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83年阿基诺遇刺,下葬前仍穿着血衣,因脑部中弹面容显得不完整

 sonocaddie 2021-12-19

1983年8月底,数百万菲律宾人走上马尼拉街头,为一周前在机场被枪杀的贝尼格诺·阿基诺默哀。

在纪念活动中,菲律宾各地再度爆发了反对总统马科斯的示威和冲突。这些冲突随后持续了三年,直到马科斯倒台。

阿基诺何许人也,为何在菲律宾会有如此大影响力,而他的遇刺,又隐藏着什么样的阴谋呢?

1983年阿基诺遇刺,下葬前仍穿着血衣,因脑部中弹面容显得不完整

阿基诺对死亡早有预感

1983年8月20日,菲律宾最大的反对党领袖下榻台北圆山大饭店。

在会见郝伯村等台湾地区领导人之后,阿基诺当晚彻夜难眠。他在半夜起床,提笔给远在美国的妻儿写下了人生中最后一封信。

在信中,阿基诺预言般地写到:“如果一切顺利,我将在明晚给你们打电话,如果不行,那就让我们在梦中相会。”其实阿基诺的死亡预感,并非会无故出现。

在过去三年中,他曾收到无数死亡威胁,甚至连美国中情局都向他透露,回到菲律宾会有性命之忧。

在决定回国前,他在接受美国记者采访时,也坦诚地说:“我宣布回去后,只有三种可能,要么安全进行总统大选,要么不被允许回国,要么在机场被他们打死。”

1983年阿基诺遇刺,下葬前仍穿着血衣,因脑部中弹面容显得不完整

为了菲律宾 他无所畏惧

其实阿基诺并非不怕死,在回国之前,他曾陷入犹豫之中。当时他在麻省理工学院有着一份不错的工作,加上富足的家产,他完全可以做个快乐的富翁。

阿基诺出生于30年代,他的家族在吕宋岛是一个资产丰厚的大地主家庭。

在他年轻时,菲律宾连续遭受美国和日本的侵略。

为了追求独立,阿基诺在17岁就当上记者,他积极参加独立运动,在菲律宾有着很高的人气。

阿基诺22岁就当选为马尼拉市市长,28岁成为副省长,三十出头就成为总统顾问,35岁成为国会议员。

1983年阿基诺遇刺,下葬前仍穿着血衣,因脑部中弹面容显得不完整

按照政治发展路径,仕途得意的阿基诺,下一个目标就是总统宝座。然而马科斯的出现,打断了他向上发展的仕途,也改变了他的人生。

马科斯在1965年当选总统后,他解散了政党和议会,并把整个国家变成了他的私人金库。

据说马科斯的妻子伊梅尔达每次去纽约都要花掉数百万美金,光是名贵鞋子,她就有3000双。

而马科斯在瑞士银行,有一个存款为100亿美元的银行账户。

1983年阿基诺遇刺,下葬前仍穿着血衣,因脑部中弹面容显得不完整

在这种贪腐环境下,国内出现了大量反对马科斯的政治势力,这其中声势最大的人,就是阿基诺。为了稳固统治,马科斯不断打压政敌,在菲律宾大搞恐怖政治。在菲律宾拥有超高人气的阿基诺,自然是马科斯的首要打击目标。

1972年,由于反对马科斯腐败的统治,阿基诺被套上“屠杀”和“通共”等罪名,被关入监狱,希望以这些罪名将他处死。

在监狱里,阿基诺一度失去了希望,然而父亲和妻子的支持,让他很快振作起来。在监狱里,阿基诺积极斗争,控诉马科斯政府的黑暗行为。阿基诺的斗争获得了千万菲律宾人民的支持,这让马科斯政府对他一度是无可奈何。

