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常年写书评,总会被人问:哪个作家的书,是你相见恨晚的。 这时候,我总是会想起一个人。 他是中国百年一遇的大家。 因为早几个月去世,而错失198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一生坎坷而落寞,让诺奖评委心生戚戚: “我越是知道他的伟大,越为他一生的寂寞伤心。” 不到40岁,出了作品集,他却在书的序言上写到:“我和我的读者,都行将老去”。 意思是,不过多久,我和我的读者都将被遗忘。 庆幸的是,70多年过去,这句伤感的预言,并没有应验。
△1981年2月沈从文在美国斯坦佛大学讲学 他是中国第一个乡土作家。 当五四时期几乎所有的作家,把锋利的笔锋,投向农村和底层。 这个真正来自农村的“乡下人”。 怀着悲悯和博爱,把一生的温情和诗意,给予了他身后的故乡。 △沈从文八十岁重访自己出生的凤凰旧居。 在他笔下,故乡那些最最寻常的“小人物”—— 逃跑了的士兵、爱说野话的船夫、住在吊脚楼上的妓女、一生漂泊的水手…… 不是愚昧落后的中国代表,而是自然、自在生活的普通人。 △1983年北影厂拍摄的电影《边城》海报 他笔下的文字,也不是来自书本。 而是来自大自然。 在大自然里,他看到了花的开放,草的生长,牛的交配,看到了普通人的生活状况,懂得了生命的状态。 △1982年,80岁的沈从文与妻子张兆和在凤凰沱江边的合影,这是他最后一次回到凤凰 贾平凹说:最伟大的作品,不是笔写出来的,是天地间原本就存在的。 沈从文的小说,便给人这样的感觉。 在他的作品里,你看到的不是书本的知识,而是生活的智慧。 就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斜坐倚靠在墙头旁,带着毡帽,抽着烟袋,娓娓道来逝去的故事。 读来让人格外平静而温暖。 沈先生一生创作500万字,生命的态度和智慧,全部凝结在了自己笔下的文字。 任何人,倘若能在经历一些世事后,走进他的文字,无论是做人,处世,还是寻觅内心的自由,都将终身受益。 △开明书店《沈从文著作集》原版封面 每一册,均由沈先生亲自编选、校订、拟名。是沈先生自认为最满意的作品合集。 多年再现,被许多沈迷争先入手。 △《阿金》包含名篇《三三》《丈夫》 全套13册,包含: 全篇无节选的《边城》。 沈从文写给爱人和故乡的至诚情书《湘行散记》。 蒋勋、侯孝贤、贾平凹等诸多名家的挚爱之作——《从文自传》。 △《从文自传》目录 以及其他沈先生在小说、散文、书信方面的代表性作品:《春灯集》《黑凤集》《阿金》《黑夜》《春》《月下小景》《边城》《神巫之爱》《长河》《废邮存底》和《湘西》。 2021全新上市,函套礼盒,尺寸便携,纸张顺滑。 全套13册原价398元,读书369团购价只要179元。 ![]() 01 他一生温润良善 以赤子之心,捍卫自由和人民 无论是生前,还是生后。 许多名家,都对沈从文做出了极高的评价。 但最令我动容的,是他的妻子张兆和的一段话。
这最后一句,可谓是沈从文人格的一生注解。 △晚年的沈从文和张兆和 1923年夏天,沈从文从——湘西,来到北平追求知识和理想。按他自己的说法,那时的自己,是“乡下人”。 刚到北平,有人便对他说:“既为信仰而来,千万不要把信仰失去,因为除了它,你什么也没有。” 他把这句话记在了心里。 艰难困顿中,为了维持生计,他一面在北大旁听,一面在霉湿的小屋里,没日没夜地伏案写作,以换得一点稿费。 △晚年的沈从文 但沈从文只读到小学四年级,连使用标点符号都有问题,投稿的结果可想而知了。 不仅没通过,还被出版社编辑公开羞辱、嘲笑。 但他不气馁,一篇接着一篇地写。 挣扎了两年后,接连发表了170多篇作品。 他还很庄重地给破旧的小屋取了名字“窄而霉小斋”,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大家,就在这个小斋里起步了。 △青年时期的沈从文 而因为学历问题,他的名声越大,受到的讥讽越大。 几年以后,成为西南联大教授。他依旧遭到同行讥讽。说他“不是正途出身”。 这些经历,让作为教授和日后做编辑的他。 对学生和作者,总是耐心温和、循循善诱。 △看他留下来的照片,也总是一副笑脸盈盈的样子。 而他的温润,良善,还不止是顺遂岁月的柔情。 更是艰难岁月的乐观和从容。 有一次,他和表侄黄永玉遭到批判,两人在一条胡同相遇,却不能互相言语。 可是,在转弯的时候,他把背挺直,头扬老高,长长地说了句:要从容啊! 这一句话,一字千斤,黄永玉的眼泪瞬间就夺眶而出了, 他知道即便在这种时刻,表叔也关心着他,也依旧和他在一起。
这种暖流流进黄永玉身体后,迅速化成了一股温暖的力量。 混沌已久的黄永玉,在自己房子的墙上画了一个两米多宽的大窗子,窗外是绚丽的花草,还有明亮的太阳,顿时满屋生辉…… 正如其妻妹张充和所评,沈先生一生,“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02 文风清新,人物绝妙 沈先生的文字,读一次而爱一生 如果说中国现当代文坛,有许多作家是被高估的。 那么沈从文,属于那极少数被低估的。 在大师辈出的五四时期,他是胡适眼中“中国最好的小说家”。 他对汉字的贡献,被冯唐评价为:胜过所有中文博士。 他对文字的驾驭,让学生汪曾祺臣服:每一句都 '鼓立 ’饱满,充满水分,酸甜合度,像一篮新摘的烟台玛瑙樱桃。” 一部《边城》,更是被誉为“一部田园诗的杰作,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 画家蒋勋常年把沈从文的书带在身边旅行。 谈及理由,他说:一是沈从文的文笔非常优美,二是读他的东西,心里的感觉是美好的。 这话说出了许多人的心声。 他的文字,有《诗经》之美,纯然原生,读来让人心生美意。
![]()
![]() △多少人不爱看写景的文字,却醉在了沈从文笔下的凤凰城。 而他写人也是一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