泻心汤 → 理中汤 → 赤石脂禹余粮汤 → 利小便(猪苓汤)
处方:泽泻散+654-2直肠给药 + 暖脐膏贴神阙
泽泻散:泽泻打粉,每取10克,加“盐酸山茛菪碱针”(654-2)3mg(每支5mg)直肠用药。
5、腹痛(指单纯性腹痛)
肠系膜淋巴结炎:阵发性腹痛,多不伴有呕、腹泻等症状,可自行缓解,或热敷、按摩后缓解。
病因病机:进食生冷或辣条所致。
第273条: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
对策:第277条,自利不渴者,属太阴也。以其脏有寒故也,当温之,宜服四逆辈。
处方:人参,干姜,白术,炙甘草各等分。
剂量:人参10克,干姜9克,白术10克,炙甘草9克(干姜可以用川椒代替)。
 
 
 
 
 
 
 
止痛方
组方:大蜈蚣22条,三七50克;玄胡100克;川芎1000克;白芷50克;北辛30克;羌活50克;丹参50克;石菖蒲20克;吲哚美辛片[25毫克]100片;谷维素[10毫克]200片。
 2、制法:共研极细末,装瓶密封,仿潮湿;备用或装胶囊内服,每小袋重量5克。
 3、服法:饭后用开水送服5克.每曰3次,15天为一个疗程。
 4、主治:脑动脉硬化症.头痛.各种偏头痛.各种血管神经性头痛.骨质增生痛;肋软骨炎,肩周炎.颈椎炎;肌腱炎.腱鞘炎.纤维组织炎,风湿及类风湿疼.腰腿痛,胆绞痛及输尿管结石引起的绞痛,妇女痛经,疮疡丹毒痛;跌打损伤痛及一般手术创伤后痛疼。
5、注意:孕妇及经期妇女'儿童忌用;严重胃溃疡和服药有严重过敏者停服禁用
 
 
 
 
 
导赤片
【处方】 大黄270两,滑石粉72两,茯苓(去皮)72两,生地黄144两,栀子216两,木通72两。
【制法】 上取大黄为细末,与滑石粉混合;茯苓为粗末,用7倍量25%乙醇按渗漉法提取,并浓缩为稠液约80两;取生地黄、栀子,用煮取法提取2次,滤取药液;取木通加水14倍量煮沸3小时,滤取药液,与生地黄、栀子药液合并,浓缩为稠液约300两;另取淀粉100两、糊精50两,与大黄等细末混合,分次加入茯苓、生地黄等浓缩液,搅拌均匀,分成小块,干燥后为细末,依法压片,每片重0.3g,密封。
【功能主治】 由于内热火盛引起的口舌生疮,咽喉肿痛,暴发火眼,两腮肿痛,大便不通,小便赤黄等症。
【用法用量】 每服4片,每日2次,以温开水送服。
【摘录】 《中药制剂手册》
 
 
 
 
 
导赤解毒汤2
【处方】 木通、防风、甘草、麦冬、连翘、升麻、赤芍、地骨皮、葛根、天花粉、生地黄。
【功能主治】 痘疹于起发时,身热太盛,过于常时,唇焦口燥,小便短少者。
【用法用量】 灯心作引,水煎服。
【摘录】 《痘疹全书》卷上
 
 
 
 
 
 
 
导赤解毒汤1
【处方】 木通、生地、麦冬、茯神、人参、甘草、山栀仁、石菖蒲。
【功能主治】 痘收后邪热攻心,而心君不肯受邪,传于包络,昏睡连日不醒,口中妄语;或有醒时,亦似醉人,每多错言。
【用法用量】 灯心为引。水煎服。
【摘录】 《片玉痘疹》卷十二
 
 
 
 
 
 
 
 
 
