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怀念王文娟老师!

 cxag 2021-12-19

图片

READING
 前言:

12月19日是越剧宗师王文娟阳历的冥诞,也是离开我们的第135天。越剧之家再次刊载越剧史学家、国家一级导演的纪念文章,深切怀念王文娟老师!

钟冶平导演的纪录片《舞台姐妹·王文娟》

图片
图片
越剧宗师王文娟

2000年清明节前,我来到老余杭镇小东门外的陈家园村拍摄外景,这里是早期越剧的萌芽之地。1906年春天,来自嵊县的相来炳、马潮水、张信初、张康荣等一批北派艺人,曾在这里演出过一段《珍珠塔》。新中国成立后,马潮水在回忆当年情景时说:“虽然演得叫人感到十分可笑,但越剧就是这样诞生的。”我正在拍摄村外的一片油菜花,接到越剧博物馆丁一先生打来的电话,说越剧表演艺术家王文娟近日将和弟弟妹妹一起,从上海回老家黄泽镇的坑边村为父母亲扫墓,希望我能够陪同一起前往,这样也可以拍摄一些镜头,我当即应允了下来,并在4月10日提前抵达了嵊州。第二天,在上三高速公路嵊州出口处,我和丁一先生与王文娟老师一行会合,一起乘车前往黄泽镇。


图片
01

2003年采访王文娟在家中合影留念

我和王文娟老师并不陌生。1983年秋天,坐落在北直街的嵊县剧院落成时,上海和浙江的一批越剧表演艺术家云集越剧故乡以示庆祝,我第一次见到了王文娟老师。1994年我在浙江电视台《荧屏舞台》栏目担任制片人时,策划过与四个地市级电视台合作的大型晚会,第一台是嘉兴电视台的《南湖之春》。担任这台晚会的相樟宝导演,担任过嵊县越剧团团长。他的爱人钱爱玉是著名越剧演员,王文娟老师的得意门生。有了这一层关系,所以《南湖之春》的主持人是请孙道临先生担任的,这样我和孙道临先生和王文娟老师有过一些接触。2000年春天,我开始拍摄大型纪录片《百年越剧》。在以后的几年里,我对王文娟老师进行了多次长时间的采访,由此有了比较完整的了解。在很熟悉了以后,在我称呼她王老师的时候,她总是笑着说,你就叫我文娟好了。

图片

大型电视节目《百年越剧》文集 王文娟老师校对手稿

1926年12月,王文娟出生在浙江嵊县黄泽镇坑边村,这是一个位于四明山麓的浙东小山村。在旧时嵊县,女孩子没有什么出路,学戏也是无奈之举。11岁那年,王文娟和订了亲没过门的嫂嫂刘银仙,到附近大洋村的一个科班学戏。串红台之日,戏刚演到一半,当地,自卫团突然冲进来抓人,戏班子顿时鸟兽散,侥幸逃回家中的王文娟大哭了一场。本来生性就内向的王文娟,从此更加沉默寡言了。三年后,已在上海越剧界有一些名气的表姐竺素娥回嵊县探亲。王文娟的母亲竺银妹是竺素娥的姑妈,竺素娥比王文娟年长10岁。1916年,竺素娥出生在嵊县金庭镇的后山村,父亲竺相荣在一家绍兴大班当鼓师,二叔竺朗法是琴师,竺素娥从小生活在草根艺术的氛围之中。1930年3月,竺素娥进入女子科班群英舞台学戏,与姚水娟、范月楼、姚月明等名伶同科,初习正旦,又工武生。一出《投军别窑》使她崭露头角,遂改演小生,拿手好戏有《红鬃烈马》《武松与潘金莲》《剖腹验花》等戏。因其扮相英武功底厚实,被誉为越剧界的盖叫天,有“活武松”“活吕布”之称。有一天,竺素娥到坑边村的王文娟家中看望姑妈。听了王文娟学过戏的一些经历后,经过一番商量,在柿子黄了的时候,年仅12岁的王文娟跟随被人们称为“越剧皇帝”的表姐竺素娥,义无反顾地走上了越剧之路,当时她的名字还叫王彩娟。

