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征——胆大包天

 傲兴风和澳信风 2021-12-19

武德九年秋七月,魏征奉旨宣慰山东,就是今天河南河北山东这一片广大的区域。当魏征率队走到磁州地面上的时候正好碰到了地方州县把抓到的前太子李建成身边的猛士李志安和李元吉身边的护军李思行往长安押送的队伍。魏征马上拦下了囚车。然后,魏征当众宣告:我出发的时候皇帝已经有圣旨,前太子、齐王左右一律赦免不在追究,现在你们把人抓住往长安送,这样一搞谁还相信皇帝是真的赦免前太子一党了。魏征说的是实话,当时太子、齐王一党的成员很多逃散到了民间,虽然都听说了有赦免这么回事但是都将信将疑不敢出来,这些人数目不少万一闹将起来那可是大事件。现在正好是一个机会,所以魏征当即宣布立刻释放这两个人。你要知道魏征的身份这么做是有很大风险的。如果是秦王府的人,比如房玄龄、杜如晦这么说这么做,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可是魏征的身份实在是特殊,前核心成员呀!这个时候他似乎应该避嫌,应该撇清关系。但是,魏征没有。魏征硬是就敢把人放了足见这个人的心志高远不简单。

我觉得就从这件事就可以看出魏征骨子里是一个以国士自诩的人,当他碰到一个真的以国士相待的君王的时候,他就一定会以国士的行为相报了。魏征这一次的大胆举动让李世民极为折服,据说从此以后魏征就成为了李世民真正的核心成员,李世民经常将魏征引入卧室做长久的对谈,魏征呢?魏征也清楚的意识到了自己终于碰到了一个可以展尽才华无所藏的君主,从此之后这两个人在贞观一朝开始了一种堪称完美的合作。

他们俩能够完美的合作其实有一个前提,就是两个人的施政理念完全相同,都是要回归儒家仁义治国,大兴教化的路数,一改前朝数百年的社会政治风气。这样的一种改变并不容易,李世民刚上台还不得不任用一批老爹的旧臣来稳定局面的时候,这帮人对于李世民的新思路就很不以为然。著名的代表性人物就是封德彝,他跟魏征就曾经很激烈的争论过,在他看来魏征想拿儒家的那一套东西来扭转几百年以来的社会风气根本就是书生论政会误了大事。好在这位封德彝老前辈在李世民当上皇帝没多久就死了,他死了自然就少了改革的阻力。当然也有遗憾就是经过了短短几年的贞观新政整个社会风气大变,当时李世民曾经非常遗憾的说,可惜封德彝不在了,要不他应该可以看到这崭新面貌的贞观年代。大概正是因为两个人在施政理念上的高度一致,所以魏征才能在李世民面前展尽才华,李世民也才会对于魏征的进谏异常重视。当然李世民重视魏征的意见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魏征的进谏非常的理性务实,不玩虚的,所以魏征的话李世民往往听得进去。

其实唐朝的士大夫阶层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儒家文明的特点挺生机勃勃的,不像明朝的士大夫为了嘉靖皇帝所谓的大礼仪,为了一个死了老爹的张居正首相要不要回家守孝,能争的屁股被打开花。唐朝人似乎没这么无聊。魏征每次跟李世民说这个事情要不要做的时候一定是跟你说实实在在的原因。比如贞观六年,当时有很多大臣建议李世民封禅泰山。因为唐王朝在两年前已经灭了东突厥,这算的上是王朝空前的辉煌胜利,封禅泰山似乎是一个最好的彰显王朝鼎盛的行动。封禅这件事到这个时候其实已经被提出过很多次了,李世民虽然嘴上一直谦虚,但这一次心里确实动心了。很多大臣也看出来了皇帝的想法就不断的上书请求封禅泰山。可重臣魏征就是不同意,不松口。这搞得李世民很郁闷,有一天李世民终于憋不住了,就直截了当的问魏征你反对我封禅是觉得我的功业还不够高吗?魏征说够了。李世民接着问:德行不够深厚吗?魏征还是说够了。李世民接着又一连串问了四个问题,从国家安全、对外关系、农业生产还有祥瑞都问到了,魏征说这些都没问题。这一下李世民就有点不明白了,既然所有的封禅条件都具备那为啥不能封禅?魏征呢?接下来是有理有据的给李世民解释为啥不能封禅,那叫一个务实理性。魏征说,隋末大乱到现在不过十几年的时间,人口增长的数量还远远不够,人口数量少土地耕作不足,国家的粮食储备还很薄弱。现在去泰山封禅这一路上那就是千军万马,这后勤补给工作对于各个地方来说困难很大。而且你去封禅按照惯例各个友好邻邦那是要派出代表团参加的,跟着咱们这大队人马往泰山走,结果一路上看到的是村落稀疏,到处是撂荒的田地,这不是把咱们的家底都亮给人家看了吗?你看,魏征这么一说你李世民还有啥好说的,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事,魏征才不会跟你争论你的功业、德行等等到底够不够封禅的标准的,那些玩意争论一百年也不会有结果。我魏征就跟你说实实在在的事情,你自己看看封禅合适不合适。结果呢?结果当然是李世民取消了封禅计划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