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国对世界的又一贡献:MG 213C航空机炮,美英法缴获后如获至宝

 汉斯咖啡真难喝 2021-12-19

引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战斗机(Fighter aircraft)首次出现在战场上。早期的战斗机,其机身和机翼的骨架,一般采用木材制造,外覆有织物(布料)蒙皮。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各国对于制空权越来越重视,加之民用航空技术的飞速发展,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左右,各国的战斗机,大多数已经演变为全金属或以金属为主,即机身和机翼骨架、蒙皮采用金属材质制造。

德国对世界的又一贡献:MG 213C航空机炮,美英法缴获后如获至宝

法国莫兰-索尼耶L单翼机,被称为历史上第一种战斗机

不断增强的火力配置

德国对世界的又一贡献:MG 213C航空机炮,美英法缴获后如获至宝

装备一挺7.7毫米口径路易士机枪的莫兰-索尼耶L单翼机

因为全金属骨架与蒙皮,其强度要远比之前的木材、织物更高,这就使得那些口径较小的航空机枪(主要是由步兵所使用的轻机枪,或在其基础上修改而来,口径多为7.7毫米、7.92毫米,7.62毫米)缺乏足够的杀伤力。在这一大背景之下,各国开始想方设法提升机上武器的威力,以保证具备足够的杀伤力。当时的解决办法大致分为以下两种,一是提高较小口径(7.62至7.92毫米)航空机枪的装备数量,二是在装备较小口径航空机枪的基础上,装备大口径航空机枪(12.7毫米)。

德国对世界的又一贡献:MG 213C航空机炮,美英法缴获后如获至宝

采用全金属结构的波音P-26战斗机,最初只装备2挺7.62毫米机枪,后来变为1挺7.62毫米加一挺12.7毫米机枪

德国对世界的又一贡献:MG 213C航空机炮,美英法缴获后如获至宝

早期飓风战斗机,装备了8挺7.7毫米机枪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各国战斗机的机体结构强度,得到进一步增强。另外,为了提高飞行员的生存力,许多战斗机还配备了防弹钢板,这就导致上述火力配置,变得力不从心。在这一情况之下,多数国家的战斗机,开始采用航空机枪与航空机炮混装的配置方式,而它们所装备的航空机炮口径,大多数都为20毫米。

德国对世界的又一贡献:MG 213C航空机炮,美英法缴获后如获至宝

采用航空机枪与航空机炮混装配置方式的Bf 109战斗机

德国对世界的又一贡献:MG 213C航空机炮,美英法缴获后如获至宝

MG 151/20型航空机炮

德国对世界的又一贡献:MG 213C航空机炮,美英法缴获后如获至宝

MG FF型/M型航空机炮

在这众多20毫米口径航空机炮中,最为出名的,就当属德国的MG FF型/M型和MG 151/20这两种机炮了。前者,被广泛装备在德国空军各型号战斗机上(从Bf 109 E-3型开始,到Bf 109 F-1型;从Bf 110 C型开始,到Bf 110 F型;从Fw 190 A-1型开始,到Fw 190 A-5型)。机等)。因为前述两种航空机炮比较出名,所以就不在此赘述了。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德国另外一款20毫米航空机炮,它就是MG 213C。

枪械制造厂设计的“先进航空机炮”

德国对世界的又一贡献:MG 213C航空机炮,美英法缴获后如获至宝

“帝国航空部”大楼

MG 213航空机炮,最早是由德国枪械制造厂——克里格霍夫兵工厂(Krieghoff waffenfabrik),于1938年开始研制的。其研制初期的型号,并非MG 213,而是MG 301。因为公司负责人海因里希·克里格霍夫(Heinrich Krighoff)当时向外界宣称,自己公司正在研制的新型航空机炮,采用了导气式自动方式(在航空机炮中算得上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其炮口初速可达1000米/秒、射速可达1000发/分钟,所以很快,就引起了德国“帝国航空部”(RLM)的注意。

