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巧妙了!这些科技放在现代都解释不了

 860277 2021-12-20

提到古代的科技,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我国的四大发明,这些发明为中华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造纸术提高了信息记载及流传的效率;火药让人们能够开山炸石,完成人力之外的开拓;指南针的发明为人们指明了探索未知的航路;活字印刷术更是让知识的传播更加高效。

这些伟大的发明,都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而他们用卓越智慧和精巧双手所创造的远不止这些,今天荷生就带大家看看那些放在今天都能让人称奇的古代科技。

千年不朽的青铜剑

提到古代科技,就不得不提到秦朝的铸剑术。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陈列着两把青铜剑,这两把剑历经了两千多年岁月洗礼,不仅没有腐朽,剑身甚至光亮如新。

图片

经过现代科技的化验分析,青铜剑的表面竟然有着非常薄的一层防锈涂层,大概只有10μm厚(一毫米等于一千微米)。要知道类似这样的技术,在上世纪才被德国人应用,而我们的先辈们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就已经能够把它进行运用了,期间的制作过程,至今无人知晓。

王莽时期的青铜卡尺

学理工科的朋友们都知道,游标卡尺是现代工业中的一种非常精密的测量工具,特别是在用机床等大型机械设备进行加工生产的时候,测量产品的外径和内径都离不开游标卡尺。

图片

据说19世纪的英国数学家约尼尔·比尔发明了最具现代测量价值的卡尺。但是在距今两千多年的东汉,我国就已经出现了类似的卡尺,其结构和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卡尺惊人的相似。

图片

虽然细节上存在一定的区别,但是出现在王莽新朝时期的青铜卡尺,也反应了当时科技的发展。

北宋城市排水系统“福寿沟”

福寿沟位于江西赣州,是北宋时期的水利专家刘彝主导修建的,它的整体管网布局类似篆体:“福”、“寿”二字,是古代非常罕见的精密城市排水系统,历经千年风雨,至今仍然完好畅通,并且目前仍在作为赣州居民日常排放污水的主要渠道使用。

图片

而且据说2010年6月,赣州市经历了暴雨侵袭,但城市里几乎没有形成积水,这都归功于福寿沟出色的排水能力。

榫卯结构

华夏文明是最早使用木质材料建造房屋和制作家具的文明之一,为了进行木质部件的连接,维持结构的稳定性,做出美观的造型,中国的工匠并没有选择借助外物(比如钉子、胶水)来完成连接,而是通过在木材本身上做出合适的造型,再利用结构间的相互咬合而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就叫榫卯,用榫卯结构制作的家具、房屋,可谓巧夺天工,浑然天成。

 图片

我们可以通过动图来感受一下榫卯的精妙:

图片


榫卯万年牢,绝对不是虚名,建于1400年前的山西悬空寺和已经有1000多年历史的山西应县木塔,都是最好的证明。
图片
图片

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之高深让世人震惊,在那个没有省力的电动工具,没有精密的机床设备,甚至连最基本的工具都比较缺乏的年代,中国古代的工匠们,完全凭借着卓越的智慧、精巧的双手,和超出常人的意志完成了这些超乎想象的壮举。当代的我们向他们致敬,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坚持匠心为本,用心做好每一件事。

图片

今日荷花别样红|舒适生活享轻松

微信ID:zg-hehu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