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皖南318,这里的山路十八弯——查济的清晨(下)

 火车侠 2021-12-19

行走时间:2016年11月

D1:出发地——南京;目的地——查济博物馆徽庄客栈

D2:

许溪之上三五步就是一座桥,桥或成拱形,或简单如一,将两岸民居相连。一座座小桥,潺潺的流水,鳞次栉比的古民居,黛色的屋瓦,灰白的马头墙,凝重、稳固,诉说着历史的沧桑。

查济的房子是迷人的,无论是门窗的木雕,柱基的石雕,还是门楼的砖雕,都在传递着先人们对于美得不谢追逐。层层叠叠的挑檐,让我有无限的想象,在这深宅大院中到底会有多少故事在上演。

昔日官邸,寻常巷陌,虽几易其主,但古韵犹在。

巷子,店铺,石板路,一切是如此熟悉又如此的陌生。

农家菜园里碧绿碧绿的蔬菜。

不同风格的门。

一侧斑驳的石墙、一侧新砌的方砖,历史和现代的痕迹交融。

二甲祠,为查济古村现存最完整的一座祠堂,明末清初为纪念中兴六世祖查祈宝而建。我们驻足二甲祠五重檐式的门楼前,细细品味门楼精雕细镂的木雕、砖雕。门楼下精雕“空城计”图案,门墙下有白石雕花墙裙。三级石阶,汉白玉护栏,两侧各有一方上马石。而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徽式建筑中的“三雕”,那令人骄傲的飞檐木雕、柱础石雕与高大的门头砖雕,在“二甲祠”里被集中展示。可惜街巷狭窄,无法拍摄门楼全貌。

门头的一块红色牌匾,描金大字写着“钦点翰林”。清光绪进士查秉钧,殿试二甲考一等,被光绪钦点翰林院庶吉士

进入厅堂,放眼四望周围全为木质,内墙镶板,所谓“见木不见砖”正是二甲祠的独特之处。这里现在亦是村民乐团活动的场所。

离开村庄中心地带,往青山方向登山而上。环顾四野,近水远山相衬,上村下村相连,曲折萦回,古意盎然,云雾在山间升起,活脱脱画出了一幅青山黛瓦的水墨画。

巷口的门头上是毛主席的画像,瞬间拉近了过去和今天的距离。斑驳的砖缝了繁衍着生生不息的故事,哪怕只是瓦檐下掉落的一片叶子,也能听得见被时间所掩盖的声音。

石溪落差较大,清澈的河水迭瀑式地流淌

从山间欢快奔淌下的溪水。

离开查济前还是有些不舍,开着车又绕到村子的南边进入,想知道这里还有什么别样的风景。

这是景区的另一入口巨石上雕刻的"安徽美术家村"几个大字是由安徽省美协主席赖少奇题写的。从这里进景区直接进入了画家村。

岑溪、石溪绕村而流,许溪则极尽蜿蜒地贯村而过,汇聚后流入青弋江,傍山造房,临水结村,所有住宅皆在山水环抱之中。三雕美丽和谐的古建筑,庄严肃穆的祠堂,千姿百态的桥梁,适时出现的凉亭,生命力极其旺盛的古树,安逸的村民,一座处处散发着古朴典雅气息的古村落——查济。我又是在初冬这样一个鲜有游客的季节亲近它,它那最居本我的一面——安静,幽清,自然,一下子攫住了我的心灵。

离开查济才是开始了我们此次行程的目的——行走江南川藏线。这条皖南318,东起安徽宁国市的青龙乡,西至泾县的蔡村镇。离开查济我们当然是从蔡村进入江南川藏线更顺道一些。

由于山路复杂,全线百度或者高德地图不能一次性导航抵达,必须分段进行导航才能体验完整的皖南川藏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