图片
02

王文娟和恩师竺素娥在一起

2003年春天,我带领摄制组来到上海,来到位于淮海中路的武康大楼王文娟和孙道临老师的寓所。武康大楼建于1924年,占地面积930平方米。建筑为八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形具有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上海文艺界的许多名人都住在这里。在客厅里,王文娟老师接受了我的采访。她满怀感情地说:“我的启蒙老师是我的表姐竺素娥。她是演小生的,大家称她是“越剧盖叫天”。一家介绍越剧的特刊小报,经常刊登介绍我老师的文章,她是第一个被称为“越剧皇帝”的演员。那时我年纪小,实足年龄才12岁,在家乡女孩子没有什么前途,学越剧是一条很好的出路,所以我要跟表姐学戏。当时她跟姚水娟一起在天香大剧院演出,在上海滩是非常走红的。我老师是小生的头一块招牌,姚水娟是花旦的头一块招牌。一个是“越剧皇后”,一个是“越剧皇帝”,这样的搭档使得剧院的生意很好。”

图片
图片
王文娟老师当年的武康大楼寓所成为无数年轻人的网红打卡点,即使在下雨天,仍有人慕名光顾,拍照留影

在素凤舞台,竺素娥以一半亲人一半严师的身份,严格教导王文娟学戏。竺素娥经常说,“一个角色要演得像,台上的一举一动,都要符合角色的身份”。在表姐的影响下,王文娟刻苦钻研角色的人物性格,如饥似渴地学戏。每当表姐与姚水娟在台上搭档演出时,她就偷偷躲在台侧细心观摩,用心体会。不久,戏班请来了“三花”之一的王杏花。王杏花是“科班女秀才”,演出的剧目大都由自己和编剧加工创作,唱词活泼生动,朗朗上口。王文娟牢记默背,很快学会了好几出王杏花的戏。王文娟又向“闪电红星”支兰芳学戏,支兰芳13岁进嵊县崇仁镇“凤鸣舞台”学艺,工花旦。18岁加入施银花领衔的“第一舞台”到上海,是施银花“四工腔”的正宗传人。支兰芳具有自然流畅、清新脱俗的演唱风格,被誉为“支腔兰调”。为了更好地学习支兰芳的表演,在演出《梁祝·英台吊孝》一场戏时,王文娟主动要求扮演梁山伯。她仰躺在灵堂的木板上,近距离地观看支兰芳的表演,受益匪浅。

图片
03

1950年,在《鸳鸯剑》中王文娟扮演李情倩


王文娟初学小生,两年后改习花旦,是什么原因形成这样的改行呢?王文娟告诉我:“竺素娥觉得我的脸形比较小,,性格比较内向,又不太爱说话,她感到我还是演花旦比较好,所以我就改学花旦了。”竺素娥教她的第一部花旦戏是《投军别窑》,王文娟在戏中扮演王宝钏,竺素娥的大弟子筱素娥扮演薛平贵。竺素娥为了鼓励王文娟,说要是学得好,就给她做一件新服装。王文娟听了高兴得不得了,拼命认真学戏。第一场演出时王文娟感到很紧张,汗流如雨,台词差一点都忘记了,回到后台自己想想都有一些后怕。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王文娟很快就这样崭露头角,逐渐成为越剧界的后起之秀。

