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寺的山门殿 本来是到下霍护国灵贶王庙的。不知怎的就来到了村内的一个广场,广场北面抬头看是一所大庙,上写“安乐寺”。也没有听说过此庙,既然来到,就进入看看。庙内的规模很大建筑不少,山门(钟鼓楼)、献殿、大雄宝殿、毗卢殿、两厢等,西院还有个观音殿,都是金碧辉煌,一切都像是新建的。文保单位不详。 这是个全新的现代寺院 位于寺前广场上的“下霍村宝鼎” 广场对面的戏楼 寺院开的侧门 天王殿 弥勒佛 天王殿左侧 右侧 背后的韦驮菩萨 回来查了一下资料:座落于长子县丹朱镇下霍村北的安乐寺,是1997年8月经长子县政府宗教事务部门批准的正式宗教活动场所,也是一个从1997年开始在千年古刹旧址上不断复修重建的佛教寺院。相传安乐寺原名回光寺,始建于公元938年,即五代后晋天福三年,原址中为佛殿,东西建有僧房,曾有过高僧云集、香火鼎盛的昔日辉煌。后因历经战乱,加上风雨侵蚀,殿宇数度损毁,历代曾有修缮,但至解放前夕,仅剩中殿,也破旧不堪。 ![]() 西侧地藏殿 ![]() 东侧伽蓝殿 ![]() 献殿 ![]() 献殿东侧的修复长乐寺碑碣 ![]() 大雄宝殿近景 ![]() 内景 上世纪九十年代,当地居士发愿重建,得到佛教名山-五台山等佛教界和县、市、省宗教部门的大力支持帮助,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省佛教协会会长根通法师多方面悉心指导,五台山黛螺顶、五爷庙、殊像寺、十方堂等各大寺院慷慨资助,遂于1996年破土动工,先后复修重建了山门、钟鼓二楼、地藏殿、伽蓝殿、弥勒佛亭、大雄宝殿和僧房、斋堂,至2007年8月,寺院中轴线上的第三大建筑-毗卢殿建成竣工,并先后礼请或重塑了佛像,彩绘了寺院壁画,重现了宋代遗构和佛教风格,标志着安乐寺十载修建工程大功告成,寺容寺貌焕然一新。总耗资300余万元,占地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配套设施基本齐备。前期工程竣工时,经当地人士建议,取国家安泰、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之意,由已故着名全国佛教领袖赵朴初老先生为寺提额,更名为安乐寺。 ![]() 大雄殿后是毗卢殿 ![]() 毗卢殿内景 ![]() 廊下左侧钟 ![]() 廊下右侧鼓 ![]() 月台上的石雕香炉很精致 ![]() 砖雕影壁 ![]() 西侧院的观音殿 ![]() 观音殿背后 ![]() 念佛堂 |
|
来自: 巴山夜雨时00 > 《新浪微博-行走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