1983年阿基诺遇刺,下葬前仍穿着血衣,因脑部中弹面容显得不完整

1980年,马科斯与阿基诺达成协议,以释放阿基诺为条件,换取阿基诺不再进行反马科斯活动。协议达成后,阿基诺以保外就医的名义,来到美国生活。

在美国的三年间,马科斯感受到了久违的宁静和幸福。然而在千里之外的菲律宾,人民生活依旧水深火热。

1983年,马科斯迫于舆论压力,再次恢复了议会和政党,并宣布进行大选。

议会和大选恢复以后,无数菲律宾人都希望阿基诺回国参加大选。虽然面临各种威胁,但阿基诺顶住压力,毅然做出了回国的决定。

1983年阿基诺遇刺,下葬前仍穿着血衣,因脑部中弹面容显得不完整

马尼拉机场的枪声改变了一切

8月21日上午,阿基诺和来自美国、日本、台湾的记者和其他随行人员,乘坐台湾航空公司的飞机,从台北直飞马尼拉。

下午1时,飞机降落在马尼拉国际机场。

而在机场外面,已经聚集了数千人的部队,还有数万阿基诺的支持者,他们挥舞着黄色的旗帜和欢迎的标语牌,等待着阿基诺的归来。

飞机在跑道上滑行时,阿基诺走进飞机洗手间,将一件防弹衣穿在身上,然后在防弹衣外面套上一件米白色衬衫。

1983年阿基诺遇刺,下葬前仍穿着血衣,因脑部中弹面容显得不完整

将防弹衣穿好后,阿基诺对记者们说:“好了,我已经做好准备了,除非他们开枪打我的头。”

飞机停稳在8号出口后,大批来自菲律宾航空安全部队的士兵便把飞机团团包围。

随后三个身穿军官制服的人便快速登上飞机,这三人分别为下士德梅萨、克拉罗·拉特和菲律宾治安部队的头等舱保安员马里奥·拉加萨。

德梅萨来到阿基诺身边后,就要把阿基诺扶起来。奇怪的是,德梅萨还故意拍了拍阿基诺的肩膀,以检查他是否穿了防弹衣。

1983年阿基诺遇刺,下葬前仍穿着血衣,因脑部中弹面容显得不完整

三人上来后,各国记者就拿着拍摄设备不断对他们进行拍照。

这让三人颇为不满,拉加萨命令其他人不许动,然后拉特和德梅萨抓住阿基诺的手,推着他朝出口处走去。

在这种情况下,阿基诺觉得疑惑,急忙问道:“要带我到哪儿去?”

三人并未理会阿基诺的询问,他们并未从原定出口下飞机,而是向左转,打开了一个紧急出口,那里早已经架好梯子。

三人前后包围着阿基诺,让他们被迫沿着台阶往下走。

1983年阿基诺遇刺,下葬前仍穿着血衣,因脑部中弹面容显得不完整

就在记者们要跟着下飞机时,拉加萨和几个特工和士兵已经把出口拦住,记者们无法看到外面的情况。

随后记者们只听到三人用几句用当地部族语言大声交谈了几句,随后便是枪声大作。

等过一会,记者们才看到倒在地上的阿基诺,一位记者从舷窗里看到阿基诺仰卧在舷梯脚下,脖颈处鲜血横流,在沥青地面上四溢开来,而阿基诺身边还有一位倒在地上身穿蓝衣的男子。

1983年阿基诺遇刺,下葬前仍穿着血衣,因脑部中弹面容显得不完整

正当记者和周围人们为这个突然发生的惨剧震惊不已时,阿基诺尸体旁边出现了一辆敞篷卡车,卡车上跳下了一群士兵,士兵们将阿基诺的尸体抬到车上后,便扬长而去。

据经历者回忆,从阿基诺下飞机到他的尸体被抬走,前后不过2分钟。而这短短的2分钟,却改变了菲律宾的历史进程。

1983年阿基诺遇刺,下葬前仍穿着血衣,因脑部中弹面容显得不完整

阿基诺之死点燃了整个国家的怒火

阿基诺被害的消息传出后,迅速成为全世界的头条新闻。

他的支持者更是感到悲痛万分,在21日下午,就发生了大批阿基诺支持者上街,他们高喊着“马科斯是凶手”的口号,要求查明真相,惩办凶手。

在示威过程中,还发生了冲击政府机关和警察局的事件。

阿基诺的尸体经过解剖后,被送回马尼拉的家中。他的母亲奥罗拉夫人允许支持者参观遗体,但拒绝为阿基诺整理遗容。

1983年阿基诺遇刺,下葬前仍穿着血衣,因脑部中弹面容显得不完整

奥罗拉夫人说:“我要让菲律宾人民看看,那些刽子手是怎样杀害我儿子的,我要把他们的罪恶勾当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阿基诺直到下葬前,都穿着满身血衣的衣衫。而他的面容因为脑部中弹的关系,显得不完整。

8月31日,阿基诺家族举行了他的葬礼。参加阿基诺葬礼的人,超过了200万。在葬礼结束后,仍有数十万人留在阿基诺所在的陵园。当然,在葬礼这天,菲律宾的抗议示威活动依然连续不断。