七十年代当我用二两烧酒,一碟饺子从老大夫...
七十年代当我用二两烧酒,一碟饺子从老大夫手里换来解决糖尿病的方子后。我才意识到:中医的没落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七十年代那会,还在下乡时期,那个时候其实很多人的医术都是通过接触不同的病人一点点累积起来的,毕竟学校学的在实践中面对患者,总是有一些偏差和不足。
而那时候,我也正是充满好奇的年纪,哪个同学把哪个乡亲的疑难杂病治好了;谁家的孩子流口水被谁治好了,我都会前去讨教方子......
有一次,听村里人说西边有个老头儿原来是个大夫,他手上有专门治疗“糖尿病”的方子,别提多好了。
我自然是不信的,好歹正儿八经大学出来的我又不傻,能把糖尿病治好了,他就不在这村子里住了,早享福去了。
听人说,这人脾气特别不好,他对眼缘了还好,要是不对眼缘他就不治了。你就是把他请到你家去,给他几百块钱,也不中!人家不屑一顾。这倔老头一个人住图的就是清闲。
虽然不信,但是好奇心重啊,就想知道他这个方子的到底有啥来头。
于是我去找他说明来意,想知道他的方子,但结果不用想都知道,我滔滔不绝,他前后都懒得搭理我,而且还将我逐出了门。
因为气不过,我张口就说他:“怪不得人家都说中医没落了,到头了。就是有你们这样的倔老头,有方子偷偷藏藏的,算啥好大夫,中医没落是必然的!”
越是得不到,就越惦记,吃了闭门羹后,我这好奇心更是一天天的发毛了起来,总归办法要比困难多。
经过我几天的了解观察,发现他每天下午他都会去我们桥头的饺子店,花二分钱喝二两酒,店老板还会额外给他半盘饺子。但他走的时候总会一分不差地把钱留在桌子上。
于是,第二天晚上,我专门去桥头的饭店,点好一斤酒和一盘饺子等他。天色刚黑,我看他在门口,弹了弹烟嘴,装进烟袋后才进来。
开始他还不理我,结果酒过三巡,话就多了起来。那天晚上,他从不理我到和我畅谈到快半夜,二两酒他多一两也没有贪杯,我没有跟他说方子的事,不知道是他自己想通了,还是觉得我值得托付,意外的把方子告诉了我。
当时看来方子也就是普通的几味药,并没有什么特别,于是就是没有方在心上。直到后来有一个血糖为15.6的患者找我。
他刚过50岁生日,但是精神看起来很疲惫,和很多糖尿病患者一样,光是在我这的时间就喝了满满一壶的水,平时也总出汗和感冒。
之后,我又仔细看了他的舌脉,舌苔淡白,脉沉且无力。并且还有尿频尿急尿涩。
当时,我就给他开了老大夫给我的方子:
生地、黄芪、枸杞子、山药、石斛、芡实、瞿麦、葛根、苍术、陈皮、砂仁、玄参、石韦、金钱草。
结果,经过两次的复诊,他的血糖从原来的15.6到第二次的11.8,再到最后一次的6.0左右基本维持稳定。随后的两年随访里,一直未有上升。
时至今日,已经过去四十多年了,我对那张方子也做了不少研究,临床上也帮助了不少的患者,其实这里面的思路,我这样给你一讲你们就明白了:
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当我们脾的健运减弱时,就无法把足够的津液输送到各脏附间,拿肺来说,因为没有足够的津液补充,导致肺热过盛,这就是糖尿病患者常感到口渴的原因了。
脾出现问题,气机的升降就会出现问题,影响肝的疏泄。而肝肾同源,肝阴受了损害,导致虚火内积,日久,就会伤及肾阴肾阳。肾主封藏,为先天之本,它可是我们生命活动的根本啊。
所以脾、肝、肾是糖尿病治疗不可忽略的三个脏腑。从这三者出发,辩证施治,才能对症治疗,问题才能得以解决。
因此先用黄芪、苍术、补中气、健中焦。苍术敛脾经,助脾的运化。陈皮、砂仁行气和胃,助运中焦。这一步称为“健”。
玄参,葛根滋养三焦之阴,清热邪,滋补胃阴;石斛滋阴清热,还不伤正。这就把先天和后天之水都补足了。所以这一步叫“养”。
患者虽然尿频尿急,真正的原因时体内的热邪没有释放出来,和再多水都没法中和,因此还需要用泻法逼出热邪。用石韦,瞿麦、金钱草去湿热,泻浊,利尿通淋释放体内的热邪。这一步叫“通”。
生地黄能入心、肝、肾三经,同时又补肾养血、滋阴生津;山药健脾益胃、补肾生精;枸杞子滋补肝肾、养肝 。三药合用脾、肝、肾三脏同补,滋阴养精。所以这一步又叫“补”。
每一次接诊完患者,我都回想起老大夫当年说的。“方剂是用来治病的,要是用来赚钱,我早都卖了,好好做医生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对得起好方子和患者,才能不辜负自己的初心”。
而现在很多病只有几个中医会治,一个医生一旦去世,那这种病就没法治了,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我认为是应该互相交流,而不是藏着掖着。如果这样下去的话,那中医迟早有一天就会走上消亡的道路。
所以,其实在很多时候病不难治,难治的只是人心。而我把这些仔细的写出来,不光是为了让患者多一种选择,更是以自己的方式去传承中医。
 
