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首次到台湾是五十二年冬天,那时家住台北长安路一段的“四条通”,是日式的平房,前后都有院子。住院区的巷道很安静,道旁种了榕树,每天早晚父亲都在巷子附近散步一小时。我的小弟弟德劢已婚,就住在邻近的“五条通”,他与妻林美智那时已有三个幼子,最小的尚未满岁,每天都会到我们家中游玩或吃饭,是祖父母的一大乐趣。 后来台北日益繁荣,长安东路附近平房都改建为高楼,环境变得嘈杂拥挤,父亲原想迁居阳明山,母亲认为上街买菜访友均太不方便,执意不肯,终于在妥协之下,搬到仁爱路四段。五十四年,仁爱路四段才刚刚开发,只有二层楼的住宅,周遭尚是稻田,也是父亲散步的好地方。 父亲一向注重养身之道,生活极有规律,每天五时半起身,必先做半小时运动,先打太极拳,然后做一些西方式的体操,每天并分二次散步一小时。午饭后他喜欢拿着一本随园诗话,坐着看一段时间,便合目静睡十五分钟。 母亲有时劝他上床睡长一些,他便说:“我是一匹马,白天不喜欢倒下来,站坐都能睡又何妨!” 1997年,其女儿王雪华、王秋华女士遵父生前“一定要为家乡人做好事”的遗愿,捐资400万元在崇阳大道兴建了一座现代化公共图书馆(即雪艇图书馆)。该馆由王秋华(系建筑师)亲自设计。楼高4层,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馆内装有红外线防盗装置、冷暖空调和计算机管理系统。馆中还设有雪艇纪念室,陈列有王世杰先生的著作和所收藏的珍贵图书字画。 2003年,武汉大学竖立王世杰塑像。 题外的话: 在当时的国民党大员中,王是个异类。他不烟不酒,生活简朴,极少娱乐。不坐专车,步行上下班。大都不住官砥,自己租房住,以求去留自由。自己装电话,话费自负。 一多年同僚评道:“雪公的气质,尤不适官场生活。 官场习气,多是巧言令色之辈,而他要言不烦,不苟言笑; 官场习气,多是酒肉征遂的应酬,而他生活谨饬,几乎全无世俗的嗜好。 单就这两款,就足以使他独来独往,无朋党奥援 ”这估计也是“着即免职”的原因。 王世杰晚年时,曾有其门生故旧征询意见,问他是否有意去美国安度晚年,王则回答:“台湾虽是海外孤岛,但总还是我中华国土的一部分,我......也要灰留国岛。将来有一天,也许有一天或许有海风海潮把它送到崇阳故乡去,那我就真的含笑九泉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