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堂位于长治市西郊梁家庄村西,距市郊3公里。总觉得离市区较近,所以下午耽误的较晚些时候才找到观音堂。走到观音堂的南门,见此门不开,又绕到西门,西门是它的正门。 观音堂座东朝西,现存两进院落。中轴线上依次有山门、天王殿、观音殿。钟鼓楼居于山门两侧,左右配殿对峙,院内的一株古桧柏已有千年历史,挺拔茂盛,郁郁葱葱。 购票进入观音堂大门,这座大门是新建的,从里边看是一个倒座戏台,据说不知是从哪个地方原封不动的搬迁过来的,华丽大气,巍峨壮观,具有浓郁的上党地域特色。再向里走,正面就是观音堂的老的山门,也叫天王殿,天王殿因供奉有四大天王而得名。据说殿内的四大天王彩塑,是当代雕塑家史延春先生依据主殿内明代悬塑中的四大天王像为原型,于2002年临摹放大复制而成的。 据大殿南次间窗户下的石碑记载:明万历九年九月初七,村民常朝润购得梁文保土地一亩五分,于此出资修建观音堂。这样算来,到今天(2016年)已有435年的历史。 观音殿为寺院中的正殿,广三间深两间,单檐悬山顶。殿顶屋脊上的浮雕龙纹与西番莲图案。龙四肢矫健,孔武有力,既不同于飘逸俊美的宋龙,也不同简约大方的金元龙(如:潞安府城隍庙),当然也不同于工整匠气的清代龙,具有鲜明的地域与时代特色,属明代遗物。正殿门楣之上悬挂着刻有“观音堂”三个鎏金大字的匾额,是明万历十一年(1583),当时的兵部侍郎郜钦所题。郜钦,名郜广先,长治人,明嘉靖时进士,初在上海,云南等地做官,万历时为兵部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最后官至兵部尚书,相当于正部长。他的事迹在《明史》与《潞安府志》中均有记载,传为有名的孝子。 观音堂现占地约6000平方米,古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其正殿观音殿内的泥质彩塑与悬塑,为万历年间造,保存完好,堪称世间精品。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观音堂现为美术学院雕塑系学生的创研基地。另外在观音堂的院落当中文物部门将散落在长治各地的石雕件、石碾盘、石柱础、石门墩等等有价值的老旧石件集中存放在这里,也成为另一道风景线。(本文部分参考于张宇飞博客“长治观音堂讲解稿”,在此表示感谢) |
|
来自: 巴山夜雨时00 > 《新浪微博-行走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