图片上世纪40年代的王文娟

1944年,王文娟跟随竺素娥进入天潼路的河北大戏院演出,与竺素娥搭档的头肩花旦是“三花一娟”中的王杏花。不久王杏花结婚嫁人,闪电般地离开了舞台。因为事情过于突然,戏班一时没有花旦可以顶替,戏班老板准备另行聘请。竺素娥对老板说,“你不要请了,我妹妹可以顶上去”。当时王文娟还是戏班的二肩花旦,老板有些不放心地说:“这么年轻,她能挑得起这副担子吗?”竺素娥坦然回答:“挑得起,我以我自己的声誉担保。”就这样,王文娟挑起了头肩花旦的重任,但内心还是很紧张的,毕竟自己擅演的剧目不多,心里不免有一些忐忑不安。王文娟对我说起这一段青涩时光时,非常感激那个即是表姐又是恩师的“越剧皇帝”竺素娥。王文娟说:“在学习《碧玉簪·三盖衣》时,她教我怎么盖这个衣服,我自己抽空再认真温习。晚上演戏一般要演到十一点多,短一点的戏也要到十点多。没有睡上几个小时,上午起床又继续温习,继续练习。表姐就这样逼着我不断勤学苦练,要求非常严格。回想起来,我的成长是表姐努力提携的结果,她是我的恩师。”

讲到女演员旧社会的艰难,王文娟气愤地告诉我:“那一年我不到20岁,有一天老板请我们到南翔演出。演出的那个场子是用竹篱笆挡起来的,门都摇摇晃晃的。那时南翔被日本鬼子占领着,日本翻译就是一个汉奸。他让我和小生两个演完夜戏后,再单独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唱戏,其实他是别有用心的。当时我对老板说,这样是不行的,我要回上海去,我们不演了。老板说合同已经签好,不去我们要赔钱的。我说如果一定要去,乐队要多去几个人,老板也跟我们一起去。要是有什么变故,我们就不演了。老板当时还不错,他叫上乐队的人陪我们一起去。去的一条路弯来弯去的,非常隐蔽。那个汉奸看到来了那么多人,没有办法动坏什么脑筋,只好很不情愿地放我们回去了。第二天,这些人又叫我演一个淫乱的戏,是一个少奶奶怎样调戏一个男佣人,我说这样的戏我不会演。老板说你不演,我们戏班子怎么办?当时我拎了箱子就准备走,那时我们都是自己带着服装的。老板只得去骗那个汉奸,说她们没有学过这个戏,等学会了以后再演,这样才对付过去。晚上演出结束后,因为天气很热,我们都坐在后门休息。有两个日本鬼子路过看见了我们,说这里有花姑娘。我们大家都吓坏了,立即逃到剧场里躲了起来。晚上我们都睡在舞台上,女的睡在中间,男的睡在周围。那两个日本鬼子真的来了,他们看到我们有那么多人,所以不敢动手,回到上海后我想想都非常后怕。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还要受人家的欺负,我心里真是气愤极了。从此我再也不敢单独出去了,日本鬼子真是坏透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徐玉兰和王文娟合作
左上:1948年《风尘双侠》剧照
右上:第一次合作《风萧萧》海报
左下:1951《信陵公子》剧照

在以后的日子里,王文娟与竺素娥搭档演出了《碧玉簪》、《盘夫索夫》等戏,声名鹊起,颇受观众喜爱。之后,王文娟又先后与小白玉梅、邢月芳和陆锦花合作。小白玉梅为人善良,有的戏主动让给王文娟,她说:“文娟妹妹,你演主要角色,我来演妈妈吧。”后来王文娟又和陆锦花搭档,成立了少壮剧团,合作演出过《金蝉记》等戏。1948年,王文娟受邀进入玉兰剧团,从此和徐玉兰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合作。徐玉兰和王文娟合作的第一部戏是《风萧萧》,剧中王文娟扮演委婉秀丽,情深意挚的侍女,徐玉兰扮演正气凛然的荆轲。她们配合默契,刚柔相济,将一曲慷慨悲歌演得撼人肺腑。王文娟说:“我是1948年下半年跟徐玉兰一起演出的,一直演到我们退休。回想起来我们的合作是很愉快的,不是长期的合作,艺术的默契就要差得多了。我们两个在排戏的时候,只要眼神一交流,我怎么来她怎么去,大家心里都知道,心照不宣。”

