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淮海战役中的总前委是否有指挥权?

 123xyz123 2021-12-18

“前委”是“前敌委员会”的简称,通常是在原来不属于同一支部队的几个友军,需要在对敌作战中互相配合而成立的一个临时组织。一般由各需要配合作战的部队的最高指挥官联合而组成,有权统一指挥各部队。总前委是强化这个机构的重要性和权威性。

淮海战役的总前委是在华野围困黄百韬兵团于碾庄,中野攻占宿县后军委发电报,要求刘陈邓粟谭组成的总前委。时间是十一月十六日。这份电报的内容先是阐述了战场的形势、存在的敌人和预计发展的方向。规模越来越大,人数越来越多,包括兵员补充、伤员救治、俘虏的处置、弹药补给,这么多人吃饭等等问题,这些都是很关键的因素,会影响战局的变化。

从军委的电文第五条上就提到了中原和华东两军必须准备作战3-5个月的准备,包括吃饭人数在内的人数。从这条内容上看,很多人笑称总前委是管饭的,这个认识是错误的。吃饭只是里面的一条。都知道战争就是打的后勤,没有后勤保障,前方将士们很难持久作战发挥更大的作用。因为战役规模比较大,必须有人统筹协调这个问题,保障后勤。从电文后面也可以看出主席对这仗的重视,此战胜利,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全国局面也可以解决。说明此次作战的重要性。希望刘陈邓粟谭等人能认识到这点,在这个观点上统筹一切。注意,主席用的是统筹一切,看懂中文意思的应该明白,这里的一切不只是华东战场吃饭这个问题。

文章图片1

实际上从战役发起之初,粟裕就建议此仗规模比较大,由陈邓统一指挥,军委也意识到此次战役意义非凡,也同意战役由陈邓指挥。(此时刘不在)

文章图片2

总前委成立后,从往来的电报可以看出后面刘陈邓有对战场的布置和指挥,并不只是协调管饭的。11月18日,关于歼击南线刘汝明李延年兵团的部署,军委发电报完全同意刘陈邓的方案,让华野按照这个方案实施。

文章图片3

11月19日刘陈邓针对黄维和李延年兵团的方案致电军委

文章图片4
文章图片5

粟裕回复此时黄百韬兵团未歼灭,同时还要打邱李兵团,怕出现焦灼现象。

文章图片6
文章图片7

本来军委想让中野以一个纵队防御李延年刘汝明兵团,在经过几轮电报往来,军委发现中野实在没有力量再兼顾对付李延年和刘汝明,于是改变了方案,让粟陈张改变作战计划,歼敌邱李兵团4-5个师即可,然后分兵对付李延年兵团。

文章图片8

11月19日,刘陈邓发电报给军委,部署先打黄维兵团,歼灭黄维兵团。军委表示同意,同时安排粟陈张派兵支援,并派兵打援,粟陈张表示拥护,并执行。

文章图片9
文章图片10
文章图片11
文章图片12
文章图片13

针对华野支援的纵队,刘陈邓也做了部署,分别安排了任务。

文章图片14
文章图片15

针对安排的任务,军委表示完全同意,先打黄维,粟陈张遵照部署。同时还再次明确,一切由刘陈邓临机处置,不要请示,这是对刘陈邓足够的信任。

文章图片16
文章图片17
文章图片18
文章图片19

有些将领的粉丝试图带偏节奏,削弱总前委的作用。其观点无非是淮海战役发起时间是11月6日,而总前委成立时间是11月16日,战役已经开打。其实这段时间内华野由饶粟谭成立的前委,在军委的直接指挥下由前委实施第一阶段的作战。其部署也都是按照军委的意图和布局走势发展。也有人认为华东野战军占的比例比较高,淮海战役中的三场大战役打了2个半,同时还兼顾阻援刘李兵团,指挥当然应该是华东野战军的代表。其实这个想法也不妥当,从往来电报看所有的军事作战指挥部署都是在和军委、刘陈邓反复磋商执行下去的,就好比考试一样,军委已经把提纲和大框架全部做好了,剩余的就是按照内容填空即可。中野实力虽然弱,但刘陈邓对战场解读和掌握能力还是很强的。俩野战军一起并肩作战对后勤依赖很大,如何保障协调,还是需要有人统筹决断,其作用不言而喻,不然军委围不会一而再的让他们临机处置一切,甚至可以让他们不需要请示,不能因为中野的实力弱就否定其作用。

综合上述电报来看,总前委并非只是管饭的,上面还有很多作战部署和指挥,而华野诸将根据总前委的部署,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胜利,最终在长江以北歼灭国民党的精锐部队。为全国解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任何试图抹黑总前委作用的人都是不可取的。

参考文献:《淮海战役》《毛泽东军事文选》《毛泽东选集》《邓小平年谱》《陈毅军事文选》《粟裕年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