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江雪》:"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是怎样排解孤独与苦闷的?

 写乎 2021-12-19

作者:李大奎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这首脍炙人口的五言绝句,便是大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有名的代表作。宋代诗人范晞文评之为"唐人五言四句"之中登顶的佳作。

那,这首诗表达的是啥意思呢?不妨赏析赏析。

一、创作背景

其实这首诗是柳宗元被贬任永州司马的第二年,触景生情之下,一气呵成的千古名篇。

公元773年出生于高门望族"河东柳氏"的柳宗元,小时候是神童,别人眼中的好孩子,家景又显赫,33岁之前事业又走得顺风顺水,曾左迁礼部员外郎,还是"永贞革新"的重要成员。

那时的柳宗元,众星捧月的存在,在一鸣惊人中展翅飞翔,可谓如鱼得水。

那知?一夜之间光明的前景就灰飞烟灭。

因为"永贞革新"只坚持了一百八十多天,就在俱文珍为首的宦官集团联合反扑下被推翻。随着唐宪宗李纯的登基上位,柳宗元等改革派成员纷纷被贬被打压。

这就是唐史上的"二王八司马事件"。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公元805年11月,从耀眼处一下跌落的柳宗元只得以戴罪之身,在亲人的指责与埋怨中,只身陪着67岁的母亲范氏,前往蛮荒之地永州工作。

就此,柳宗元的仕途一落千丈,事业与理想完全破灭,心情的郁闷可想而知。到永州后,指望着靠微薄的薪水养家糊口。然而,势利的永州连一个容身之处都不给他,无奈之下,柳宗元只得暂借破庙龙兴寺栖生。

母亲卢氏在这里水土不服,又缺医少药,半年时间就不幸染病离世,让随风飘零的柳宗飞更加悲痛不已。次年冬天,一个大雪纷飞的日子里,柳宗元骑着马低落地缓缓前行时,看到一个老渔翁在江中独自垂钓,便有感而发,创作了这首流传千年的上乘诗作。

二、作品赏析

虽说这首四言绝句,仅短短二十字,却道尽孤独的绝美,意境悠然,除语言通俗易懂外,特注重押韵,极讲究细腻的笔法。

通过押仄声韵,韵脚绝、灭、雪都是入声字,首字连成"千万孤独",形成独特的冷峻、逼仄效果。

又通过细腻的笔法勾勒出一幅悲凉的画卷:

下着大雪的江面,一叶小舟,一个披着蓑笠的老渔翁,孤独的垂钓。

这是怎样一幅幽静寒冷的山水画?透着无尽寒意的白茫茫。那群山中飞不见踪影的鸟儿,人迹罕见的道路,老渔翁孤独而又安宁的背影,在江心垂钓的悲凉,传递着怎样的绝妙信息呢?

表面而言,这首诗的确是柳宗元借老渔翁隐喻自己的孤独与苦闷,将自己清高、率性、孤傲、倔强的性格特质一一展示出来;实际上,还透着柳宗元内心世界里另外斩钉截铁的心声:

我被大唐抛弃之后,面对苦难,唯有自渡,才能找寻救赎的去路。

这其实体现了柳宗元在偏居一隅的永州,意在与山川相晤、与知己对话的深沉思索。

那时的柳宗元,已34岁处在抵达中年的拐点,却被贬永州,面对江河日下的人生命运,当权派仍然没有放过攻击、打压、诬陷他们这帮失意的"革新"派,随时都在找理由高压弹骇,今后的路,怎样走?今后的日子,怎么过?

柳宗元不得不找寻真正的出口,决心与刘禹锡等好友并肩作战,绝不言弃,哪怕是孤独的隐士,也在所不惜。

三、后记

于是,写下《江雪》之后的柳宗元,慢慢走出悲伤与郁闷,真正放下考虑回京的幻想,执着于世俗而又偏僻的永州傲然工作,并全身心投入业余创作中。

工作上,旨在以仁政爱民之心为出发点,力求在微不足道中尽己之力,改善民风民俗,推行惠民的教化举措,以期弱弱地造福一方。

业余创作上,寄情于山水,放飞自我。38岁时即在风景秀丽的愚溪边上修建了可以安放灵魂的山间小屋,在这里写下了有名的永州八记。

同时,还与刘禹锡、韩愈等知己以文会友,砥砺前行。柳宗元后来应和刘禹锡《秋词》所写的《渔翁》,意境明显有别《江雪》这样的孤独与冷清: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公元815年1月,被贬永州十年的柳宗元,与好友刘禹锡等人一道遇赦重返长安,却因刘禹锡写《玄都观桃花》再度被贬,柳宗元去柳州工作了4年多时间,公元819年,原本朝廷敕召回京,但一场大病使得他无力回天,最终在柳州任上客死他乡。

临终前,柳宗元将自己的所有文稿托付给刘禹锡整理传世,并将自己未成年的儿子拜托他抚养长大。

柳宗元的《江雪》,也就成了他一生真实的写照。究其落差很大的短暂人生,印证着这位不屈的生命斗士,不可避免地定格在天生的孤独者行列。

也许,这就是他冥冥之中的注定吧,是为叹。

【作者简介】李大奎,七0后,法学学士,贵州湄潭人,文学爱好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