而在国际上,美国、泰国、日本等国都对此事表示了关切,称其为政治谋杀,并要求马科斯政府尽快查出凶手。

1983年阿基诺遇刺,下葬前仍穿着血衣,因脑部中弹面容显得不完整

马科斯一直在暗中操纵案件审理

在国内外的强大压力下,马科斯于8月22日作出回应,他责成政府组成了以大法官费尔南为首的五人专案调查委员会,专门调查此案,他还让政府拨出一笔巨款用于调查。

然而在调查开始后,委员会成员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在调查开始后不久,五人调查组中的两人就宣布不参与调查。

而调查委员会发现,案件中许多关键证人要不失踪,要不拒绝配合调查,这让整个调查陷入困局。

1983年阿基诺遇刺,下葬前仍穿着血衣,因脑部中弹面容显得不完整

不久后,马科斯以“无能”为借口,撤销了调查委员会,成立了服从自己管控的破案委员会。

在马科斯政府的操控下,所有的调查证据都指向了那位身穿蓝衣的男子。

据马科斯政府的报告,蓝衣男子名为罗兰多·加尔曼,时年33岁,是一位活跃在马尼拉的职业杀手。

对于马科斯政府认为加尔曼是凶手的结论,破案委员会出具了两份报告。两份报告内容虽不相同,却同时认为罗兰多·加尔曼并非射杀阿基诺的真凶。

这两份报告说出了几个疑点。第一个疑点是加尔曼是如何通过戒备森严的马尼拉机场。

1983年阿基诺遇刺,下葬前仍穿着血衣,因脑部中弹面容显得不完整

第二个疑点来自尸检报告,尸检报告显示,身高1.76米的阿基诺是被人用后面朝颈部开枪的。

而当时阿基诺穿着半公分高的皮鞋,因此加尔曼除非跳起来开枪,否则很难造成这种角度。

第三个疑点是加尔曼的死因,加尔曼身上多处中枪,为何机场士兵会对他乱枪扫射,这种处理方法有着杀人灭口的嫌疑。

这些报告的矛头都指向了马科斯的心腹,时任菲律宾航空安全部队指挥官、菲律宾武装部队参谋长法维安·贝尔上将身上。

报告还认为其他的部队指挥官、普通军官、士兵等26人都有重大嫌疑。

1983年阿基诺遇刺,下葬前仍穿着血衣,因脑部中弹面容显得不完整

审判结果再次惹怒菲律宾人民

在民众的强烈抗议下,马科斯政府虽然一拖再拖,但还是在1985年1月让法院开庭审理阿基诺遇刺案。但让菲律宾人愤怒的是,本案最大的嫌疑者法维安·贝尔,却只是作为从犯进行审理。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传唤了大批证人。然而被称为“哭泣女郎”雷贝卡·基汉诺,表示自己看到了阿基诺被士兵从后面对准阿基诺开枪的证词。

由于雷贝卡的证词不符合马科斯政府的官方解释,因此她被安上了伪造护照、偷车、伪造货币等罪名,之后法院便以雷贝卡犯罪为借口,否定了她的证词。

而其他指责士兵射杀阿基诺的证词,都被法院无视了。

1983年阿基诺遇刺,下葬前仍穿着血衣,因脑部中弹面容显得不完整

1985年12月2日,法院对阿基诺遇刺案进行宣判,判决宣布杀害阿基诺的刺客就是加尔曼,而那三名带阿基诺下飞机的军官和击毙加尔曼的士兵,只是履行职责,除此之外,没有任何预谋,因此其他人被无罪释放。

