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药治疗胃癌低热经验

 桂林吴氏老中医 2021-12-19

摘要: 王羽,女,43岁,个体户。 患者1年前曾因胃癌行胃癌根治术并化疗4次。2008年9月4日,天气较热,外出买菜回家后,从冰箱里取出冰块化成水喝下,尔后又喝热开水,约2小时后即发高热(40℃),经社区诊所联合使用头 ...

王羽,女,43岁,个体户。

患者1年前曾因胃癌行胃癌根治术并化疗4次。2008年9月4日,天气较热,外出买菜回家后,从冰箱里取出冰块化成水喝下,尔后又喝热开水,约2小时后即发高热(40℃),经社区诊所联合使用头孢、清开灵、双黄连、激素等治疗5天,高热渐退,但留有反复低热(37.7℃~38.3℃)不退,即赴南宁市某医院复查:三大常规、血沉、抗O、生化全套、心电图、B超、胃镜、全身PET/CT检查均无异常发现。类风湿因子阴性、肺炎支原体抗体和结核菌抗体检查均为阴性。院方采取对症治疗,使用抗生素、激素及能量制剂静脉滴注治疗月余未见寸效,后请中医科会诊使用小柴胡汤、藿香正气散、银翘散等加减治疗半月仍未奏效。患者要求出院。出院后,低热仍然反复发作。后经人介绍,来桂林吴氏中医诊所求助。

2009年12月5日初诊:患者已发福低热不退近3个月,发热每于每14点到18点尤为明显。自诉皮肤表面发热,四肢皮下灼热,如虫爬行。其热似从骨头中出,热如火燎,扪之烙手。不恶寒,不出汗,无关节酸痛。头昏乏力,胃脘部隐隐作痛,饮食呆滞,睡眠欠安,口苦,大便正常,小便微黄。舌苔薄腻微黄,脉细弱略数。吴老中医思量再三谓此证乃属火郁之证。患者因胃癌术后及化疗导致脾胃虚弱,而患者又不节饮食过食冷物,抑遏中土脾胃之阳气所致。治宜升阳散火、益气和胃法,方用东垣老人升阳散火汤加减治之。处方:太子参10g 陈皮6g 法半夏10g 茯苓10g 炒白芍10g 甘草6g 建曲10g 升麻6g 柴胡5g 荆芥5g 防风5g 粉葛10g 白豆蔻3g(后下)重楼花粉5g(冲服)。5剂,水煎内服,一日1剂,一天2次。

2006年12月10日二诊:患者诉药后微微出汗,自感周身舒坦,肌表发热、四肢发热大减,虫蚁爬行感消失,扪之已不烫手。下午每小时测得体温:均为超过37.2℃。胃痛缓解,饮食渐曾,二便正常。睡眠仍不佳。舌苔渐化,脉趋平和。吴老中医认为药已对证,效不更方,原方加茯神20g 琥珀20g 牡蛎20g以增健脾安神之功。再5剂,巩固疗效,遂告愈。

吴氏中医:本案患者为内伤火郁证,而非外感也。缘由胃癌术后及化疗造成脾胃虚弱,过食冰冷之水,之后又饮热开水,冷热不均,又饮食不慎。以后又继用抗生素、双黄连、清开灵等苦寒之剂及激素治疗,更损脾胃,脾主四肢肌肉,冰水和苦寒药物郁遏阳气于中焦脾胃,使阳气不能上行阳道,入心贯肺,充实皮毛,以致本为营卫卫外之处,变成郁火(阴火)充斥之地,郁火盛于肌表而不能发泄,故肌热表热,四肢皮下灼热,小便色黄。脾胃损伤,元气不足,则头昏乏力,胃中隐痛,饮食呆顿。郁火上扰心神,故睡眠欠安。舌苔微薄黄腻,脉细弱而数,皆为中虚郁火之病理反应。

治宜遵《内经》:“火郁发之”之旨,用东垣升阳散火汤加减治之。方中柴胡以发少阳之火。升麻、葛根以发阳明之火。防风、荆芥以发太阳之火。此皆味薄气轻,上行之药,故能升举阳气,使脾土之郁遏得以发越,肌表之郁热亦可解除。太子参、炙甘草、白芍补脾益肺,寓补于散。与前药相合,则升阳药又能行甘温之味上行,使元气充实,皮毛阳气得卫外而为固,这样就成为标本同治之剂。诚如东垣所云:“泻阴火以诸风药,升发阳气,以滋肝胆之用,是令阳气升,上出于阴分,未用辛甘温药,接其升药,使火发散于阳分,而令走九窍也(《脾胃论·脾胃胜衰论》)。”这种用升阳祛风药治疗内伤火郁证的方法,是东垣的一大发明,有别于一般辛温解表药的运用。同时,太子参、炙甘草与白芍为伍,还可益气柔阴,缓急止痛。一方面防止升散太过,另一方面扶正补其虚。陈皮、半夏、茯苓、甘草与白豆蔻、神曲为伍,悦脾醒中,和胃消食,加重楼花粉是因其不仅退热效果显著而且还要很好的预防癌症复发转移效果。

合而观之,该方具有升阳散火、补脾益气、和中醒胃之功,与病证颇相吻合,故获效较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