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坑”专业(生化环材),拿什么拯救你?

 新用户8843J5E5 2021-12-19

先看一篇报道:

目前正值高校招生季,针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高考志愿填报“避坑建议”,武汉大学邓红兵教授公开发文,为所谓的“天坑”专业正名,呼吁“高等教育不是教我们谋生,而是教我们创造生活。”7月2日,武汉大学官方微博转发了邓红兵教授的这封《致广大考生和家长的一封信》,并点评:“家国情怀、个人兴趣、诚实善良、愈挫愈勇的心态……想必更为重要。因为在热爱与责任面前,所有选择都不应被辜负。”

什么是“天坑”专业?邓红兵坦言,自己以前也没听说过这个词,后来学生告诉他,按照网络传言,“生化环材”,即生物、化学、环境、材料等专业,由于学习难度大,实用性不强,未来就业很难有优势和竞争力,走科研道路也很难出成果,重要的是薪资水平普遍偏低,被网友戏称为“天坑”专业。

这篇报道被化工行业的同行们(这些专业大都和化工有关,本文为了简单,就指化工专业了)疯狂转载,发出的声音大致分为三种:一是不停的感叹:呜呼哀哉,这些化工的基础专业怎么怎么成了“天坑”,都是很重要的专业啊,如果在这种舆论下没人或者优秀的人才不去学这些专业了,我们的化工明天会如何呢?二是开始自我叹息,觉得这些专业就是不怎么样,自己开始工作不好找,现在工作压力大,还挣钱少,大学同学干了别的专业后收入高、地位高,还悠闲,总之一句话“身在此坑中,哀怨甚是多!”三是大声疾呼,希望有关部门不但要发声以正视听,还要从政策和其他方面保障这些专业的发展,为化工发展的明天培养、留住人才!

看到这里笔者立即想起一个小事情:几年前一个好朋友的女儿高考后填志愿,她当时想学材料专业,原因是喜欢篮球,将来想去耐克这样的企业研发更好的球鞋,正好笔者当时的单位是做聚氨酯材料(PU)的,于是就想提前看看这个专业是干什么的。孩子带着美好的愿望到我们工厂转了一圈,回去再也不提这个事情了,直接报了别的专业。这就是理想和现实的差距!

一、这些专业为什么变成了“天坑”?

作为理工男思维方式,一般都是喜欢把一个问题先分析原因,然后找解决方案,这次也不能例外,先分析原因吧!我们不用刻意去回避某些东西,要想让大家了解这些专业,就应该把这些事情说清楚,学生上大学的最终目的肯定是为了将来找一个好工作,什么是好工作呢?笔者认为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就业容易、工作环境好、收入高且有前景。这些“天坑”专业肯定在这些方面差些,不妨说清楚。

1、就业情况

笔者其实也是他们所说的“天坑专业”中的:环境工程!1994年上学时,老师说这个专业好啊,是个未来专业,是个很有前景的专业。毕业时找工作,才发现这个专业确实属于“未来”,当下岗位很少!原来说的环保局、环科院之类的单位没有关系根本找不到门;环保公司还处于发展初期,很小,并且大都是设备公司,所以班里的一多半同学都从事了和本专业无关的事情。笔者去了化工研究院,才发展这个专业是个非主流专业,别人做产品,我们做过程中的三废处理,别人吃肉,你能喝点汤已经很不错了!无论评职称、还是晋级,都会比主流专业慢些。但只要努力,最后的结果都差不多的!

生物、化学、环境、材料这些专业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就业方向都不太大众化,甚至很多就业方向平时大家很少接触,可能周边的人有没有这些方面的从业者,我们习惯了找工作找熟人,没有熟悉的人这这样行业,总觉得心里没底,久而久之,这些专业就成了冷门了!

2、工作环境

对于没有这方面从业经验的人来说,一定会觉得这些工作环境很差,有毒有害物质很多,并且这几年媒体很关注化工企业事故,让很多人“谈化色变”,好像这几个专业就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中一样。记得前几年有周边群众举报化工企业,有这样的词汇“到处留着有毒有害的水和气,他们的工人一个月工作十天就要去住院二十天,大部分人活不到50岁!”看着都骇人听闻,后来我们组织了周边的人员参观化工厂,他们很惊讶,原来不想他们说的那样啊!一些一知半解、别有用心的人以讹传讹,让这些专业变得狰狞可怕了!

