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塔东路 东至东园,西至临顿路,路长846.7米,宽9~14米,1959年改弹石路面为沥青路面。 白塔东路由东向西穿过临顿路即与白塔西路相接。白塔西路口即为人民路,穿过人民路,经东中市、西中市,即至阊门。这便组成了古城北部东西向的主干道,由东而西,分别是白塔东路、白塔西路、东中市、西中市。其中,白塔东路、白塔西路横穿古城东北部,东中市、西中市横穿古城西北部。白塔东路由原二门口、中由吉巷、东白塔子巷组成。 二门口,西起仓街北端东口,东至原昌善局(今动物园)。民国《吴县志》作二门口,并注“(在)中营基巷(中由吉巷)东。”《苏州城厢图》、《吴县图》均标作二门口。《苏州图》标作门口,漏“二”字,1954年并入东白塔子巷。 二门口巷底(东口)北面原是昌善局丙舍(殡仪馆殡舍),1951年改为收容妓女、老鸨的妇女生产教养院,1954年教养院解散,原址改建成动物园,四面环水。1962年起又于东端内城河滨处建设公园,筑茶楼、曲廊、亭榭,并广植花木。“文革”后,又予开拓,于河上架桥,通古城墙,在其西部仿建网师园“殿春簃”实物工程(苏州园林局为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复制的网师园明代建筑风格“殿春簃”,称“明轩”,先于此建造一所),因园在城东,称东园。之后,动物园也划入东园管理范围。 中由吉巷,西接平江路,与东白塔子巷相直;东出仓街,对接二门口,原名中营基巷。同治《苏州府志》作中营基巷,并注“(在)胡厢使巷北,俗名中由吉巷。”民国《吴县志》也作中营基巷。《姑苏图》、《苏州城厢图》、《吴县图》、《苏州图》均标中由吉巷。宋代时,平江(苏州)所驻禁军,以雄节为南营,全捷为北营,威果为中营,此处正是威果二十八营驻扎地,故名中营基巷,后讹呼中由吉巷。1954年并入东白塔子巷。 东白塔子巷,处白塔子桥(《平江图》上标作东章家桥)东,西起临顿路,东接平江路,与中由吉巷相直。卢熊《苏州府志》、王鏊《姑苏志》作白塔子巷,列同坊巷(桐芳巷)后,弦歌里巷(旧学前)前,乾隆《苏州府志》、同治《苏州府志》均作东白塔子巷,民国《吴县志》复作白塔子巷,列东花桥巷后,同坊巷(桐芳巷)前。《姑苏图》、《苏州城厢图》、《吴县图》、《苏州图》均标东白塔子巷。《红兰逸乘》:“白塔子巷,有白塔,雕刻佛像,今在人家壁中。”东章家桥,或由此名白塔子桥,巷以桥名。 六十年代,已名白塔东路,《平江区志》、《江苏省苏州市地名录》云路定名于1980年,实误。“××”时,根据苏州市革委会1972年6月15日苏革(1972)34号文件“关于更改我市部分街道名称和换制门牌的通知”而编制的街巷里弄手册中,“井冈山东路”就包括旧路名(即“××”前路名)三条,它们分别是白塔东路(旧门牌起讫号1~146)、西白塔子巷(1~48)、古市巷(1~75),它们相应的“井冈山东路”新门牌起讫号分别是1~139号、140~250号、207~285号。 22号为民国周少甫旧宅。该宅系光绪年间建筑,相传周氏祖辈在苏州开设“乾元木桶店”,发家后曾花钱捐买了一官职。苏州旧时有俗语“五湖四海夹条沟,彭、宋、潘、韩夹个周,虎、豹、熊、狮夹只狗”,其中的周、狗即指周氏。苏州旧时彭、宋、潘、韩均为缙绅家族,多有功名仕途,被喻为虎、豹、熊、狮,周氏系捐买挤入官场,威势远不如四家,被喻作“狗”。 原中由吉巷段,有半园,系清陆氏宅园。因仓米巷有史氏半园,故称该园为陆氏半园,亦称北半园,缘所在城北之故。传园主为咸丰年间江苏道台陆解眉,取“求足不求全”之意,取名半园,园以水池为中心,建有半亭、半廊、半船、半桥等建筑,布局紧凑,泉石清幽。洵为苏州小型园墅中的佳构之一,1949年后,曾先后由木器盆桶社、织带厂、东吴丝织厂、第三纺织机械厂使用,1982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后经整修,于1992年对外开放。 原东白塔子巷,有止园,为清初名园。园主沈世奕,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其子沈旭初、沈朝初及孙沈曾纯,均为康熙年间进士,科第之盛,名闻吴中。园中怀云亭尤为著名。后园归周氏,至晚清,园已衰落,园宅分东西两部分,“东归潘氏,西归周氏”。《履园丛话》卷二十“怀云亭”条云:“怀云亭在东白塔子巷,乾隆间郡人沈观察某占买大乘庵旧基,而造为园宅,未及三十年,而售于周勖斋太守。太守复拓而广之,颇有幽趣,改名朴园。有一峰名归云,甚峭,其东为蒋氏种梅亭。春时百花齐发,群艳争芳,系乐安全盛时四十八第之一,今归潘氏,为古香亭。”文中所谓“乐安全盛时四十八第”指乾隆年间,苏州蒋氏兴盛时四十八宅,《姑苏小志》“蒋氏四十八宅”条云:“苏城故家臣室,人尽知有彭、宋、潘、韩、周。当乾隆间乐安蒋氏全盛时,兄弟科甲富甲一郡,其同族分居大宅,共有四十八处,所谓四十八宅也,至今二百余年尚有遗迹可考者,一在西百花巷,旧竹丝墙门,门前有旗杆石陀,中有读书楼,同胞七人登甲榜。一在桃花坞后板厂,光绪末叶售于西洋耶稣教堂桃坞中学堂。一在花桥堍,即绣谷察院第。一在东白塔子巷种梅亭,春时百花齐放,集诸名士觞咏于其中。后归入潘氏,改建古香亭,半入大乘庵。古今盛衰兴废之感,为之黯然。”按:大乘庵为著名佛庵。民国《吴县志》卷三十八:“大乘庵在东白塔子巷,宋咸淳五年僧了然建,元明间修建无考。清雍正八年顾孝宽买庵出家,即为家庵,其徒弟玉音继之,乾隆四十九年由顾氏集资重修,咸丰十年遭乱圮败。同治二年僧云峰修复。”清顾声雷有《大乘庵记》。 半园与止园,是为两园,近人误作一园,且多传讹。张维明有《半园就是止园吗》一文,辨之甚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