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金刚功细节
2021-12-20 | 阅:  转:  |  分享 
  
练功的注意事项张道长的两个视频要结合看。金刚功中握的拳为方拳,大拇指盖住四指的指甲,如图练习金刚功之前必
须做充分的准备活动,如活动膝盖、腰、手腕脚腕,抻筋、压腿等。练功时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避免扭伤。饭后一小时内不能练。下雨
、大风、大雾、打雷或天气恶劣时不要在室外练习。每节最少做5遍,最多不超过9遍。对称的动作不能只练一边,练完左右对称动作算一
遍。练功前要全身放松、排除杂念、心志专一、意守本体、安静自然。金刚功宜在早上太阳出、未出时面对东方练习;长寿功
宜在晚上静时面对月亮练。若受生活和工作的限制,也不强求。要注意每套功都要从预备式起,练完后要收功。从力度上讲,金刚功讲究内
力、暗力。也就是说整个用力过程,要有连绵不断的平等力和持续性。而不是外力、强力。用自身7-8成力,不要用全力。初学时,动作
不要求规范标准,一般的照动作做,不出大体就行。随着体力和练功动作的熟练,逐步的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和兴趣
,选练其中的一部或几部,或选择动作容易的先练,但每次一定要做预备式,练完一定要收功。练完全套功更好。练功的注意事项
病情严重或残疾不能站立,可坐着练,躺着练。不能动手可以动脚,不能动脚可以动手。都不能动的,可以看别人练,自己用心去想去体
会。或者单练金刚功的第六部或长寿功的第一或第二或第八部均可。练功后如出现呕吐杂质、吐血、尿血、便血、泄泻、汗出如胶等现象时
,精神正常或精力更加充沛,则属正常。如精神萎靡不振或疲惫乏力则要停练。检查动作是否符合要求,进日饮食起居是否失节。习练金刚
功多见下面几种现象:一是嗜睡,这是因为精气神不够,练功后人体自我调节出现的现象,一般持续一到两周时间,因体质差异和练
功勤快与否有差别。二是拉肚子,不同于生病拉肚子,排泄物粘粘糊糊带黑色或暗灰色;虽然拉肚子,但精神很
好,持续时间不长。三是病情加重,感到病灶部位疼痛加剧,这是治病除根的关键时候,要继、续练功攻克它不要怕,经过一段时间
病症会减轻而至痊愈。金刚功推广之后的效果:对头痛、失眠、健忘、过度肥胖、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硬化、胆结石尿
结石、肝炎、肺炎、哮喘、脾胃病、肩周炎、脊椎病、各种眼疾及肿瘤、某些癌症等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青岛一癌症患者练金刚功,累了就
歇,歇了又练,一天练到晚,一个月,胃癌竟然消失。总之,金刚功对祛病健身的效果是非常好的。起式练习金
刚功要用力,一招一式都要用力。金刚功讲究内力、暗力。也就是说整个用力过程,要有连绵不断的平等力和持续性。而不是外力、强力。
起式手掌翻三下也可以,翻一下也可以,但不要太快,注意要五指并拢,要用力,感觉筋在扭转,稍停再翻回来,手热了就做到位了。第
一部1.两胳膊尽量往两边伸长,稍停2.手要猛上翘,用力向外推,像把两面往中间夹的墙推开一样,
稍停。3.手不能离头太远(如下图便可),两手在一条直线上,手掌依然用力4.这个动
作要用力向上伸举,两只胳膊在耳旁伸直胳膊用力向上伸展,脚往下蹬,稍停。5.双手和胳膊向下画弧
之前,要先往正上放抻一下再下来,下来的过程也要用力,好像在向远处用力的画一个弧形。6.这个动作,双臂要伸直,保持水
平,不要往下耷拉坚持3秒钟之后,手腕猛的向下,手指向里勾,抱球下来。第二部1.手向外向前伸出,尽力前伸,五指要并拢
2.双手向上猛提,上身前倾,手掌根部不能分开,特别是画红圈部位,身体不歪斜。第三部1.先是握拳,后是出掌
,不要遗漏了动作2.向上举的手从耳边上去,好像用力托起千斤重物,另一只手用力向下按第四部1.要猛出手,手
尽量向前方伸出,手转动的时候眼神随手动。手举过头顶的时候不用抬头,神思跟着手动就可以。手划弧也是尽量
向远伸展画弧。2.用力撑住稍停,再用力拉弓3.放箭有一个转手腕的动作,不要忽略。放箭的时候依然有
一个伸展的力在里面。1.两只胳膊用力向两边对抻开后,身子和两臂成一条直线,下面的手指向后脚跟,眼睛看后脚跟,稍停,猛翻掌。
2.收的时候两只手依然要用力收回,用身体的7-8成力,不要用全力。第七部1.双手猛向前尽量伸展开出掌。2.双手尽量向
远方伸展画弧。3.上面的手臂始终要伸直并在耳侧,两只手臂成一条直线,向下落到时候有向下的力,还有两手一个向上向前,一个向下向
后对拔的力量。每个人做出的动作可能都不太一样,因为年龄、身体条件等等原因,所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逐渐做到标准。
收功练习后双手张开,五指分开,反复握拳张开。与此同时放松腿脚,可以原地放松跑步或
单脚跳。双臂在胸前交叉,双手向后拍自己的肩膀和后背。双手拍打腿部。不要沾凉水,吃冷食。3.最后手往
回收的时候要稍用力4.手向下推的时候,手与身体之间离开一点。5.两手伸平,尽量向两边伸直,稍停后,好像捧球一样收回。
3.上面的手掌尽量放平,不要太勉强,循序渐进,撑住稍停。手掌立起后,上下用力抻一会儿再收。4.双
手收回要用力,一手用力向下拉,一手用力提。脚跟不离开地面。第五部第六部1.两只手掌心向内,五指伸开,中指相对,左右
手同时向左右横向拉开至劳宫穴在身躯边为止。2.双手稍用力向下按,眼睛向身体里面看下去,注意不是要内视看里面的器官,把身体看做一
个大虚空,因为眼到气到。3.以头带动身体去转动,要慢,两脚不同方向用力踩地,胳膊随着转动。转到正面要稍停再转向后面。4.双
脚不要移动,膝盖不要弯曲。5.转到后面要求看到后脚跟或后脚跟的延长线,不要低头。必须循序渐进,特别是上年纪的人,要慢,能到哪就
到哪里,切不可勉强。注意收功式一定要做,无论您练了哪部都要完成收功式。不收功则散开元气不能归聚,所以必须收功。两手分开后向左
右变垂掌(掌心向内),慢慢向下落,五指并拢,手伸直,胳膊伸直,指向脚,停留片刻,可以真实感觉到气直接上去到头顶,再从后面下去退到脚心涌泉穴,像下雨的雨珠往下走,整个动作不需要想什么,感觉脚底热了,身上没有火气了,收功到位。第八部两手扣紧向下用力,脚并拢,牙齿叩紧,年轻人可以猛向下顿脚后跟。
献花(0)
+1
(本文系明施水阁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