图片徐玉兰和王文娟迎接上海解放,图中为王文娟

1949年5月25日,为了配合上海解放,越剧界成立了五个宣传队,分别来自雪声、玉兰、云华、东山和少壮剧团。王文娟和徐玉兰、袁雪芬、尹桂芳等姐妹,来到位于上海八仙桥的建成电台,在电台直播室里,王文娟和徐玉兰、袁雪芬、尹桂芳、竺水招、范瑞娟、傅全香等,演唱了自己擅长的曲目,迎接解放大军入城。

上海解放后不久,市军管会开办了文艺界的学习班,王文娟参加了第二届学习班。通过学习,她感到现在是新中国,自己的责任不一样了。过去演戏为了挣钱养家,希望自己生活好一点,没有什么更高的理想,就只会演戏,以此改善生活。现在知道了我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感到自己很光荣。我们为什么要演戏?不是为了挣钱,还要教育自己,改造自己,教育人民,王文娟在思想和艺术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950年7月,徐玉兰和王文娟进入专门用于话剧演出的卡尔登戏院,演出《鸳鸯剑》《粉墨生涯》《信陵公子》等戏,票房极盛,其中《信陵公子》持续演出达138天,创下越剧剧目连续上演日最久的纪录。这时剧团的老板没有了,玉兰剧团成了姐妹班,每日的演出收入大家按照比例分配。

图片
徐玉兰和王文娟参军照
图片

1952年7月,王文娟和徐玉兰带领玉兰剧团到北京,集体参加了军委总政治部文工团。回想当年的光荣岁月,王文娟滔滔不绝:“那时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慰问解放军。马上就要过年了,军委又命令我们去东北慰问苏联红军。上级的命令要绝对服从,我们觉得非常光荣。我们是从舟山乘小军舰走的,回到北京已是大年三十了。我们到旅顺和大连慰问演出是周总理带我们去的,我是第一次到东北。”

旅顺大连的慰问活动结束后,总政文工团越剧队来到位于鸭绿江边的安东空军某机场演出,这里与抗美援朝的朝鲜前线隔江相望。王文娟和徐玉兰的心情激动起来,恨不得马上过过鸭绿江为志愿军战士演出。她们写好决心书,一边打报告上去,一边打好背包,决定先斩后奏,先过去再说。王文娟兴奋地告诉我:“当时自己感到非常光荣,就是牺牲了也是光荣的。我们下午4点多从鸭绿江大桥上过去的,一点儿也不害怕,过去后马上感觉就不一样了。大桥被炸得了只剩下半座,公路两边都是一些炸弹坑,像我们乡下的小水塘一样大。几个朝鲜的老大爷在种田,孩子们看到志愿军的汽车马上敬礼,很有礼貌。在朝鲜过了一段战争生活后,飞机炸弹好像都无所谓了。子弹一直在扫射,我们的汽车不能停,停下来就成为一条长龙的目标了。所以就一直往前开,随时都有可能丢掉性命。在朝鲜前线我们剧团没有牺牲一个同志,主要是志愿军保护得好。杨得志司令员很关心我们,派来的驾驶员都是最好的。”

图片
1953年徐玉兰与王文娟在朝鲜演出《梁祝》

在朝鲜战场的舞台上,王文娟是女扮男装来杭州求学的祝英台,也是那个敢恨敢爱的相国之女崔莺莺。那时她一定没有想到,10年后她会再度来到朝鲜演出,而此次她饰演的林黛玉,已成为了越剧舞台上永恒的经典。王文娟开始扮演林黛玉是在1957年,那年她31岁。她扮演的林黛玉可以说是神形兼备、惟妙惟肖。从外表到内心,把这个多愁善感而又富有叛逆精神少女演的活灵活现。她一出场,人们就相信“这就是林黛玉”。1961年,第二次赴朝访问演出归国不久的徐玉兰和王文娟,着手开始准备拍摄由岑范导演的戏曲电影《红楼梦》。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意气风发,集中了很强的创作力量,编剧、导演、舞美、服装、演员、灯光,每一个部门的力量都非常集中,一定要把这部电影拍好。为了拍摄《红楼梦》,厂方投资100万元人民币,而当时一个普通工人的月工资只有几十元。如此巨大的投入,压力是可想而知的。戏曲电影是中国独有的电影品种,戏曲舞台上的《红楼梦》能否再次成为银幕上的经典呢?