德国对世界的又一贡献:MG 213C航空机炮,美英法缴获后如获至宝

MG FF型/M型航空机炮

因为就当时的情况而言,很难有一种航空机炮,能够在射速、初速方面达到这样优异的性能(例如当时的MG FF型航空机炮,其射速只能达到520至540发/分钟,炮口初速只能达到585至700米/秒),所以克里格霍夫兵工厂就这样,获得了进一步研制的合同。

不过,在后来的测试中,克里格霍夫兵工厂制造的MG 301原型机炮,并未达到海因里希·克里格霍夫宣称的初速及射速(有资料显示,战后美国对几门尚存的MG 301原型机炮进行测试,得到的数据为,射速只能达到600至700发/分钟,炮口初速约为870米/秒)。在这之后,海因里希·克里格霍夫带领着克里格霍夫兵工厂,继续进行着对MG 301原型机炮的改进工作。

毛瑟公司接手

德国对世界的又一贡献:MG 213C航空机炮,美英法缴获后如获至宝

恩斯特·乌德特

1941年,德国空军兵器生产总监(Generalluftzeugmeister)——恩斯特·乌德特(Ernst Udet),对于克里格霍夫兵工厂改进MG 301原型机炮的工作,已经失去了耐心。他怀疑,克里格霍夫兵工厂这个以生产枪械(成立于1886年,其产品主要为高档猎枪)起家的公司,没有研制先进航空机炮的能力,如果再这么继续下去,可能会竹篮打水一场空。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下达了让毛瑟(Mauser)公司全面接管MG 301原型机炮改进工作的命令。

德国对世界的又一贡献:MG 213C航空机炮,美英法缴获后如获至宝

艾尔哈德·阿尔弗雷德·里夏德·奥斯卡·米尔希

1941年11月17日,恩斯特·乌德特因精神崩溃,用手枪自杀。他的继任者,艾尔哈德·阿尔弗雷德·里夏德·奥斯卡·米尔希(Erhard Alfred Richard Oskar Milch),也没有撤销前任下达的命令。1942年初,MG 301原型机炮和与其相关的各种文件资料,全部移交给毛瑟公司。

德国对世界的又一贡献:MG 213C航空机炮,美英法缴获后如获至宝

奥托·冯·洛斯尼策

毛瑟公司在接手后,就将MG 301原型机炮的改进工作,交由该公司技术总监奥托·冯·洛斯尼策(Otto von Lossnitzer)负责,并专门成立了一个独立的项目组进行。起初,MG 301原型机炮改进工作的项目代号为“Gerät7-43”。后来,在几经修改后,被称为MG 215。但此后不久,MG 215被交给毛瑟公司另外一个项目组(该项目组负责13毫米、15毫米及20毫米航空机枪/炮的研制工作)负责,此时,MG 215的项目代号被改为MG 213A。

1943年,在经过多次改进之后,毛瑟公司对MG 213B(MG 213A改进之后的代号)进行了测试,结果并不理想。为了达到“帝国航空部”对于新型航空机炮性能方面之要求,项目组决定,只保留MG 213B一小部分设计(自动运作的方式),其它地方则重新开始。

世界首款“转膛炮”诞生

德国对世界的又一贡献:MG 213C航空机炮,美英法缴获后如获至宝

MG 216原型机炮

1944年初,代号为MG 216的原型机炮被制造了出来,因为是项目组重新设计的产品,所以其与之前的MG 213B区别很大。全新的MG 216,属于一种转膛炮,即在射击时,炮管不转,炮管后有一个巨大的“弹巢”,会在发射药高压燃气的作用下进行旋转,将膛室内的炮弹对准炮管,类似于转轮手枪(区别于炮管旋转的转管炮)。

