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出来混,迟早要还

 傲兴风和澳信风 2021-12-19



好不容易在星期天休假的时候,我和朋友还有时间一起做饭。说是一起做饭,其实是朋友做大厨,能花些心思烧饭做菜,平日里她工作尤其忙,腾不出多余的时间烹饪,哪怕她对烹饪有由衷的兴趣和热爱。恰好星期六我们俩一起从超市采购回来,新鲜的蔬菜水果一大筐,塞在冰箱里满满当当的,正好星期天大家一起能坐下来好好吃顿饭,也算是慰藉朋友一周的辛苦和疲劳。


虽说是做饭烧菜,就我们俩人吃上一两顿,也就一个像样的荤菜,大家吃得简单一些,只是氛围愉快心情闲适轻松。朋友一边烧菜一边对我说,如果家里的另外一位室友中午回家来了,就请她一起用餐,也算是对人家上次非要请我们去看电影的一种回馈。平日里没有时间做饭,请人家吃饭也不好意思能说得出口,朋友对星期天的这道羊排大餐明显感觉很满意,所以才有信心请室友一起入席。


临近中午十二点,室友果然回家了,正好朋友在厨房做饭,就听见她招呼室友一起和我们共进午餐。室友也毫不客气的答应了,接着又加上一句,她孩子过一会儿也会来家里,朋友先是一愣,随即就表示大家一起吃饭。我在另外的一个房间里,听到她们的对话,心中默默感叹,果然是文化差异也太大了,这么直接这么不含蓄,还真令人有些吃不消。多一个客人,意味着朋友做的那道美味的羊排不够吃了,也意味着我在电饭煲里煮的饭不够吃了。


仓促之中,我赶紧和朋友商量再做上两个素菜应付一下,既然已经答应了要请人吃饭,一个菜肯定是拿不出手的。时间紧迫,只有半个钟头的准备时间,朋友临时从冰箱里抓出来番茄、鸡蛋和菠菜,做两个素菜配合一下。我一边在厨房给朋友打下手,一边和朋友嘀咕怎么会出现这种临时状况,搞得人应接不暇,明明是好心顺带一起吃个饭,现在非要弄得正儿八经请客吃饭一样正式。


我们正在急急忙忙的准备,室友特意来告诉我们,她孩子要大约再过四十五分钟才能到,我们一看时间,大约还有小半个钟头,提前备好容易凉,炒素菜也不费时,干脆就等客人都到齐了再做。虽然我早先就已经饿了,被这样的临时时间一冲击,饥饿感都跑没有了。


小半个小时以后,室友的孩子到了。我们赶紧跑去厨房准备菜,母子俩很自觉的坐在饭桌上聊天,儿子在忙着弄他带来的放在餐桌上的电脑。我和朋友忙活了一阵子,终于把三道菜都准备齐了,上了餐桌,我分配好每个人的碗筷餐盘,终于能坐下好好享用。在饭桌上,两位客人的表现明显不同,母亲倒是很享受食物,毫不客气的自个儿享用美食,儿子却一直非常忙,忙着捣鼓他放在餐桌上的电脑,连盛在碗里的饭菜都无暇顾及,不管他母亲怎么向他推荐哪一道菜好吃,他也是两眼盯着电脑屏幕目不转睛,和餐桌的氛围格格不入。


过了一阵子,我和朋友都吃完了,母亲还在继续享用食物,儿子则饭碗里的饭菜基本一口没动,忙着敲打电脑屏幕,像日理万机的总理。母子俩自顾自的说着话,主要的内容是儿子帮他母亲申请工作在探讨各种情况,两位客人如此把自己当成主人,让我和朋友都有些不知所措,枯坐在餐桌前陪着也不对,人家母子俩聊自己的重要事情根本轮不到外人插嘴,要去洗碗收拾也不对,好像离开餐桌而客人仍旧在用餐特别不礼貌。关键是,儿子一直不吃,老母亲一直在吃,让人真的搞不懂这顿饭究竟要何时才能结束。


我枯坐在餐桌前左等右等,等到饭菜都凉了,儿子终于把笔记本电脑一关,把笔记本电脑塞进电脑包里,看起来处理的重大事情终于结束了。接着端起面前的饭碗就着嘴胡乱往嘴里塞,三口两口就放下碗,然后起身,和他母亲拥抱告别,也绕过餐桌过来与我和朋友拥抱告别,动作一气呵成,餐桌上的食物,在置之不理了半个多小时以后,在一分钟不到的时间里,果断塞进嘴里然后下肚,接着起身走人,丝毫没有一点停顿的余地,让我都以为,这是他自己的家里,我和朋友成了他家的保姆,又或者,我也曾询问过是不是食物不符合他的口味,但也不至于不符合口味的食物就要和笔记本电脑为伍吧。


儿子走了,母亲还继续吃了一会儿,然后才停下了。我和朋友赶忙收拾洗碗,一边清理一边听到朋友的抱怨,既然儿子如此不尊重朋友辛辛苦苦准备的食物,不尊重劳动成果,我们当初又何必要饿着肚子等着儿子姗姗来迟呢。朋友当初的心意,是觉得当时人家硬要邀请我们一起去看电影,实在不好拒绝人家的盛情邀请,这次请人家吃饭也算是回礼了,虽然我们都一肚子的气,毕竟是先欠人家的情,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这次也算是还清了。


先前在餐桌上,母亲和儿子还在向我和朋友说,下次再请我们俩一起去打保龄球,问朋友工作日哪一天的工作结束得早,这样他们好安排时间。介于文化的不同,我和朋友没有明确拒绝,只说让他们母子俩自己就可以了,完全不需要考虑我们俩,可人家母亲很傲娇的说,就是想邀请我们去体验在这个城市没有体验过的各种活动,弄得我们很郁闷。 


为了不要有下一次的不心甘情愿的还礼,接下来的邀请是必须要拒绝的,哪怕拒绝的言辞很难从嘴里说出来。可我们也都明白,对方施礼以后站在道德制高点上的理所当然和极为微妙的高高在上的感觉,我们受礼以后的自觉理亏和极为微妙的口软手短,是不愿意再体会一次的,有一次教训就足够了,更何况,这样的邀请,本来就不具备足够的诱惑性,相比于接受邀请的快乐,产生的不快更胜一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