 
 
 
喝1斤白酒换1个药方,我用3斤半酒,换蒙...
喝1斤白酒换1个药方,我用3斤半酒,换蒙医3个肾囊肿药方,别人都说我傻,只有我知道这都是救命稻草,血赚!
和师父在医馆呆久了,总是觉得外边就是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就想出去看看,看看有没有比师父更厉害的人。
拜别师父后,我开始游走各个乡村,寻找民间宝物,看到好的方子,想尽方法也要得到,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位蒙医。
去之前就听说这个医生很厉害,慕名而来的人熙熙攘攘,我抱着好奇的心态,踏上了寻方历程。
在车上做了一个梦:一望无际的大草原,热情好客的草原人,一位德高望重的蒙医出现,将手里一摞药方给我,正当我伸手接时,被摇摇晃晃的车子颠醒了。
等真正来到目的地时,我偷偷笑了,谁说蒙古的村里就是大草原呢?也是泥泞的小路,鸡犬吠叫的环境。
找到蒙医后,我直接打开天窗说亮话,前脚还很热情的蒙医,瞬间变脸丢了一句:全是你这样要方子的人,大家还来找我干啥,我喝西北去?
此时我才知道,老一辈的中医,都是一样的护犊子,一样的倔脾气。
连续几日,我发现这个中医,一到晚上就去一个小馆,吃点花生喝点小酒,看样子是一个酒鬼。我便坐到他对面,开始了我们的谈判。
我说:老中医,我喝一杯你给我一个方子,咋样?
老中医半天不说话,突然抬头说:你喝一斤还差不多,还一杯?你以为我那方子好来的!
我二话没说答应了!拿起一瓶就开始喝,一旁的人嘻嘻哈哈,指指点点说我是傻子,只有我心里明白那是未来的救命稻草。
那天是我这辈子喝最多的酒,从此再也滴酒不沾,最终换来了3个肾囊肿方子,如获珍宝。没过几天我就发现了不对,方子好像没什么玄机啊!难道被骗了?
后来才知还是我见识短浅,这3个方子用了35年,万变不离其中,当了不下千次救命稻草。
就拿其中一个药方来说:白术,泽泻,茯苓,桂枝,寄生,石伟,黄芪,冬虫草。
一个肾囊肿患者,用了半月,期间腰酸腿痛,时常乏力现象消失,最终服用25剂肾囊肿消失。
方子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呢?
其实所谓的过人之处,就是想到别人想不到的,大致分为了3步:
第一步:健脾去湿——白术,泽泻,茯苓,桂枝
肾囊肿还是离不开囊肿,就是一堆顽固的痰湿,脾主血又主运行,所以健脾必不可少,既可以升清降浊,又可助津液,气血恢复运行。
白术和泽泻一升一降,负责降浊气,桂枝和茯苓可作用于脾,健脾除湿方可弥补脾弱之娇。
第二步:利尿通琳——寄生,石伟
囊肿长在肾上,肾必会受影响,此时寄生可滋补肾气,强肾精,加固精骨之力;石伟则是利尿通琳,可助邪祟走于下焦。
第三步:扶正避免复发——黄芪,冬虫草
病发时间久,必会影响正气,为断其后路防止复发,扶正药物必不可少,此时黄芪和冬虫草可强正气,还有助于恢复。
用3斤半酒换来这3个方子,真是血赚!我帮助过的几千患者,大都靠这3张方子。
老一辈的中医,多数都是老顽固,护犊子护自己的药方,能想通透的寥寥无几,入了中医这一行,中医就是大家的,不再是自己。
微信:y3l6i3n6
在QQ、微博等平台,问的人很多,回不过来,所以一律不回,请谅解,中医治病,要方症对应,不要看网上到处都是药方,不对你的症,它没用,有病加微信,帮你对症开药方,怕出钱,不进群者别来加,加了也会删除,学药方不如学治法,学药方只治一种病,还要对症,不对症,吃反了加重病情,学治法治所有病,学治法就去微信搜公众号:紫竹仙姑
要是都藏着掖着,一代传一代,到最后别说肾囊肿了,可能连感冒都成为了不治之症!
 
