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心中的山西省晋剧院

 太原老街图书馆 2021-12-19

我心中的山西省晋剧院

常启钊

山西省晋剧院是上世纪50年代末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指引下,在当时的省委书记卫恒,省长王谦、王大任等老一辈领导和省文化局领导的关怀下成立的。

文章图片1

1956年山西文化部门成立了山西省戏曲剧院,下设山西省人剧晋剧一团,二团,山西省人民蒲剧团。1959年成立为山西省实验剧院,把刚从福建前线慰问演出归来的丁果仙、牛桂英、郭凤英等太原市晋剧一团的部分人员并入剧院。1960年从全省各地区调来了艺术骨干,成立了山西省中路梆子青年团演出团。如今依然活跃在演出舞台的王爱爱、田桂兰、马玉楼、王宝钗等老师,都是剧院的中坚力量。1961改回山西戏曲剧院,下设晋剧一团以老演员为主,二团以青年团为主,1962正式命名为山西省晋剧院。

山西省晋剧院汇集了省内中路梆子演出团体中实力最强的一批编、导、演,音乐创作、文武场演奏和舞美设计等艺术人才。在众多艺术家们多年的辛勤经营下,省晋剧院成为山西省内晋剧艺术实力最强、艺术水平最高的晋剧艺术团体,成为山西梆子的最高学府,并有晋剧艺术摇篮之美誉。

文章图片2

山西省晋剧院是个藏龙卧虎,高人云集的艺术殿堂。她汇聚了丁果仙、牛桂英、郭凤英、冀美莲、王银柱、梁小云、乔玉仙、刘俊英、刘仙玲等晋剧老一代精英;又有刘元彤、沈毅、温明轩等著名导演;张万一、赵步彦、王辛路等著名编剧,又有张沛、李守桢等著名作曲、还有赵森林、林凡等舞美灯光设计。文武场汇聚了著名琴师刘柱、张步兴、刘和仁,著名鼓王陈晋元等德高望重的老一辈艺术家。

文章图片3

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一大批大腕名家和资深艺术家们的共同努力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奠定了晋剧院的艺术风格,使晋剧院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多少年来,山西省晋剧院从人才培养到品牌剧目推出,从传统剧目传承、到改革创新,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为推动晋剧传统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文章图片4

刘元彤老师是山西省晋剧院资历最深的戏剧艺术家和理论家。他是京剧梅派传人,更是一位知名的优秀戏曲导演,他的戏曲理论、舞台表演艺术、导演艺术造诣高深,倍受人们敬重。他成功地导演过三十多台大戏,在培养王爱爱,田桂兰,等一代艺术家们的身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指导过的戏曲演员不乏名家大腕和梅花奖获得者。他为山西省晋剧院的发展与辉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上世纪90年代,是山西省晋剧院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名家辈出,梅花朵朵,剧目繁荣,硕果累累,在全国享有很高的声誉。这种喜人的形势是剧院全体演职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和众多老一辈艺术家的表率领航、和以曲润海为代表的省厅各级领导的关怀与支持是分不开的。

文章图片5

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仅仅有好演员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好的剧作家、作曲家、优秀的文武场团队和优秀的舞美队伍,当然更离不了有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

文章图片6

在山西省晋剧院的发展史上,有三位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常常被人们提起。

他们是:

著名鼓师,陈晋元先生;

著名琴师,张步兴先生;

著名作曲家,演奏家,刘和仁先生。

这三位老先生,德高望重、技艺高超,几十年中对剧院的发展、对晋剧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他们是优秀的晋剧器乐演奏家。他们的演奏水平和演奏风格,在晋剧界独领风骚,为晋剧舞台的伴奏艺术创立了新的风格,给晋剧院的青年一代做出了榜样。他们的演奏艺术引领了晋剧伴奏艺术的新潮流,他们的技艺与风格深刻地影响了省内外的职业演奏家与晋剧音乐爱好者。如今,省内外从事晋剧主奏乐器的演奏家们,大都在学习和推崇这三位名师的演奏艺术与演奏风格。

