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斯特《第九匈牙利狂想曲》(普列特涅夫)

 周原樵翁 2021-12-20

李斯特的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是作者在经历了辉煌演奏生涯后创作的一套展现其精湛的作曲技法和独特的演奏技巧的钢琴作品 ,音乐中凝聚着深深的民族情感。本文以《第九匈牙利狂想曲》“佩斯城的狂欢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曲式结构 、调性安排 、主题材料等方面分析 ,体现无序自由曲式的各部分之间与整体风格的相对性和内在联系,展现李斯特对标题音乐的卓越贡献 ,同时揭示蕴涵其中的丰富结构组织形式 。

演奏:普列特涅夫

一 、 生平及创作背景

弗 朗兹 ·李 斯 特 (FerencLiszt,1811~1886)钢琴家 、作曲家 、指挥家 、评论家 、教育家以及音乐社会活动家 。李斯特生于匈牙利的雷丁 ,1820年幼年时期的李斯特第一次钢琴演奏会使主人米凯尔·埃斯特哈齐震惊 ,并资助他去维也纳学习后师从车尔尼学习钢琴 。李斯特被视为“莫扎特式”的神童 ,在巴黎他成功举行钢琴独奏音乐会 ,令人眩晕的演奏和即兴式创作 ,呈现出自由而夸张的浪漫风格 。《匈牙利狂想曲》(Hun. garian RhapsodiesR.106,1846~1885)是李斯特最受欢迎的钢琴作品一共19首 ,其中几首作品被同代人改编成管弦乐 。虽然吉普寨音乐并非真正的匈牙利民间音乐 ,但这部持续创作了近40年作品 .维系着李斯特与他伟大祖国之间的纽带 。1859年李斯特在论文《匈牙利的吉普寨人及其音乐》里回忆到自己的年少时代时他从吉普寨人的生活和歌舞中深刻的体会到了欢乐与魔力 .吉普寨音乐中的那种自由、欢快的节奏及意外的装饰音 ,质朴的旋律曲调和瞬间的变换音色及节拍等深深的吸引住了李斯特 ,而这些创作特征都被李斯特巧妙的编织到狂想曲中 .表达身为 “匈牙利人 ”的骄傲与深情 。

二 、标题交响诗的体现

浪漫派作曲家李斯特创立了“标题交响诗”这种体裁 ,他是一个勤奋并且高产的作曲家 .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有标题或文字介绍 。因受帕格尼 尼的影响他创作了十九首《匈牙利狂想曲》, 他的十二首标题交响诗开创了单乐章交响乐体裁的先例 。在李斯特的十九首匈牙利犴想曲中四首有标题 :第五首“英雄的悲歌 ”又译“悲怆的英雄叙事诗 ”、第九首 “佩斯城的狂欢节 ”、第十首 “前奏曲 ”、和第十五首 “拉科奇进行曲 ”。而本文所分析的是《第九首匈牙利狂想曲》,降E大调标题是“佩斯城的狂欢节 ”这首狂欢曲生动 、形象的描绘了佩斯城的狂欢景象 。

三、音乐分析 

自由曲式流行起来相对较晚 ,因它在数量和表现形式上丰富多样的特征 ,随着时代的发展 ,这种曲式结构的作品逐渐增多起来它在曲式结构组成原则上同边缘曲式和变体曲式有明显的不同。按照音乐材料分布和不 同的排序 ,可以把“自由曲式 ”分成有序的自由曲式和无序的自由曲式。在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中,无序的自由曲式运用的较广泛 ,因为这样的结构能更好地表现作者那幻想性 、即兴性和民族性的乐思 。《第九首匈牙利狂想曲》这部作品的曲式结构为无序的自由曲式,广泛结合变奏原则。

