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同心同德同舟楫——《素书》悟读之【71】

 新用户97560OBk 2021-12-19

同心同德创大业,再接再厉攀高峰。

《遵义章第五》悟读【21】

【原典】

群下外异者沦。


【译文】

上下离心,内外异志,必定沦亡。

【悟读】

同心同德同舟楫,

济人济事济天下。

“同心同德”,指思想和信念的一致。语出《尚书·泰誓》,“受有亿兆夷人;离心离德。予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史上有“乱(即治)臣十人兴周”之说。

《素书》本句之“外异”,非言背叛,离心而已,或打着自己的小九九;“沦”字表现了一种由强至弱由胜至衰的过程。如果下级在执行命令之时,皆怀揣自己如意算盘,那整个格局必定朝着陷落之方向行进,此“沦”字之精髓内涵。


“家和万事兴”,字面意思是说家庭和睦,则万事兴旺,乃中华优良传统之体现;究其原委,可溯至中华传统之和合文化

和,"和谐"之意,包含了"合"的意思,由相和的事物融合而产生新事物,是中国哲学中重要的概念。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和"字各种字体的反复转换,令人印象深刻。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异”的张载先生,还有鲜为人知的哲学四句教,“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对“和”的哲学内涵作出了一个深度阐释。

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基因,也是东方文明的精髓。它坚持的是“以和为贵,合作共赢,和而不同,开放包容”的理念,秉持“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精神,纳百家优长,兼八方精义,求和谐共进。

唐代的寒山与拾得,是佛教史上二位著名诗僧,行迹怪诞,言语非常,传言是文殊菩萨与普贤菩萨的化身,来到世间开启世人和合解脱智慧。民间珍视他俩情同手足的情谊,把寒山与拾得推崇为和睦友爱的民间爱神,雍正皇帝正式封寒山为"和圣",拾得为"合圣",即后来我们常说的"和合二仙"

喜相逢,把酒擎杯,应谢明月清风解人意; 兴感慨,登高望远,还劳浮云飞雁寄我情。”真正的和合文化还需要我们时时刻刻拥有一颗宽容洒脱感恩之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