 
 
 
 
导赤化毒汤
【别名】 导神化毒汤
【处方】 木通、麦冬、甘草、辰砂(研,调)、灯心、栀子、酸枣仁(炒)。
【功能主治】 痘疮已成浆,脓血绷急而胀痛者。
【用法用量】 导神化毒汤(《片玉痘疹》卷九)。
【摘录】 《痘疹全书》卷下
 
 
 
 
 
导赤各半汤5
【处方】 生地、木通、川连、甘草、黄芩、山栀、犀角(磨冲)。
【功能主治】 心热痿软,四肢关节不能活动,足胫纵缓不能收持,如枢纽之折而不能提挈,面颊常赤,意乱心烦,脉左寸洪数。
【摘录】 《症因脉治》卷三
 
 
 
 
 
 
导赤各半汤4
【处方】 生地、木通、甘草、川连、麦门冬、山栀、犀角、黄芩、知母、滑石。
【功能主治】 清心热,利小便。主心热谵语,火动于中,而多消渴,小便不利。
【各家论述】 《伤寒大白》:以导赤合泻心汤,上清心经之火;加滑石,导心火,下通小便而出;加知母、山栀、黄芩,兼清上焦肺火。以利小便,莫如清肺;清肺热,又莫如利二便也。
【摘录】 《证因脉治》卷四
 
 
 
 
 
肝癌
【组成】生赭石、太子参、生准山药、天花粉、天冬、鳖甲、赤芍、桃仁、红花、夏枯草、生黄芪、枸杞子、焦山楂、泽泻、猪苓、龙葵、白英、白芍、焦六曲、三七粉冲服
【功效】调气,化瘀,利水
【主治】肝癌。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服。
 
 
 
 
 
 
女神养血活血调经汤——来了!治疗气滞血瘀闭经有佳效!
【方药组成】:益母草、泽兰、当归、鸡藤血、川芎、柏子仁、红糖、香附
【功效】:理气和血调经
【主治】:气滞血瘀闭经,少腹略胀略痛,脉沉弦或涩,舌色暗,苔薄或舌边有瘀斑
【方解】:方中泽兰、鸡血藤、益母草、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调经,柏子仁养血宁心通经,红糖益气补血、缓中止痛、活血化淤;香附调经止痛,理气调中,使肝气得疏,气血和顺,血循常道,月经自调。本方理气活血调经,适用于气滞血瘀的闭经。
【加减】
若腹痛拒按,瘀血阻滞经脉,不通而痛,加桃仁,红花,活血通经
腰痛者,可加牛膝,补肾通经,引血下行。
【温馨提示】:
药方需根据个人体质配比,请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可擅自用药!如果你有所需,我会尽自己最大能力,让你们少走弯路!
 
