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蜀藩华阳王一系:有明一代唯一一支与大宗长期别省而居的郡王

 镇疆九洲 2021-12-20

在很多人眼里,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个暴君,为了皇权毫不犹豫地对昔日的同袍举起屠刀。可对于他的子孙后辈来说,这位老祖绝对是一个宠子狂魔。端着破碗起家的他深知生活不易,故而在称帝之后,特地通过《皇明祖训》给后世子孙们设计了一套爵位制度,让他们到一定年龄后就可以不劳而获捧上金饭碗。

明太祖朱元璋剧照

明太祖给子孙设计的爵位制度包括王、将军、中尉三阶八等,王爵中的亲王专为皇子所设,是本支宗室的大家长。为方便亲王管理本藩宗室,多数宗室成员与藩王在同城聚居,少部分郡王因某些原因,会与本支大宗别城而居,形成一个独立性相对较强的小宗,比如晋藩的庆成王出居汾州府(今山西汾阳),代藩的宣宁王出居泽州(今山西晋城)。

这些郡王虽然别城而居,但都与本支大宗处于同省之中,遇事还能有个守望相助。可蜀藩下面就有一家奇葩的郡王,居然与本支大宗别省而居,蜀藩封地在四川省会成都,而华阳王一系却长期生活在湖南澧州(今湖南澧县),两者相距在1500里左右。在那个通讯基本靠吼的年代,华阳王几乎就是独立于大宗之外,有个风吹草动想向大宗求个援的是个麻烦。

当然这个现状并不是华阳王一系想要的,实在是自家的始封老祖不争气,铸下大错,以至于到最后不要说连本来唾手可得的藩王爵位没拿到,还因此被当朝皇帝流放到了湖南立足。

不断作死的华阳王

华阳郡国始封君朱悦耀,是蜀献王朱椿次子,生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八月初九,生母金氏,为明太祖第三十四孙。其父朱椿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十一子,母为元末濠州红巾军领袖、滁阳王郭子兴之女郭惠妃,正妃为凉国公蓝玉之女。

蓝玉剧照

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八月,明太祖为安定家族而亲自制定的《皇明祖训》,经过多次修订终于定稿。这部“不可易一字”的朱明宗室最高法典,对后世子孙赐名、封爵、婚丧嫁娶等方面都作了规定。亲王诸子的分封,是重中之重,自然也有详尽的说明:

亲王嫡长子年及十岁,朝廷授以金册、金宝,立为王世子。如或以庶夺嫡,轻则降为庶人,重则流窜远方。如王年三十,正妃未有嫡子,其庶子止为郡王;待王与正妃年五十无嫡,始立庶长子为王世子。亲王次嫡子及庶子,年及十岁,皆封郡王。授以镀金银册、银印。”(《皇明祖训·职制》)

永乐二年(1404年)四月,13岁的朱悦耀被四伯明成祖朱棣册封为华阳王。

明代的郡王,虽然带个“郡”字,然而其封号大都为本支藩王封地周边的县名,华阳王这个封号就源于四川当地的县名。

据《明史·地理志》记载,明代成都府共辖汉州、绵州等六州,成都、华阳、双流等二十五县。其中成都、华阳两县为附郭县,就是常言的“三生不幸,知县附郭”那种附郭,在这两个县当知县的更是“三生作恶”,因为附郭的是省城。

故而“华阳”这个名称,对于知县来说是一个痛并快乐的存在,但对于一个郡王来说,能得此封号,无疑是一种殊荣。可不管怎么说,郡王就是郡王,朱悦耀既是次子,又是庶子,上面有朱椿的嫡长子,他的大哥朱悦熑压着。

华阳县的位置

朱椿喜本身就好读书、做学问,“博综典籍,容止都雅”,有“蜀秀才”之称。在对朱悦熑这个嫡长子注入了了相当大的关注,自幼就给他延请名家大儒,为让他得到优秀的儒学教育。朱悦熑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逐渐成长为一个风度翩翩、温文尔雅的少年郎,广受好评。建文年间,强势削藩的建文帝朱允炆册封这位知书达理的堂弟为蜀世子。永乐年间,朱悦燫多次奉命前往京师朝觐皇帝四叔,给明成祖朱棣留下非常好的印象,深得其欢心。明成祖称赞这个侄儿“端谨重厚,孝友谦和,安荣贵富,式期远大”。

从上到下,一致看好朱悦燫。朱悦耀与他相比就如同萤火与皓月。正常情况下,他这一辈子,对蜀王之位完全无需肖想,在大哥的阴影下当个混吃等死的郡王便好。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永乐七年(1409年)六月,朱悦熑不幸去世,年仅22岁。对这个侄子的去世,明成祖带有几分惋惜,特地“辍视朝三日”(属于亲王薨逝的待遇),并赐谥“悼庄”。

朱悦熑虽去世,可却留有三子,长子朱友堉时年4岁,次子朱友坿时年3岁,幼子朱友壎则生于当年。明朝的继承法则是“伦序继承”,是故他去世后,嫡长子朱友堉成为蜀王的第一顺位继承人。我们知道,中国古代的儿童死亡率是很高的,即便贵为皇族也概莫能外,比如明光宗的七子仅有两人活到成年。朱悦耀本身就不是安分守己之人,现在大哥去世,侄子年幼,不禁起了夺嫡之心。