图片1962年越剧电影《红楼梦》剧照

2006年4月的一个下午,我们又一次到王文娟老师寓所拍摄。走进家门时,孙道临老师坐正在客厅沙发上看电视。他客气地和我们打了一个招呼后,就回到自己卧室去了。我们采访的话题从拍摄《红楼梦》讲起,王老师告诉我:“我在拍《红楼梦》时,道临也在拍电影,那时我们已经准备结婚了。道临告诉我拍电影时要注意哪些问题,怎样表达感情,动作应该生活化。拍摄在海燕厂最大的一个新摄影棚,还没有用过,就给我们拍《红楼梦》。拍摄的镜头都是岑范导演事先安排好的,每天拍几个镜头,要求非常严格。拍摄比较顺利,因为这个戏大家都比较熟。没有到苏州、扬州、杭州取外景,我们集中了最好的舞美老师,在摄影棚里搭景拍摄。搭景就是三夹板加木条子,那一池水就是在摄影棚里挖了一个坑,放进去一些自来水,再加一些颜料就变成绿的了。怡红院橱柜里摆放的一些珠宝古董,是从国库里借出来的,都是货真价实的宝贝,拍完后要马上送回去。

图片
03

王文娟与孙道临:七条琴弦谁知音


在《红楼梦》拍摄接近尾声时,我准备和道临去杭州旅行结婚。岑范导演着急地说,你们高高兴兴地去度蜜月,回来再投入林黛玉这样一个精神状态是很困难的,《焚稿》这场戏拍完后你们再去结婚。导演的意见我当然要尊重,电影是以导演为中心,不像戏曲是以演员为中心。结婚后大家都来讨喜糖吃,那时买不到什么更好的糖,我买来一种纸包的硬糖。摄制组的同事一看纷纷说,哎呀,林妹妹的糖果怎么是这样蹩脚的,实际上那时也只能买到那种糖。《红楼梦》拍好以后,我在较早时间就看到了样片,后来也像普通观众一样到电影院观看。有一次我和女儿到东吴戏院看《红楼梦》,观众的注意力非常集中,不时有哭哭啼啼的声音。电影还没有散场我就先出来了,女儿回家后提了不少好的意见。《红楼梦》的成功不仅是我们演得好,是因为有曹雪芹的《红楼梦》,这是祖国文学宝库里的名著,有编剧徐进老师和岑范导演的功劳。”

回忆当年拍摄电影的过程,徐玉兰老师告诉我:“电影《红楼梦》拍了一年,因为拍电影难度很高。我们都是戏曲演员,我同王文娟刚刚拍过《追鱼》,它程式化的东西比较多。电影《红楼梦》既要保留舞台精华,又要实现电影化,要求完全不一样了。”王文娟说:“我们戏曲演员,在舞台上做动作做惯了。但在摄影机的镜头前不行,走得太多了,重新来,退的太多,要重新来,水袖挥到外面去了,又要重新来。为了这部电影,岑范导演确实费了很大的精力。那时扮演林黛玉我似乎脸上胖了一点,于是在蛮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吃饭就吃一个饼。虽然感到有些饿,但必须忍着,因为体重一下子是减不下来的呀。”

