㫚(hū)鼎 西周中期青铜重器 清乾隆年间 时任陕西巡抚的著名学者毕沅 得此物于西安 并请幕僚钱坫锼剔铜锈并作其释文 嘉庆初年 毕沅因受“和珅贪腐案”牵连 而被查抄家产 㫚鼎从此不知所踪 拓制精美、保存完好的㫚鼎拓片 被视为金文收藏的“龙头” 江步青录钱坫释文 赵之琛旧藏 周曶鼎铭文拓本 高清大图 ▼ ![]() 曶鼎是西周中期穆王时代青铜器。据《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卷四记载:原为清人毕沅得之于西安,鼎高二尺,围四尺,深六尺,鼎足作牛首形。曶鼎后毁于兵火,现仅存铭文拓本,铭文24行,380字。集成02838。 从艺术的角度评价,它(曶鼎)至少不比大盂鼎、毛公鼎稍逊,对于今天的学习借鉴来说,其价值也许要更大,尤其是它的朴厚自然与大气磅礴的体势与笔意。 一、朴厚自然的笔意。《曶鼎》用笔多以平正笔势出之,尽量不用或少用大盘曲或大弯转笔线,因此呈现出简约、直率、平易的用笔特点。另外笔线多以短、粗、肥、厚的之形意出之,因而又现饱满充实、丰茂古拙意趣。 二、作品从整体上看气象宏大古拙雄伟,体势大气磅礴,从结字章法上看则茂密朴厚,且茂密中间亦有疏阔。 三、安然闲雅的意态。作品不事过多修饰,没有长枪大戟式的纵横捭阖,每一个点画点到为止,每一个结构安然即可。这就是这件作品从基本笔墨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因此给人的审美感受也是如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