奈何,故世子朱悦熑竟无一夭折,长子朱友堉按《祖训》被册封为世孙,正式成为蜀王之位的第一顺位继承人。朱友堉为人谦和,颇有乃父之风;而朱悦耀素来“放肆不顺”,不为其父朱椿所喜。以朱椿那精明劲,预示着以正常手段,朱悦耀根本没有夺权的机会。

于是乎,他开始了“作死”的行动。他既不经过朝廷擅自的同意,也不问老爹的意见,竟然擅自将自己的亲信任命为千户,给予相应冠带。

朱椿知道后勃然大怒,当朝皇帝正虎视眈眈地找问题削藩呢,这逆子竟然自己制造把柄。因此急命卫士将朱悦耀押解过来,当庭破口大骂:“你这个禽兽不如的东西!”随即赏了他一百多板子,并打算将其交给朝廷处置。

蜀王朱椿画像

宅心仁厚的朱友堉多次为自己二叔求情,先是让朱椿断了交给朝廷处置的念头,同意自行处置;之后又让朱椿同意将已经被囚禁数月,勒令闭门思过的朱悦耀释放。

悦燿,蜀献王第二子,素放肆不顺,为父所恶。一日檀除所爱卒为千户,制冠带给之。献王闻知大怒,叱卫士捽至庭,骂之曰:'禽犊尔及耶?’杖之百余,将械送于朝。世孙友堉恳求献王自治之,得免械送。犹絷其手足,囚之数月,友堉又屡为救,乃释之。”(《明仁宗实录》)

然而,朱悦耀对此并无感恩之心。

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二月十一,蜀王朱椿薨逝,享年54岁,明成祖给予了非常高的待遇,不仅赐谥曰献,还“辍视朝七日”。

适逢朱友堉这个楚藩世孙被自家四伯祖召往京城,准备在那为他举行冠礼。按照古礼,奉召已在途中而家中长辈过逝,不可返回。故已经出发的他只能继续前行,无法回来给朱椿主持丧礼。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朱友堉这个蜀王府下一代主人不在,朱悦耀这个朱椿子孙中的最长者就可以为所欲为了,他化身小偷,疯狂的窃取王府中的“帑藏、货宝”。

这种事情自来是“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何况朱悦耀本身就不是一个多么聪明的人,只是朱友堉不在没什么人能治得了他。

朱友堉回来后,司职王府宝库典守的官员第一时间就将这事汇报给他。但生性宽厚的朱友堉并不想多生是非,认为反正王府的有的是钱,二叔拿了就拿了,只当是分给他了,因此既没有过问,也没向朝廷奏报。

朱友堉的退让,在朱悦耀眼中却变成了软弱,于是等了十多年之后,这位华阳王终于迈出了夺位的步伐。他学晋藩平阳王朱济熿故事,捏造事实给四伯上疏,诬告侄子朱友堉“悖逆、怨诽十数事”

永乐十五年(1417)正月,明成祖的十九弟谷王朱橞,因意图让胞兄蜀王朱椿的庶三子崇宁王朱悦燇冒充建文帝造反,而被贬为庶人。

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五月,明成祖病重。其第三子赵王朱高燧,勾结钦天监王射成及内侍杨庆的养子伪造遗诏,打算毒死明成祖朱棣,废掉太子朱高炽,未遂。

明成祖朱棣剧照

这一桩桩事刺激的本就对藩王一百二十个不放心,而竭力削藩的明成祖变得越发疑神疑鬼。收到举报信后,明成祖当即召朱友堉进京,《明实录》对此的用词为“敕召友堉廷辩”。这说明他本人内心是偏向相信朱悦燿的,或者说至少是打算借此对蜀藩动手的,当年晋王朱济熺父子就是这个被他搞下去的。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七月十八,明成祖在第五次亲征蒙古回师途中,驾崩于榆木川。此时朱友堉尚在赴京途中,“廷辩”自然无所谈起,蜀藩因此逃过一劫。

流放湖南

明成祖虽然驾崩了,可朱悦耀告朱友堉“悖逆、怨诽”一案还得继续,只不过终审由明成祖朱棣换成了明仁宗朱高炽。

明仁宗在位仅仅八个月,明朝十六帝中在位时间只比明光宗稍稍长一点,这点时间对延续时长276年的明王朝来说仅仅是极其短暂的一个片段,加上他的前后任是大名鼎鼎的明成祖朱棣,和明宣宗朱瞻基,因此这位胖胖的朱家第四代皇帝存在感相对较低。可他历史上却堪称英主,无论是靖难时期的留守北平,还是永乐时期的监国,都充分展现了他的能力,可谓是明成祖征战四方的“后勤部长”;即位后又一改乃父的政策,与民休养生息,开启了明朝最大的盛世——“仁宣之治”

