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遗智造局》:近距离感受传承之美

 热点资讯推荐 2021-12-19

12月18日由北京市东城区文化和旅游局、西瓜视频、上乘优品联合出品的国内首部全镜见证非遗传承人真实情感的纪录片画上句号。从故宫以东出发,在“崇文争先”理念的引领下,探寻宝三跤场跤艺、胡同宗师史氏八卦掌、古乐“活化石”……揭秘非遗文化印记。在这一个多月的非遗文化探索中,各种令人大开眼界的民族文脉化成了一份份让人眼前一亮的精彩“智造”。

非遗传承 落地开花

东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全面整合并充分发挥东城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多措并举构建非遗文化的普及传播矩阵。节目以平实的镜头语言,从刮脸到服装到烤鸭到音乐到八卦掌到剪纸,将这些藏在北京东城区的胡同里的传统手工艺背后蕴藏的文化内核以及每一位师傅所坚守着手艺人的精气神向观众娓娓道来。非遗不再悬空,而是贴近生活,走近当下年轻一代。对此,不少网友纷纷感慨“看完节目,真的才知道原来烤鸭是非文化遗产,原来非遗离我们这么近!”

节目多平台联播,沉浸式体验、小剧场全方位展示的形式,为年轻人了解非遗传承文化,深入了解到有些将面临失传的传统技艺,提供了极其便利且有效的通道。例如,节目中隐藏在胡同里的 “音乐活化石”—智化寺京音乐,作为我国现有古乐中唯一按代传承的乐种,源于唐宋宫廷音乐,已有了500多年的历史;刮脸技术延伸出的“不服老、老不服、服不老”主题外,延入眼帘的老式吹风机和画报,论证了流行与经典的二者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如今的时兴也是基于对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创新。此外,节目中除了汲取冷知识,对激发国人民族自豪感将起到一定作用。

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现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时间的长河里消散,被看到是一种文化的幸,被忽略是一个民族的痛。节目以全景纪实十多位具备代表性的非遗传承人的故事,记录下千年古都文化底蕴浸润的北京东城,有一群人用自己独到的思考和行动,在民族文脉的绵延拓展中,完成着自我的实现与突破,推动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文物可以千古流传,而与时间一同流变的非物质文化只能被传递,无法被封存。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标志,展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并且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非遗智造局》可谓是应运而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