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仲景用四味药化掉胃里湿气!治胃中水响、大便稀溏

 健康必靠中医 2021-12-19

今天这篇文章跟大家聊聊夏天喝水的事儿。

在小的时候,常听大人说小孩子,天热口渴后,不要一下子喝太多水。特别是跑步后,立刻喝凉水,会把肺喝炸的。曾信以为真。

后来随着学习中医的不断深入,发现大口喝冷饮,都不存在“喝炸肺”的可能。倒是容易引起一种不良后果,就是胃中停饮。

因为大量喝冷水,引起胃里有严重的湿气、水饮之邪。会给人带来很大的麻烦。

先举一个这样的例子。

有一个26岁的男子。

有一次在夏天参与抗旱,担水浇地。一干就是大半天。天气热,觉得特别口渴。

图片

后来好不容易找来可以喝的冷水,把头埋在桶里,喝了一个痛快。喝完后,特别爽。

但是很快就发现异样了。心下胃口部位,出现了悸动之感,似乎有些胀,又似乎是在跳动,不安稳、不舒服。这个感觉一直延续到晚上。彻夜未眠。

第二天赶紧就医。看了好多大夫,吃了好多药,奇怪感觉就是不消失,粘在他身上了。

后来找到了经方大师刘渡舟先生。

刘师发现患者舌苔水滑,脉弦。让躺在床上,用手按心下胃口部位,发现有跳动感。再用手来振颤患者上腹部,能听到胃里有响声。刘师就说,这是振水声,说明体内有水湿、水饮。

刘师给开了一个方子。

配伍:茯苓12克,桂枝10克,炙甘草6克,生姜汁一大杯。

药材水煎后,取药汁,兑入生姜汁服用。

喝完后,患者觉得有热辣之气直接抵达胃部,胃中的响声加剧,室内其他人都能听见。接着要上厕所,蹲下去以后,稀便立刻拉出来。拉完之后,病情大减。后来再服一剂,诸证悉平。

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故事。

主人公还是刘渡舟大师。一个26岁姓阎的小伙子,找刘师求治。也是心下胃口悸动不安,腹诊发现有水振之声。

图片

三五天肯定腹泻一次。水样便拉出来后,悸动感减轻。没过几日,依然如故。脉象弦,苔白滑少津。刘师开的方子,是茯苓24克、生姜24克,桂枝10克,炙甘草6克,一共是三剂。

结果患者一共用了6剂,诸证悉平。

两次开方用的都是茯苓、生姜、桂枝、甘草。这是同一个方子。

案例一的患者,发病前大口喝水。案例二的患者,没说发病前的经历,估计也逃不开暴饮冷水。

凉水是属阴湿之邪。性寒,伤阳。大口地过量摄入,结果一定是损伤了脾胃阳气。特别是胃阳,直接受损。

胃阳受损后,水湿之邪就在里面安营扎寨。然后越聚越多,形成了水饮。再吃进去食物,喝进去水,难以被身体正常吸收利用,到成了胃中水饮的帮兵。水饮之气阻滞中焦,导致心下胃口部位开始悸动不安。水饮之气如果下注于肠,引起腹泻。

患者脉弦。弦脉可以主水饮。舌苔白滑,都是有水湿之气内聚不散的表现。

患者胃里有水饮,一晃荡,就能听见振水声。

这时候就要把胃里头的水饮之邪化散掉。刘师用的是茯苓甘草汤。

茯苓甘草汤是记载于《伤寒论》当中的一张经方。标配是茯苓6克,桂枝6克,生姜9克,甘草3克。临证用量常有变化。其中,茯苓利水健脾,桂枝温阳化水湿。生姜健脾温阳散水气。甘草和中。四味药配合,对中焦水饮停聚的问题有治疗作用。主要适应症是心下悸动、口不渴、四肢不温,舌苔白滑而脉弦。

图片

茯苓甘草汤适合化解胃中水饮,刘师为此类患者调治,效果是很好的。

夏天,很多人都可能觉得燥渴。大口喝冷水,喝冰镇矿泉水、喝冰镇啤酒、吃冰镇西瓜,一定要当心,不能贪图一时之快,伤了脾胃之阳,形成了胃中停饮的症候。

茯苓甘草汤是可以应急的方子。用量,值得推敲,不好掌握,是更精深的学问。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仲景临床方剂学》、《仲景方药古今应用》、《伤寒论》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