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围棋等级制度,发生过哪些有趣演变?

 翠竹明月 2021-12-18

棋坛自古人オ辈出,高手间的较量也不胜枚举。

对弈精彩纷呈,人们在为之兴奋的同时,自然会对双方的棋技进行比较和评估,用以衡量棋者围棋水平的标尺也随之应运而生。

从我国魏晋时期的「九品制」,到日本幕府时代的「九段制」,再到如今国际化的围棋段(级)位制,围棋等级的标尺,在历史的长河中,随着时间与空间的不断转移,发生了许多微妙而有趣的变化。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九品」这个说法,最早出自《汉书・古今人表》,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共 9 个品位。

公元 220 年,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制(又称九品官人法)作为选拔、评定官员的准则。品行良好的官员官品会得到提升,反之会被贬。该制度后来由政治领域逐渐向文化领域渗透,使得围棋也出现了类似「九品中正制」的评定标准。

围棋九品制沿袭了九品中正制的思想,将棋手按棋技从高到低依次分为入神、坐照、具体、通幽、用智、小巧、斗力、若愚、守拙共 9 个品位。

为方便评定棋手等级,朝廷还设置了专门机构,委派官员在赛后根据棋手的成绩评定品位,授予棋品称号,赛中淘汰者即未「登格」,因此不入格。并会根据棋手历次比赛成绩,确定其品位是否晋升。

日本、朝鲜(今韩国与朝鲜)自古与我国联系紧密,且受儒家思想影响,围棋也自然成为各自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朝鲜围棋在其本土的发展情况与我国较为相似。

而围棋传入日本后,受到了战国时代的三位「天下人」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的影响,尤其江户幕府时代对围棋的重视及建制,使日本围棋逐渐与我国产生了较明显的差异。「本因坊」「名人」等围棋头衔,以及现如今国际使用的围棋段位制,皆源于日本。

江户幕府时代为围棋在日本的高速发展时期。丰臣秀吉掌权后,为算砂设立了掌管全国围棋事务的官方机构——棋所,又因棋所执掌者算砂被织田信长称为「名人」,「棋所」与「名人」称号便渐渐固定并有所相连。德川家康消灭丰臣氏建立江户幕府后,这一制度得以保留并完善,日本围棋开始向职业化方向发展。

算砂棋艺高妙,成为名人棋所的同时也开宗立派。算砂本为寂光寺塔头本因坊的僧人,其创建的围棋家元便也以此为名,称作本因坊家或本因坊门,当主也以本因坊为名号,如他之后的二世本因坊算悦、三世本因坊道悦等。所以「本因坊」既可以理解为门派,同时也是当主的称号。

在围棋职业化后,除了本因坊,日本棋坛陆续形成了安井、井上、林三大家元,在幕府的协调下,围棋段位的授予和名人的推举均由这四大家元共同决定。

我国围棋九品制在日本被本土化为九段制,评定需经过严格考察。古时日本的「名人」即是九段,为终身职位,代表棋界最高荣誉,也是全日本唯一的九段。

八段称准名人,在道策完善日本段位制之后,成为有志于名人大位者必须经历的台阶。七段又称上手,只有达到这一段位,才算是进入了一流高手的行列。七段以下,便只能算是普通棋手了。不同段位的棋手按照不同的棋份让先或者让子对局。

明治维新之后,旧有体制的根基不复存在,段位系统也不得不做出调整,棋手的升段由之前的授予、推举、争棋获得并行,转为根据升段赛(大手合)的成绩确定。与此同时,在始于本因坊战的新一代头衔战中,所有棋手无论段位如何,都一律分先交手,日本的段位制进入第二阶段。

近年来,因应形势的变化,日本棋院已经正武终止升段赛,改行根据比赛胜局数、奖金数,以及一些特定的国内和国际比赛成绩来升段的新规定。韩国目前的升段方式,也与日本大致相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