 
 
 
这个部位出汗,竟是中风前兆!附最全出汗健康对照表,保存能救命
有些人就爱出汗,尤其是胖人,一动一身汗,让人浑身难受。其实,汗腺是人体自带的“空调”,是人体最天然的保养品,出汗少的话,感冒、皮肤病、失眠就会找上门,心脏病发病率更是成倍涨,有时候出一身健康汗对健康有益无害,但汗也是人体的晴雨表,有些异常出汗信号是身体发出的无声警告。
那么怎样才算异常出汗呢,有一个基本的判断标准,比如,同等条件下,和你一起吃饭的人无汗,而你却满头大汗,就说明有可能出汗异常,如果坐着不动都大汗淋漓,那无疑也是异常出汗了。
简单地说,如果不是因为运动、穿衣厚或炎热而导致出汗,或稍微运动就会大汗淋漓,就意味着人体可能出现了异常情况,应当引起重视。
头部出汗异常
一、胃火旺
头部是诸阳之会,阳气本应该是最足的,其固摄力也应最强。一旦头上出汗而全身无汗或少汗,或者经常出汗,或许就意味着阳气有些虚弱,(对于代谢旺盛的儿童来说,头部出汗较多也是正常现象),另外,这还和胃火旺有一定关系。
建议:睡眠充足,多吃温补食物,如大枣、牛肉、山药、蜂蜜、茯苓。每天也可冲泡枸杞茶饮用。
额头出汗
一、肝阳上亢
如果额头常常出很多汗,中医认为可能是肝阳上亢引起的。
建议:平时尽量保持心境平和,少生气,要保证充足睡眠,否则容易导致阴虚、肝阳上亢。每天冲泡枸杞茶饮用,有平肝功效。
鼻子出汗
一、肺气不足
如果平时鼻子总出汗,说明肺气不足,需要调理补气。西医认为这是免疫力低下的表现,需要提升免疫力。
建议:每天用双手敲打双 手臂,并按压双手臂的内外两侧,因为这是人体肺经分布的部位,通过敲打刺激,可起到调理肺经的作用。
颈部出汗异常
一、内分泌失调
颈部汗腺不太多,若常出汗,可能与内分泌不调有关,也和体内湿热有一定关系,由于湿性黏滞,导致体内气机不畅,往往表现为上半身或颈部以上出汗。
建议:平时调节内分泌主要从饮食、运动上入手,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多吃高蛋白类的食物,多喝水。
腋下出汗
一、汗腺过大或饮食过重
因为腋下分布大量汗腺,所以较易出汗。若汗液分泌过分旺盛,且气味很大,就可能说明日常饮食的味道过重,吃了太多葱、蒜、洋葱等食品。
建议:若诊断为汗腺过大,可以去医院做简便有效的激光治疗。另外,饮食要清淡,多吃水果、蔬菜。
胸口出汗
一、脾胃失和
如果胸口常出汗,中医认为这是脾胃失和的表现,说明体内的血液循环很慢,氧气运输不顺畅。
建议:不要过度焦虑,少吃油腻、生冷食物,平时用黄芪、大枣泡水喝,可以缓解症状,可通过适当的运动,如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缓解压力,调节心情。
手脚心出汗异常
一、血虚
若情绪紧张、激动或害怕,手心或脚心就容易出汗,中医认为这是脾失运化、脾胃湿热、血虚的表现。
建议:每天餐后按揉腹部,先顺时针揉30圈,再逆时针揉30圈。另外,要控制食量,避免生冷食物,以七八分饱为好。
糖友异常出汗
一、血糖不稳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李青菊介绍,如果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好,患者也会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病变,如果是调节汗腺分泌的神经出现病变,通常表现为上肢或胸部出汗增多或出汗部位不对称,可能出现在正常的室温下大量出汗,甚至大汗淋漓的情况。