德国对世界的又一贡献:MG 213C航空机炮,美英法缴获后如获至宝

MG 216原型机炮

为了保证较高的射速,转膛炮将供弹、装填、击发、退壳等动作同时进行。也就是说,一个膛室在发射炮弹的同时,其余膛室正在进行的是退壳及装填动作。这一结构相较于将供弹、装填、击发、退壳等动作依次完成的其它自动武器,明显提高了射速。

MG 216原型机炮

德国对世界的又一贡献:MG 213C航空机炮,美英法缴获后如获至宝

MG 216原型机炮“弹巢”

MG 216原型机炮,全重96公斤,全长1930毫米,炮管长1600毫米,采用导气式自动方式,发射20 x 135毫米炮弹。炮管后方,为一个开有五个膛室的“弹巢”。在供弹、装填、击发和退壳过程中,只有其中三个膛室内,是装填有炮弹的(一个处于待发状态、一个处于正在击发状态、一个处于击发完毕,也就是弹壳状态)。当发射时,炮弹会被供弹机构,装填至处于五点钟位置的膛室,接着这个膛室会以顺时针(正面)旋转到十二点钟位置,正对炮管,进行击发。几乎同时,发射时产生的部分发射药高压燃气,作用于活塞连杆,驱动“弹巢”后方的装置,完成装填及退壳动作。(在十点钟位置退壳,从这一位置到五点钟位置为之前,膛室均为空膛状态)。使用这种结构之后,其射速为1200至1400发/分钟(约21发/秒),炮口初速为1050米/秒。

德国对世界的又一贡献:MG 213C航空机炮,美英法缴获后如获至宝

MG 213C/20所使用的20 x 135毫米炮弹

30毫米版本

德国对世界的又一贡献:MG 213C航空机炮,美英法缴获后如获至宝

30毫米版本使用的30x85B炮弹

1944年底,毛瑟公司在MG 216基础上,又设计出口径更大的30毫米航空机炮。与20毫米的MG 216相比,30毫米版本的射速,降低至1000至1200发/分钟,炮口初速降低至530 米/秒(为降低质量,降低了炮管长度)。

从未参加实战的航空机炮

德国对世界的又一贡献:MG 213C航空机炮,美英法缴获后如获至宝

MG 216原型机炮

根据德国武器命名标准,MG 216的正式编号为MG 213C/20或MG 213C,而30毫米版本的正式编号为MK 213C/30。“帝国航空部”计划在1945年6月前,交付100门这两种口径的航空机炮。不过,由于战局的不断恶化,直到1945年5月德国投降时,毛瑟公司只生产了10门原型机炮(20毫米版本原型机炮的编号为:V/6-1、V/6-3、V/6-5、V/6-7、V/6-8至10;30毫米版本原型机炮的编号为:V/6-2、V/6-4、V/6-6),共花费了1400万帝国马克。它们中只有V/6-2,30毫米版本被装上Bf 110重型战斗机上进行测试,其余都只是在地面进行了测试。

美、英、法如获至宝

德国对世界的又一贡献:MG 213C航空机炮,美英法缴获后如获至宝

从上至下依次为英国“亚丁”、法国“德发”、美国M39航空机炮

德国投降之后,剩余的MG 213C/20、MG 213C/30原型机炮,被盟军发现,随即这种先进的结构,便引起了英国、法国和美国的注意。20世纪40年代末,之前参与设计工作的三名工程师,分别前往英国、法国和美国,之后便出现了在MG 213C/30原型机炮基础上,研制的英国“亚丁”(ADEN)、法国“德发”(DEFA)30毫米航空机炮;在MG 213C/20原型机炮基础上,研制的美国的M39 20毫米航空机炮。

德国对世界的又一贡献:MG 213C航空机炮,美英法缴获后如获至宝

“厄利孔”KCA转膛机炮

上述这些航空机炮,都具有很长的使用寿命,并且装备了许多作战飞机,甚至到现在,使用国仍在进行各种修改来延长其使用寿命。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当时的MG 213C/20、MG 213C/30原型机炮是非常的先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