文章图片7

晋剧院艺术风格的形成不仅使晋剧艺术风貌焕然一新,就连省内文武场乐器的制作和音色定位,都要按省晋剧院的标准来制造。现代晋剧文武场音乐的音色和建国初期甚至解放前的音色和风格决然不同,尤以武场家具的音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晋剧现在的武场家具通灵清脆,一锣一钹都具音调,是晋剧音乐的定音乐器。这是晋剧武场器乐的特有风格。从旧时的沉闷到现在清脆是一个精雕细刻般的演变过程,这一过程,三位名师功不可没。

文章图片8

七十年代,革命现代样板戏在晋剧舞台的移植演出,给晋剧音乐的创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给晋剧人提出了新的挑战。在《龙江颂》《三上桃峰》等剧目的音乐创作中,三位老师付出了很大的精力。为晋剧这一古老的传统音乐表现现代革命题材付出了很多。剧目的成功上演体现了他们的音乐才智。他们为晋剧音乐的创新、发展,为晋剧音乐的飞跃式发展起到了里程碑式作用。移植革命样板戏和新编剧目的推出,让晋剧音乐创作和众多演员、舞美等艺术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刘和仁先生,继承和发展了晋剧音乐艺术的主流传统,他集作曲,演奏,晋胡,二弦,唢呐、指挥为一身,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便顺应事业发展的需要,全身心投入到传承改革振兴晋剧的事业中。他潜心于晋剧音乐的研究和创作,他借鉴外来的成功经验,对晋剧的音乐,唱腔,乐队形式,演奏技艺,在继承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和卓有成效的改革与创新,改变了传统晋剧音乐的面貌,提升了晋剧音乐的品位。

随着晋剧事业的持续发展,晋剧舞台造就了王爱爱、田桂兰、马玉楼、冀萍、王宝钗、张友莲、刘汉银、郑忠贤、姬荣生、温明轸、金世耀等一大批表演艺术家;锤炼出了《打金枝》、《富贵图》、《空城计》、《小宴》、《算粮》、《八珍汤》、《杀惜》、《芦花》、《见皇姑》、《金水桥》、《拾玉镯》、《明公断》、《喜荣归》、《教子》等一大批脍炙人口,红遍城乡的精品剧目。正是这些成就,才使晋剧院带着它的剧目、带着她的精彩,踏遍了大江南北、走遍了长城内外,九进中南海,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赞赏和接见!

文艺工作者们,有幸生活在这个时代,能受到国家领导人和省、市各级领导的关爱和支持,无疑是幸福的,他们是一代幸运的文艺工作者。

80年代以后,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们,因年龄的原因,逐渐谈出了晋剧舞台,加上外来文化对文艺市场的冲击,晋剧院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

文章图片9

高瞻远瞩的曲润海厅长,从保存山西文化特色与品牌的高度责任感出发,坚持,“拍新戏','出新人',“走新路'的理念,运用综合治理的方针,组织强有力的创作和编导班子,组建了高水平的乐队和舞美队,果断地成立了山西省晋剧院青年培训班,历时五年,解决了晋剧院表演艺术后继乏人的突出问题,推出了栗桂莲、孙昌、芦变嫦、杨爱莲、孙红丽、王二庆、王晓萍、张智、王春海、陈转英、陈红、刘建平、苗洁、李建青等第三代晋剧表演艺术精英。

文章图片10

同时又出现了著名编剧纪丁,张小亚;著名作曲与指挥刘和跃;著名鼓师陈跟东;著名琴师岳永明、张惠明、孟志刚;著名舞美马步远等新一代舞台艺术家,让晋剧院又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晋剧更有后来人!

文章图片11

山西省晋剧院是省内外晋剧界的龙头老大,在晋剧事业多年的发展史上有很高的声誉。这种辉煌的过去和骄人的形象和以刘元彤老师为代表的老一辈艺术家们的发奋努力是分不开的,和丁、牛、郭、冀为代表的老一辈艺术家善于言传身教和刘元彤、温明轩、沈毅等老师们的从严把关分不开来。

文章图片12

老前辈们的卓越成就为晋剧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的才华和造诣为晋剧院的辉煌奠定了基础。他们是才艺卓绝、功德无量的一代宗师,他们对晋剧艺术发展的巨大贡献必将名垂青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