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荷花雅集】 这些经典对联,让人拍案叫绝!(内含折扣预告)

 860277 2021-12-20

图片

图片
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从古至今,流传着不少经典对联,因难度之高、构思之巧,令人听后莫不拍案叫绝。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史上的经典对联。
图片
图片

图片
樵夫难倒郑板桥

图片

此木为柴山山出

因火成烟夕夕多


关于此联的出处,众说纷纭。其中一说法是,相传郑板桥有一天茶楼喝早茶,因为当天出城的人很多,所以城门口很拥挤。一个进城卖柴的樵夫挑的柴担刮破了郑板桥的长衫。樵夫连忙道歉,并说,“我有一句上联,您若能对出下联,我就赔一件新的长衫给您,怎么样?”郑板桥爽快地答应了。樵夫出上联:

此木为柴山山出

郑板桥苦思冥想始终想不出下联,只好向樵夫认输。

图片

眼看已到黄昏,郑板桥站起身来往窗外一看,村里的家家户户正在做晚饭,一户户人家的房顶上升起了缭绕的炊烟。郑板桥脑海里闪现出智慧的火花,瞬即对出了下联:

因火成烟夕夕多

此联运用拆字、拼字的方法,巧妙地把“此木”拼成“柴”、“山山”拼成“出”、“因火”拼成“烟”、“夕夕”拼成“多”;而且结合了自然的现象(柴是木、是在山上出的)和景象(柴又能因火生烟、每到傍晚夕阳西下时家家户户都会炊烟袅袅),贴近生活,无懈可击!

图片
对对子定佳婿

图片

因荷而得藕

有杏不须梅


明代程敏政极有才华,十多岁即被荐入京。

宰相李贤欲招之为婿,便在一次宴会时手指案上的果品对程说:因荷而得藕

程明白李的心意,便答道:有杏不须梅

李贤见程敏政果然才思敏捷,就把女儿许配给他作妻子。

图片

此联采用的是“谐音格”,即利用汉字读音相同或相近而字形字义不同,选择适当的词语行文生义,构成谐音双关。荷代何,藕代偶;杏代幸,梅代媒。因何而得偶?有幸不须媒。答问相合,是一副工整的对联。

典出《诗经·豳风·伐柯》。其诗曰:“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娶妻如何?匪媒不得。”意思就是说,砍斧子柄,必须要用斧子;娶妻子,就要有媒人的说合。所以后世就有称为人做媒为“伐柯”、“作伐”。上联谐音“因何而得偶”就成了一句问话,下联表面上是说有了杏便不需要梅,实际上以之替代“幸、媒”。 

图片
苏家兄妹趣答对子

图片

阿兄门外邀双月

小妹窗前捉半风


一日,苏东坡邀黄庭坚来家作客。

黄到门外,苏忙着出去迎接,两人就在门旁的柳树下攀谈起来。正在窗前捉虱子的苏小妹见此情景即戏语道:

阿兄门外邀双月

图片

苏东坡笑对曰:

小妹窗前捉半风

此联属于难度较高的拆字联。“双月”谓“朋”,“半风”(“风”繁体作“風”)指“虱”,有趣幽默,引人捧腹。

图片
金圣叹自对妙趣联

图片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夜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据说某年中秋之夜,金圣叹对酒赏月,忽然心有所动,得出上联:

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

可是苦思良久,仍然无法对出下联来。直到数月之后的大年之夜,有人来问他日子,他从中得到启示,终于对出了下联:

今夜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

图片

此联最为突出的是运用复字、迭字、转品等方式,奇巧有趣。上联中“月圆”、“月半”、下联中“年尾”、“年头”,既是复字对,又运用反复(隔离反复)的修辞手法,加重了语气,增强了对联的气势。

此联还运用了迭字和转品法:上联“月月月圆逢月半”中的前两个“月月”,下联“年年年尾接年头”中的前两个“年年”是迭字。而“月月月”和“年年年”则是转品,即利用汉字一字多音或多义的特点,通过转义或转音,使同一个词的词性发生变化。

此联中“月月月”中前两个“月”、“年年年”中的前两个“年”,都是表数量关系,表示每一月、每一年,而第三个“月”和“年”则是名词,表示月亮和历法中的年,这都是通过转义而使词性发生了变化,从而使全联别具一番风味。

图片
纪晓岚智对乾隆

图片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乾隆帝南巡到江苏通州(今南通市),他突然想到河北也有一个通州于是出了上联:

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大臣们对不出来,查资料、找县志也对不出来。乾隆帝很不高兴。

一天他和纪晓岚外出游玩,看到街上有许多当铺,纪晓岚灵机一动,对出下联:

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

乾隆—听很高兴,连声叫好。

图片

此联是闻名的方位联。南通州,即今日江苏省南通市,北通州,即今日北京市通州区。“南北通州通南北”,是说乘船沿着大运河就可以畅通无阻地从南到北或从北到南。

“东当铺,西当铺”,是纪晓岚看到街上的当铺很多,灵机一动对出来的,“东西当铺当东西”,前一个东西为方位,后一个东西表示物体,此为借对。

图片
蒲松龄作联自勉

图片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

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

三千越甲可吞吴


相传此联为蒲松龄参加科举考试屡次不中、落魄至极之际所作。开始刻在铜尺之上,后悬置于书屋聊斋,用于自勉。

此联对仗工整,富有哲理。其最大特点在于用典灵活有新意,上下联呼应自然,一气贯下,如行云流水。

图片

上联用的是项羽破釜沉舟、大破秦兵的典故,说明做事要有项羽那种拼搏到底、义无反顾的决心;下联用的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灭吴雪耻的典故,表示要学越王勾践刻苦自励、发愤图强的毅力。

蒲松龄撰此联是激励自己在读书和创作上,向这两位人物学习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精神。

蒲松龄怀着矢志不渝的决心,穷毕生精力著书,取得了卓著的成就,不仅在诗文、词赋、戏曲、俚曲等均有佳作,一部《聊斋志异》更是为古典文学树起一座丰碑。

图片
牛年大吉

人们常说对联雅俗共赏,确实如此。试想,还有哪一种文学形式,像对联一样,上为学者文人、下为妇人孺子所喜闻乐道,既可走进象牙之塔,又能步入陇亩民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