越剧电影《红楼梦.黛玉葬花》王文娟

1962年,《红楼梦》后期制作完成,虽然放映了几场,但当时的政治环境已经不允许这样的“靡靡之音”再出现在电影院了。只是谁也没有想到,红楼一梦竟然是那么长的一段时间。《红楼梦》的拷贝静静的躺在片库的角落,等待着总要到来的春天。1978年,《红楼梦》重新开始在国内放映,中国内陆的观众人数就达12亿人次。仅以浙江省的不完全统计,自1978至1988年底的近10年,《红楼梦》共上映180064场,观众就达1亿6千万人次,王文娟塑造的那个清高绝尘的林黛玉,深入到千百万观众的心目中。饱含深情的唱段,传遍了大街小巷,成为不朽经典。直到今天,王文娟依然是人们喜爱的林妹妹,观众心中永远的林黛玉。在今天的越剧舞台上,《红楼梦》依然是一出久演不衰的经典剧目,一代又一代的越剧演员,继续演绎他们心中的宝玉、黛玉,如同大观园的繁花似锦。

2006年4月25日晚上,上海逸夫舞台内欢声雷动。为了纪念越剧诞辰100周年,为期三天的王文娟舞台艺术回顾展在火爆感人的气氛中拉开了帷幕。25日晚上,王文娟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弟子,一起回顾百年越剧艺术和自己的青春往事,单仰萍、王志萍、姚建平、舒锦霞、陈晓红、王秀兰等都表演了各自的拿手好戏。师徒同台献艺,逸夫舞台掌声潮涌,“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王文娟舞台艺术回顾展”,感动了越剧发祥地的上海观众。

2016年《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专场谢幕

4月28日,王文娟率领20多名王派弟子回到越剧故乡浙江,“王文娟舞台艺术回顾展”在杭州公演。座无虚席的红星剧院,王派弟子演出了《红楼梦》《追鱼》《春香传》《孟丽君》等精彩片段。30日晚上9点,在观众热烈掌声之中,王文娟清唱了一段《红楼梦》选段为鼎沸的晚会谢幕,手捧戏迷赠送的鲜花和大家告别。此时全场观众都拥到了舞台前,台上台下互诉衷肠,晚会热烈的气氛达到了高潮。已是八旬高龄的王文娟面对故乡的亲人,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图片2006年百年越剧纪念活动,左起王文娟、傅全香、徐玉兰在东王村

写到这里,我的脑海不由浮现出2000年4月11日下午,我和越剧史专家丁一先生陪同王文娟老师在新昌县艺术学校参观时的情景,她对学生们讲的那一段感人肺腑的话:“今天你们坐在明亮的课堂里学习越剧,这样的条件我非常羡慕,希望你们珍惜大好的时光。作为过来人,我要告诉你们,在艺术的道路上是没有什么捷径可以走的,千万不要以为自己会哼唱那么几句,有那么一点小聪明就可以了。你们要把越剧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去做,这样才有可能成为越剧事业的接班人。”20年过去了,当年的殷殷之情,犹如今日,历历在目。 

谨以此文敬献九十六周岁诞辰的王文娟老师。

钟冶平

2021年12月1日于顺心堂

文 章 作 者

图片钟冶平,国家一级导演,越剧史学家,曾任职于浙江电视台文艺部、浙江卫视节目中心。四十年来,执导的纪录片、电视剧、大型综艺晚会,多次荣获国家级和省级奖项。他对越剧的突出贡献,是在历经六年创作的10集纪录片《百年越剧》中担任总导演。该纪录片荣获“中国广播电视大奖·广播电视节目奖(第20届电视文艺星光奖﹚”,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纪录片奖·一等奖”、“优秀导演奖”、“优秀摄影奖”;浙江省广播电视文艺奖·文艺专题一等奖;浙江省新闻奖·一等奖,浙江省电视文艺牡丹奖·一等奖。出版百年越剧文集《万紫千红总是春》。在20集越剧名人纪录片《舞台姐妹》中担任总导演,纪录片在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播出。在13集纪录片《浙江戏曲名人》中担任总导演。在国内首家影像越剧馆担任馆长。

图文由钟冶平老师授权发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