低血糖是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的情况,当糖尿病患者因为药物、饮食或者运动等原因发生低血糖时,可出现心悸、焦虑、出汗、饥饿感等症状。所以,当糖尿病患者出现大汗并伴有以上症状时,应当考虑是否是因为低血糖的原因所引起的。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一些患者会有夜间出汗的情况,早上起来还会觉得头疼、劳累,这些症状提示可能发生了夜间低血糖。
建议:当患者出现夜间低血糖,一定要及时向医生求助,以免发生危险或意外。为防止低血糖的发生,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随身携带一些可以提升血糖的小零食,以备不时之需。
浑身出汗
一、气虚
无论冬夏,在白天不活动或轻微活动的情况下,常汗出不止。这些人常有身体虚弱、说话语声较低、食欲差、易感冒等特点,中医认为是气虚的表现。
建议:饮食上可选择山药、豆浆、牛羊肉等,也可用党参或黄芪炖鸡或腔骨,以补益机体,缓解气虚。
睡着出汗
一、阴虚
睡着出汗,醒来汗止,中医称为“盗汗”。这些人常有手脚心热、心烦、面部发红发热、口咽干燥等特点,中医认为是阴虚表现。
建议:饮食上可选择百合、雪梨等滋阴之品,少吃羊肉、洋葱、葱、姜、蒜等热性食物,也可用沙参、麦冬、五味子或西洋参等泡水饮用。
另外,左右半身或上下半身出汗属偏汗,多见于风湿、偏瘫病人,有时也是中风临身的信号。额汗仅限于额头,若出汗量少,且无其他症状,属正常现象。若发生在病人身上,则可能是病情加重的征兆。乳间汗局限于两乳之间,可能是精神疲乏、体力劳累而伤及心脾所致。生殖器出汗出汗限于生殖器周围,常与肾病有关。手脚等四肢出汗多因血虚、阳亏引起。
汗液颜色异常
一、肝肺胆有问题
大连市中心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 张奎军说,,真正的汗水是没有颜色的。如出现黄色是因为微生物对汗水当中的一些微量原素发生化学反应所致。而且,某些身体有疾病的人,汗水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当出现不同于一般颜色的汗水时,就要考虑会不会是身体生病了,需要及时就诊。
黄汗
汗液呈现黄色,多是由于血液中一种称为胆红素的物质浓度过高所引起,主要见于肝胆疾病,如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肝硬化等。此外,过多进食胡萝卜、橘子、柑橙等蔬果,也可出现暂时性的黄汗。白汗
从中医看,白色属肺,肺色外露则现白汗,多为心肺阳虚所致,常与心肺功能虚弱有关。有时,疼痛剧烈(如肚子痛)也可引起白汗淋漓。
红汗
汗液呈现红色,多与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也可能是身体某部位在出血。可能是位于面部和腋窝处产生色素的细菌所致,也可能是药物所致,如服用碘化钾等化学制剂,也可有红汗出现。
绿汗
汗液变为青绿色,提示有胆汁外泄,如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汗的味道异常
一、身体有病症
尿臭味
汗液散发出尿味,汗干后也会在皮肤上留下结晶物,常见于尿毒症病人。
腥臭味
汗液带有特殊的腥味,可能和热证或湿热证有关,一般属肝热,或多见于肝硬化,可以用菊花泡水喝来缓解症状。
香味
汗液飘出香味来,常是糖尿病人的体征。
提醒:出汗后切忌喝冰镇饮料,要适当补充常温下的白开水或淡盐水,少量多次摄入。
虽说“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但是有的汗却是疾病甚至是大病征兆,这篇文章是微信上最全的出汗健康对照表,所有的异常出汗都有解决招数,转发到圈子里收藏起来,治病救人功德无量!
 