当法官宣判的话音一落,法院里顿时乱成一片,对此判决感到不满的人们集体跺脚击掌,嘘声不断。

而在法院外面,汽车喇叭震天响,人们以这种方式,表达对判决结果的不满。为了平息众怒,马科斯只能让法维安·贝尔等心腹离开军队,这削弱了他对军队的掌控力。

1983年阿基诺遇刺,下葬前仍穿着血衣,因脑部中弹面容显得不完整

马科斯倒台后 案件再次开始审理

马科斯以为用一场虚假的判决表演就能蒙骗菲律宾民众,但他却没想到,菲律宾人已经彻底抛弃了他。

在1986年的大选中,被马科斯认为“不懂政治”的阿基诺夫人成为民望最高的候选人。

为了赢得大选,马科斯采用了作弊手段,宣布自己赢得大选。菲律宾人民再次走上街头,而军队也趁势倒戈。

1986年,马科斯在美国的庇护下流亡夏威夷。阿基诺的夫人以黑马姿态,成为菲律宾的新任总统。

1983年阿基诺遇刺,下葬前仍穿着血衣,因脑部中弹面容显得不完整

马科斯倒台后,在菲律宾人民的强烈呼吁下,在当年6月6日,菲律宾法院宣布阿基诺案的判决无效,然后重新成立调查组,宣布重审阿基诺和加尔曼的谋杀案。

不久后,各嫌疑人纷纷被拘捕审讯。1987年9月,法院再次开庭审理此案。由于马科斯已经倒台,以前的一些关键证人纷纷出庭。

这些证人的说法虽然很多,却没有案发过程的详细记录,因此法院无法确定阿基诺被枪杀的具体过程,也一直找不到相关证据。

在这些关键证人中,机场勤杂工巴塞罗那的证词成为整个案件的方向。

1983年阿基诺遇刺,下葬前仍穿着血衣,因脑部中弹面容显得不完整

巴塞罗那表示,在阿基诺遇刺时,他就在不远处。当时他驾驶一辆拖车在机场的停机坪上,刚好目睹了阿基诺遇刺的全过程。

根据巴塞罗那整理的证词,人们知道了当时案发的具体过程:阿基诺在被带出机舱后,在即将走下舷梯时,在阿基诺身后的士兵举起手枪,对阿基诺的头部开了一枪。枪响之后,阿基诺掉下舷梯,倒在了地面上。

阿基诺倒下后,又出现一声枪响,一个身穿蓝衣的男子(加尔曼)倒在地上,这个人当时在客机舷梯外面。巴塞罗那被吓得跑回办公室后,又听到了几声枪响。

1983年阿基诺遇刺,下葬前仍穿着血衣,因脑部中弹面容显得不完整

法院随后调取了阿基诺尸检报告和现场照片,通过这些照片,人们可以清楚看到,导致阿基诺死亡的那颗子弹,是从他的背后射入的,子弹穿过他的头部从下巴穿出,其弹道轨迹是由上而下的。

这说明凶手是站在阿基诺身后的军官,而不是站在舷梯之下的加尔曼。这些照片和报告,证明了巴塞罗那的证词是正确的。

阿基诺的死因确定了,但凶手的具体是谁还是难以确定。

1983年阿基诺遇刺,下葬前仍穿着血衣,因脑部中弹面容显得不完整

经过多方寻找后,日本方面为法院找提供了一个关键证据。那是日本一家电视台在当天拍摄的录音磁带,成为新的强力证据。

这段录音中,有很多的杂音,也能依稀听到有人用当地部族语言喊道:“他在这儿!”“就是这个,让我来!”“开枪!开枪!”之后就是枪声大作,还有阿基诺跌倒的声音。

只要证明是谁说的“开枪!”,那么谁就是凶手。为了揪出开枪的凶手,菲律宾政府请来了日本声纹专家铃木松美博士。

1983年阿基诺遇刺,下葬前仍穿着血衣,因脑部中弹面容显得不完整

铃木松美是世界著名的声纹研究专家,他的研究表明:由于每个人的发音器官、发音习惯和动作不同,便有不同的频响效果,如频率范围、振幅大小的差异,通过电子计算机进行记录就形成了每个人的声纹图。

铃木博士把磁带上的声音做好波纹记录,对比在审讯过程中录下的有关士兵的声音,对两者进行了反复研究和分析,最后通过电脑检查声音的波纹图,才将相关人员的声音确定下来。

1983年阿基诺遇刺,下葬前仍穿着血衣,因脑部中弹面容显得不完整

根据铃木的声音还原,暗杀阿基诺的凶手终于浮出水面。喊叫“他在这儿”是赫劳斯·卡斯特,此人当时站在舷梯的最高处。

喊叫“就是这个,让我来!”的人是克拉罗·拉特和阿努尔福·德梅萨。喊叫“开枪!开枪!!”的人,是卡斯特和另外一个士兵马里奥·拉加萨。

在证据面前,参与该案的相关人员不得不认罪。事实证明,是马科斯政府内部人员策划了这起政治谋杀,而加尔曼只是一个无辜的替死鬼。

1983年阿基诺遇刺,下葬前仍穿着血衣,因脑部中弹面容显得不完整

加尔曼

随后与案件相关的16位军人被判入狱,此案终于获得一个看起来相对圆满的结局。

阿基诺遇刺案已经过去三十余年,然而对于真正的真凶,坊间依然众说纷纭。

在众多嫌疑人中马科斯夫妇嫌疑最大,但也有人认为中情局和阿基诺夫人也可能是主谋。无论真凶是谁,阿基诺遇刺案都是菲律宾的悲剧。

参考资料:

声纹侦破行刺阿基诺大案 《国家安全通讯》2002年5期

费迪南德·马科斯 维基百科

贝尼尼奥·阿基诺 维基百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