从第一小节的引子部分就开始预示了下面第一大部分和第三大部分的主题。引子从弱起小节开始到第8小节左手部分运用了上升式的旋律线 ,这种连续上升的旋律使情绪逐渐紧张起来 ,推动了旋律向前发展 ,直到9~11小节运用了跳音这种技法加速进行给人以戏剧性效果 ,柱式和弦级进上行情绪逐渐达到顶峰,并在12—15小节的上声部运用了新的材料自由模进了三次 .情绪由气势恢宏转为优美抒情的感觉 ,引子的这种情绪表现了佩斯城里的人们期待欢度狂欢节的激动心 情 。

第一大部分为随想曲性质的中板,主题A是由乐段构成 , 很大气,气宇轩昂,在有力稳重之中带着优雅华丽的成份 。主题A和它的两次变奏有 机的结合在一起 ,之后是运用了主题材料的终止式 补充 。在第一大部分 中,总体分为小引子和5个部分 ,引子运用了波音优美委婉 ,主题A在 左手大量运用了跳音及柱式琶音 .和右手的附点及切分节奏有机的融合 ,变奏融入了八度之后又加入了倚音进行装饰 ,而变奏的主旋律移到了左手 ,声部由三个声部变为两个声部 ,且在低声部引入使旋律有了高低对比的变化 ,52小节是补充部分 ,同样运用了主题A的材料进行了两次变化重复 。结束在降E大调主和弦上。之后 60小节开始的展 开段落起到一个连接的作用织体比较方整 ,70小节运用了大量的十二分音符连续发 展 ,连接着第一大部分和第二部 分。 

第二大部分转入小 快板 速度 ,变为 2/4拍的节奏 ,降E大调 .结构为单三部五部曲式,结构型为 BCB’C’B。核心音程构成的主题B为大二度 及 小二 度的单旋律刚开始在左手呈示 ,节奏棱角分明旋律轻快活泼,弱拍 上的重音实际上构成了切分节 奏,并变化反 复了六次 ,伴奏为十六分音符的连绵进行 .构成了主持续最后的102小节左手还原以及完满终止式 的出现转到 bE大调的关系小调 c小调 。主题B从190~ 204小节音程加厚色彩更丰富了体现了B的主题强调了再现音乐 。从205小节到 212小节左右手运用了切分节奏 ,突出了中间的强拍 ,打破了节拍规律化的交替 ,因而活泼俏皮 ,动力十足 .直到213小节把旋律推向了小高潮 。

第三大部分结构为具有合成性中部的单三部曲式,结构为DED’主题D左 右手运用了大量的八度跳音音程 , 表现了 欢节时佩城的人们兴高采烈狂 欢歌舞的场面,每一个段落好像是一段又一段的舞蹈 。218~229小节为一个乐段共12小节 ,强弱规律由ff到 tif。230—241小节是前一乐段的 完全重复.之后另一段转到了bA大调 。E段转到E大调旋律迂回环绕婉 转悠扬 ,先从高音区往下进行 ,然后十六分 符呈反向进行两乐句既有对 比又不可分割推动了乐曲的发展。从316小节开始运用了音阶使乐曲跑动起来采用了半音阶上下行 ,使得各句之间衔接自然流畅。D’为变化的再 现转到了 bc小调 .织体写法从八度变为三度及六度的音程 ,再现变为 变化 重复 .八度的单一音程变为柱式和弦 ,再加上左手重音的加入力度更强了。 

第四大部分是一个乐段,刚开始为D大调 ,382小节转到了F大调.340小节转到了#d小调 。连续的柱式和弦仿佛是钟声敲响了,同时频繁的转调把狂欢气氛又推向个高潮 。最后进入尾声,刚开始为be小调之后从 407小节转到了bE大调 ,它的材料与引子是呼应的,柱式和弦的旋律大 起大落对比强烈 .在宣泄情感方面长大的尾声逐渐把情绪推向了最高潮 。 

《第九匈牙利狂想曲》中蕴涵着新颖的结构原则 ,充分体现了李斯特深思熟虑的谋篇布局和创新精神 ,同时显示出了他在音乐结构上的非凡创造力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