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攀上了大姓却没有显赫族人记载的中唐宰相李让夷和郑肃

 巴西太守 2021-12-19

晚唐诗人贾岛有五字句诗《题李凝幽居》。李凝正是宰相李让夷的孙子。虽然姓李,但根据学者们对其家族墓志(主要是李让夷出家为尼的妹妹李胜才)的研究,李让夷既不是望族赵郡李氏,也不是皇族陇西李氏,只是普普通通的寒门李家。

李让夷最初在诸侯府任职,曾被华州刺史李绛辟为幕府判官。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年)中进士,后效力西川节度使杜元颖幕府。

唐文宗太和(827年 - 835年)初年,因朋友翰林学士宋申锡举荐,李让夷被召回长安任右拾遗,充翰林学士,转行左补阙。太和三年(829年),以翰林学士、朝议郎、行左补阙、赐绯鱼袋身份行职方员外郎,又改任左司郎中,仍充翰林学士。他推荐朋友薛廷老为翰林学士。太和五年(831年),薛廷老因不称职被罢官,李让夷受到牵连也被罢官守职方员外郎。太和九年(835年),累进谏议大夫。

开成元年(836年),宰相李石上奏起居舍人李褒因病请辞,需要替补。唐文宗说唐初初年,宰相褚遂良曾兼任谏议大夫和起居舍人,现在也可以从谏议大夫中选拔一人兼任,并且要求李石上交谏议大夫的名单,于是李石列了李让夷、冯定、孙简和萧俶。

本文的主角是李让夷,所以结果当然是李让夷被选中了,事实上文宗的选择也是他,但过程颇有一番波折,因为宰相们有一些不同意见:宰相李固言推荐崔球和张次宗,宰相郑覃说崔球和前宰相李宗闵结党,说如果选的是李让夷或裴中孺他就没意见。

李让夷虽然当时中选为兼知起居舍人事,次年又任中书舍人,但后来李宗闵的盟友杨嗣复和李珏拜相。按牛李党争的说法,牛党在牛僧孺以下就是李宗闵,杨嗣复和李珏算是牛党,而曾支持李让夷的郑覃算是李党,所以杨嗣复和李珏拜相后,李让夷就没得升官了。

开成五年(840年),唐文宗驾崩,弟唐武宗继位,李德裕成为首相,历次提拔李让夷为工部侍郎、户部侍郎、尚书右丞。会昌二年(842年),李让夷以尚书右丞、兼御史中丞被拜为中书侍郎,授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实质宰相,并引荐崔铉为宰相领诸道盐铁转运等使。会昌四年(844年),累迁检校尚书右仆射。会昌五年(845年),宰相李德裕、杜悰、李让夷、崔铉、太常卿孙简等率文武百官上武宗徽号仁圣文武章天成功神德明道皇帝。

会昌六年(846年),唐武宗崩,皇叔继位为唐宣宗,李让夷进司空、门下侍郎,为大行山陵使,负责督造武宗陵墓。唐宣宗厌恶李德裕,很快将李德裕与李让夷一同罢相。

宣宗一直在否定武宗,像左拾遗丁柔立,明明是被李德裕打压、在李德裕倒台后才上位的,仅仅因为觉得对李德裕处以流放太重说了几句,竟被以依附李德裕的罪名外贬。所以得到李德裕提拔重用的李让夷有如此下场,也不足为奇,甚至武宗陵墓还没完工,也就是李让夷的手头工作还没完成的时候,李让夷就被外放为淮南节度使。然而事实上,当时人嘉许李让夷“为人俭朴,不结党”。所以李让夷受到宣宗的打压,不能排除是对李党的打击扩大化了。

李商隐文集《樊南文集补编》有《为荥阳公上淮南李相公状》。此荥阳公即李商隐的顶头上司桂管(今广西桂林)观察使郑亚。当初郑亚曾与陈商同撰《敬宗实录》十卷,而担任监修的却是李让夷,所以郑亚和李让夷是有一段共事的交情的。

李让夷赴任后,很快病倒了,请求回长安,途中去世,当时的身份是“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也就是在没有太子的情况下,挂着太子宾客的荣衔在洛阳就地退休的状态。死后追赠司徒。

《旧唐书》:(周)墀、让史才,(郑)肃之礼学,(卢)商之长者,或登三事,或践六卿,以道始终,夫何不韪。

这里提到了郑肃,小编就再介绍一下郑肃。先前说过,他是后来大员王凝的舅舅,本人也是唐朝宰相。奇怪的是,《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并无将郑肃列入,仅可知他的确出身荥阳郑氏。

郑肃世代儒家,苦心力学。元和三年,擢进士第,又因书判成绩拔萃,历任节度使府僚佐。

唐文宗太和(827年—835年)初年,郑肃入朝为尚书郎。六年(832年),转太常少卿。他能读古文,擅长经学,博士们对《左传》、《三礼》(《周礼》《仪礼》《礼记》)、仪注有疑议时,皆由郑肃决断。

当时文宗宠爱长子鲁王李永,择名儒为其属官,以户部侍郎庾敬休兼鲁王傅,户部郎中李践方兼鲁王司马,以郑肃守太常卿本官兼鲁王长史。郑肃从此知名。次年李永被立为皇太子,郑肃加给事中。

太和八年(834年),因文宗近臣李仲言有前科,郑肃与同僚高铢、韩佽、谏议大夫郭承嘏、中书舍人权璩等反对其被提拔为翰林侍讲学士,不果。太和九年(835年),改刑部侍郎,不久改尚书右丞,权判吏部西铨事。

这年底,爆发了著名的甘露之变,李仲言图谋诛杀宦官不果被反杀。当时,他的名字是李训。

开成元年(836年),郑肃出为陕虢都防御观察使、兼御史大夫。二年(837年)九月,召拜吏部侍郎。文宗因他曾效力太子,说话做事正派,令他兼太子宾客,为太子授经。

后来,因文宗宠妃杨贤妃吹枕边风,太子开始失宠,文宗考虑废太子。郑肃趁受召见之机,意图为太子辩护,深切陈说邦国大本、君臣父子之义,文宗感谢他。但次年(838年),在杨贤妃的不懈努力下,太子生母王德妃还是被杀,太子虽未被废但也被囚禁并很快去世。

开成四年(839年),郑肃被外放,以检校礼部尚书兼河中尹、河中节度、晋绛观察等使。同年,中书侍郎、集贤大学士李德裕奏称郑肃的子弟有才华却因为避嫌不敢参加科举。郑肃平时与李德裕交好,曾共同商讨处理黠戛斯、回鹘等问题。

开成五年(840年)文宗崩,弟唐武宗继位,念故太子李永无罪,将当初陷害李永的人尽行杀害。朝议称郑肃忠正有大臣之节,武宗召回郑肃,拜太常卿,累迁为户部、兵部尚书,又迁山南东道节度使。会昌五年(845年),回朝为检校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加中书、门下二侍郎,监修国史,也就是拜为宰相。

会昌六年(846年)唐宣宗登基后,可想而知,郑肃也被罢相,同平章事的宰相头衔只剩下名誉之用,充荆南节度使。李商隐文集《樊南文集补编》也有《为荥阳公上荆南郑相公状》三篇,就是写给郑肃的。郑肃死后赠司空,谥文简。

郑肃的卒年没有记载。郁贤皓《唐刺史考全编》认为郑肃担任荆南节度使直至大中三年(849年),大概就是这一年卒于任上。

IOS系统打赏通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