 
 
 
 
 
 
黄栀子清泻三焦火!这样搭配,养生效果你想不到!
你听说过栀子吗?它可是清泻三焦火的“小能手”。栀子味苦,性寒,归心、肺、三焦经,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等功效,常用于治疗热病心烦、湿热黄疸、热淋及头面火毒上攻等三焦火热病症。
道地栀子产量宏丰,品质佳,疗效好,此味药在不少中医经典名方中均有应用。
栀子+豆豉:清热除烦
栀子豉汤由栀子、淡豆豉两味药组成,出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淡豆豉是一味发散风热药,具有解肌发表、宣郁除烦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外感发热,心烦不眠,胸闷等病症。栀子与淡豆豉一宣一降,可清热除烦,宣发郁热。
方法:可取炒栀子9克,以清水400毫升先煎,取汁250毫升,加入淡豆豉6克同煎,最后取汁150毫升,早晚温服,可治疗热郁胸膈病症,改善身热心烦、虚烦不眠等症。脾胃虚寒,大便稀溏者不宜使用。
栀子+大黄:清热退黄
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载有栀子大黄汤,由栀子、大黄、枳实、淡豆豉4味药组成。栀子清热利湿、泻火除烦,大黄泻热通便,二者配伍使用,能够上下分消,清热退黄。
方法:可取炒栀子20克、大黄5克、枳实15克、淡豆豉15克,加入600毫升清水煎煮,取汁200毫升,每日分三次温服,可改善湿热黄疸者胸膈烦闷、口舌生疮、大便干燥等症状。此外,栀子大黄汤还可用于治疗酒渣鼻、背部痤疮、长期饮酒所致的面红目赤等病症。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
栀子+干姜:清上温下
栀子干姜汤出自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由栀子、干姜2味药组成。栀子泻火除烦,干姜温中散寒,二者配伍使用,上可清胸膈之热,下可温脾胃之寒。
方法:可选取炒栀子9克、干姜10克,加入300毫升清水煎煮,取汁150毫升,早晚温服,适用于身热心烦、腹痛、大便稀溏的上热下寒病症。素体阳虚、感冒发热、脾胃阴虚者不宜使用。
福建省福鼎市具有悠久的药用黄栀子栽培历史,是中国栀子第一大产区,也是黄栀子的地理标志认证产地。黄栀子为福建省林业厅审定的栀子中药材品种,是福建省道地药材。
2016年,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龙凤堂中药有限公司在福建省福鼎市建立了“栀子标准化种植基地”,从种植采收,到成品销路,开展了多方位管理建设,并开发应用新技术,助推道地黄栀子的种植生产。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导赤各半汤3
【别名】 导赤泻心汤、导赤泻心各半汤
【处方】 黄连、黄芩、甘草、犀角、麦冬、滑石、山栀、茯神、知母、人参。
【功能主治】 伤寒经证,心下不硬,腹中不满,大小便如常,身无寒热,热传手少阴心,心火上而逼肺,渐变神昏不语,或睡中独语一二句,目唇赤焦,舌干不饮水,稀粥与之则咽,不与则不思,形如醉人。
【用法用量】 导赤泻心汤(《张氏医通》卷十三)、导赤泻心各半汤(《寒温条辨》卷五)。
【各家论述】 1.《医方集解》:此手少阴、太阴、太阳药也。陈来章曰:热入心经,凉之以黄连、犀角、栀子;心移热于小肠,泄之以滑石、甘草、灯心;心热上逼于肺,清之以黄芩、栀子、麦冬。然邪之越经而传于心者,以心神本不足也,故又加人参、茯神以辅之。
2.《张氏医通》:取《金匮》泻心汤为主,以其热在上而不在下,病在气而不在血,故于本方裁去大黄,易入山栀以清心包之热,知母、犀角以解肺胃之烦,人参、麦冬、甘草、茯神以安君主之神,滑石为导赤之向导,姜、枣为散火之间使;用犀角者,即导赤散中之地黄;用滑石者,即导赤散中之木通,虽无导赤散中药味,而导赤散之功效备其中矣。
【摘录】 《伤寒六书》卷三
 
 
 
 
 
导赤各半汤2
【处方】 生地、木通、甘草、黄连、麦冬、山栀、赤茯苓、车前子、灯心。
【功能主治】 心经咳嗽,脉左寸洪数。
【摘录】 《症因脉治》卷二
 
 
 
 
 
 
导赤各半汤1
【处方】 生地、木通、甘草、川黄连、麦门冬、犀角。
【功能主治】 心火妄动,上刑肺金而致嗽血。
【摘录】 《症因脉治》卷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