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帖日记】《书谱》中的“揭笔”介绍

 随风摇曳1965 2021-12-19

  《书谱》中有一种很有意思的用笔现象,就是很多笔画在行笔中突然就变细,尤其在横向走势的笔画上。

图片

    很多同志根据这个变化点在上下同一条直线上,推断出这是在书写过程中纸的一道折痕,笔行到这个位置迫不得已要有个“颠荡”动作,从而导致线条变细了。从书谱的很多地方看,这种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可能性很大。

    值得我们思考的是,这种现象是不是作者故意为之呢?从书谱文本内容来看,孙过庭同志对待书法的态度,绝不会“随意”的。不像我们今天写点东西,拿过纸来随便折吧折吧就下笔了。分析其故意为之的原因有三:一、就是古人做事很严谨,尤其翰墨之事,文人雅趣,怎么可能带着“折痕”来下笔呢,并且古代也不是没有镇尺,如此鸿篇巨制,为何不压平了再写呢?之所以带着折痕写,很有可能就是孙过庭就是想利用折痕,甚至是故意折出折痕来“做”出这个效果。

二、有理论可依。唐张怀瓘在《玉堂禁经》中云:“九曰揭笔,侧锋平发,'人’'天’脚是也,如鸟爪形。”揭:就是掀开、拿起来的意思。揭笔即提笔、抬笔的意思。就是算没有折痕,行笔中我们突然停下笔,“揭”起笔杆,然后继续行笔也能达到这个效果。比如就在书谱中我们也能看到有这种用笔明显不可能是折痕所致的。比如“可”字向下行笔中揭笔很明显与折痕无关。

图片

三、古人这种笔法早已有之,早一些的王羲之经常会用,后来智永,颜真卿也有这种笔法出现。后来的米芾作品中这种笔法也比比皆是。

图片王羲之手札

图片王羲之手札

图片王羲之手札

图片王羲之手札

图片智永千字文

图片智永千字文

图片颜真卿楷书

图片颜真卿行书

图片米芾行书

图片米芾行书

     由此可见,这种现象本来就是古人的一种传统笔法。也许孙过庭在偶然的折痕上发现了它运用的妙处,所以在书谱中大量(真的量很大)使用,给后人留下了层层迷惑。这和我们有些同志,把纸团皱了再写字,往写完未干的墨痕上撒洗衣粉,往墨里兑酒,写完字用砂纸蹭等等手法以期达到特殊效果的心理应该是一样的吧……

读帖悟道,快乐书法!大家还有什么“做”的高招儿一起交流交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