3、工作收入及前景

很多人把过去的化工厂当作了现在的化工企业,认为在里面当工人不但环境不好,并且收入不高也没有前景。其实现代的化工企业和原来的化工厂已经是天壤之别了,那些小化工早就被历史淘汰了,没有技术含量、自动化、无法保证安全、环保的化工厂都不会存在的,中国目前每年产值100万亿左右,化工占了三分之一左右,而从业人数却远远低于这个比例,特别是国际化之后,需要更多高水平的人才,未来化工更是精彩!

二、什么专业好?

搜了一下,热门的专业是:人工智能、机器人工程、电子商务、物联网工程、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网络与新媒体、软件工程等等。

这些专业笔者也不太懂,总之是互联网、计算机和金融类的吧,想到这笔者笑了,因为前几年的热门是计算机软件和金融,和现在差不多吧,换了个马甲而已!这些专业确实是出了一些明星的高薪人物,但有几个呢?学计算机软件的大部分成了码农,学金融的大部分成了银行柜台的工作人员,压力小吗?工资高吗?有前景吗?自己体会吧!

 

三、如何拯救?

说是拯救有点儿严重啊,其实我认为是消除误解和树立新的价值导向比较好些吧!这里面的东西说清楚就行了!

1、专业有什么用

那篇文章中提到:邓红兵在公开发文中写道,“没有差的专业,只有差的人。什么专业都需要我们不断去努力。学习,工作,没有轻松的,当你看到一个职业说薪水高的时候,你根本不知道他们背后的付出。”“高等教育不是叫我们谋生,而是教我们创造生活。”“人一生很长,我们不能随波逐流,不能因为当前学计算机毕业的平均收入可能暂时高一些,就一窝蜂去学。”

其实道理就是这样的,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专业有什么用?学什么专业就要做什么吗?你可以去调查一下,能有一半人从事自己大学的专业就不错了,我们把当时26人,现在从事本专业的不到六人,你能说另外20人大学白上了吗?不是这样的,他们在别的岗位上也非常成功!上大学学的专业最重要的用处,就是学习专业的思维能力和学习的方法,可以理解成一个训练的过程,专业不重要,把专业学好才重要!

比如我们熟悉的所谓的一些牛人,你看看他们到底学的什么专业?

2行行有压力,行行出状元

邓红兵教授这句“没有差的专业,只有差的人”真的是掷地有声啊!每个行业都有杰出的人物,也都有失败者,大家为了躲避竞争都去了所谓的热门专业,你还会觉得热门专业就业容易吗?有前景吗?说真的,笔者就经常接到朋友电话让帮忙给孩子找工作,大部分几乎都是计算机相关的专业,大部分人这个专业已经过度饱和了!前些年关于码农竞争压力大的文章也是

反观被成为“天坑”四个专业,你可以先去查一下两院院士有多少,你可以看看大的科研院所有多少这些专业的博士,当然还有很多的这类专业的出国了,整体来说,这些专业虽然不能让你很快有成果,但这些专业都是国家化工产业的支柱,怎么会没有发展和前景呢?

3、一切都会改变

俗话说的好:这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一直在变!今天的好专业,不代表明天还是好专业,今天的冷门专业,明天可能就是热门专业,如果靠选对专业来寻求好的发展,无疑是刻舟求剑,应该选自己感兴趣的、擅长的专业,通过学习让自己具备一定的能力,专业的好坏,重要吗?笔者有个好朋友,在一个三线城市日子过得很美,有房有车,一次吃饭,一线城市的同学嘲笑他说:你这财产加一起在上海还不够买房子!开始他笑而不语,但一线城市同学不停的刺激他,他说了句让大家都无语和觉得有道理的话:每个人在一群人里的位置几乎是固定的,我在这个城市的生活能够超过90%,到了上海也会比你强,你在上海处于10%,来这里也差不多。虽然觉得有点儿和事实不符合,但自己想想也有道理,很多人无论在哪里都是人才,有的人去哪里都是庸才!

4、加大宣传和开放性

之所以大家对这些专业产生误解,和主流的宣传,以及行业的特点也有关系,行业也应该加大宣传和展示力度,让大家看到化工的精彩以及科学之美!相信很多人会选择这些专业的!

四、小结

专业好不好不在专业,在人!兴趣很重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