这样一位皇帝自然不会被堂弟的几句诬告之辞所蒙蔽,登基后即派四川按察司副使余信去调查此事。

明仁宗朱高炽剧照

让熟悉内情的当地官员去调查,摆明了就是要真相。结果自然毫无意外,余信给出的调查结论为朱悦燿在诬陷侄子朱友堉,并将两人平时的言行、品性据实上秉,未了还补刀称这些“蜀人老少所共知”。

永乐二十二年十月,明仁宗下旨册封已经洗脱嫌疑的朱友堉为蜀王。

次月,华阳王朱悦燿受召赴京。洪熙元年(1425年)三月,朱悦燿抵达北京。

明仁宗的意思已经表露得很直白,召朱悦耀入京,就是要处置他诬告侄子一事的。聪明的知晓大势已去,面圣之时必然痛哭流涕地表示会痛改前非,以求落个从轻处理。结果这位朱悦耀先生估计不太灵光,在见到仁宗本人之后非但不悔过,反而当面上疏继续喋喋不休地诬陷侄子。此举将明仁宗气得不轻,“啪”的一下径直将他的奏疏扔到了地上。朱悦耀居然还不识好歹地捡起奏疏重新奉到皇帝面前,直气得明仁宗破口大骂,才惶恐而退。

未几,悦燿来朝,又诬奏友前事。仁宗怫然怒抵其奏于地,悦燿俯取复进。仁宗不纳,叱之曰:'嫡庶大分,汝敢干之?诬正为邪,将无鬼神乎?’始煌恐退。”(《明宣宗实录》)

按说,到这个时候就该收手了。可奇葩的是,次日朱悦耀又上奏请求授予成都三护卫指挥、千户、百户的子弟及女户官职,并将相关官职由流官制改称世袭制。目的很明显,在诬告无效的情况下,打算卖好蜀藩三护卫,借此博取三护卫相关人等的感恩,以期另辟蹊径搞掉侄子,实现自己的蜀王梦。

明仁宗对此心知肚明,且他的这一行为也属于僭越。因此再次惹来皇帝的痛骂。

明日。后入奏请授护卫指挥千百户子弟子及女户官。并请以流官为世袭。上曰:'朝廷之制,护卫官当升降者,从王具奏,郡王安得专之?’不听。”(《明仁宗实录》)

明仁宗也是被自己这位奇葩的堂弟锲而不舍的行为搞得没脾气了。事后,对身边的侍从感慨说“鸾枭不可同处矣。” 鸾是凤凰的一种,在古代属于神鸟、祥瑞,这里指的自然是新任蜀王朱友堉,枭又称鸱鸮,俗称猫头鹰,因其夜间出行,叫声难听,被认为是恶鸟,自然是指华阳王朱悦燿。

鸾鸟形象

有明一代同支宗室大都同城而居,蜀藩就是如此。再儒家看来善恶不可并存,现在代表善的朱友堉,与代表恶的朱悦耀同城而居,是为“鸾枭并栖”,如此“必至相伤”。是故他打算将两人分开。

洪熙元年四月初九,明仁宗做出最终裁定。他降旨给朱悦耀称按照亲亲之谊,本当让其与朱友堉共处,然而你这人“情义乖违”,再同处下,去蜀藩迟早会爆发激烈冲突。湖广宝庆府辖下的武冈州(今湖南武冈市)素来“民淳俗厚”,是一处修身养性的“善地”,所以让朱悦耀迁居于此。

对待宗室上,明仁宗无愧于“仁”这个庙号,即便朱悦耀如此冒犯于他,也只是将其打发到武冈州了事,并没有降低其岁禄,还赏赐了他一大堆东西。当然在判决下来之后,朱悦耀本人被要求直接前往武冈州,禁止其返回成都,以防出现意外。至于其家人财产等,明仁宗下旨给朱友堉,要求他好生礼送到武冈州,与朱悦耀完聚,“以尽事叔之道”。

不过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小小差错,明朝的宗藩制度是“宗藩不越疆”,即不同藩王支系之间非皇命,不可私下相见。上年十月,明仁宗早已让自己的十八叔岷王朱楩,迁藩武冈州。明仁宗估计是被朱悦耀的悖逆之举被气晕了,以至于往了此事,亦或者忘了王不见王这条原则,做出了让岷藩与蜀藩郡王同处一城的裁决。

四月二十四日,察觉到问题所在的明仁宗,紧急派人通知已经在路上的朱悦燿改道前往岳州府辖下的澧州之国。

华阳王流放地澧县今貌

宣德八年(1433年)八月,华阳王朱悦燿薨逝,享年42岁,朝廷赐谥曰悼隐,葬于澧州城外大同山北麓。出土的《大明华阳悼隐王圹志》一反歌功颂德的基本原则,对其提出了严厉的批评,称“早膺封爵,而中年有违父教,又谋戕至亲。赖我皇考圣明,徙居澧州,以全宗亲。而今殒于疾。谥法:中年早夭曰'悼’,违拂不成曰'隐’。特遵彝典,赐谥曰'悼隐王’”。能获得这项盖棺定论的评价,可见朱悦耀人品之差。

扶不起的末代华阳王

华阳王朱悦燿迁国后不久,蜀藩大宗也迎来了巨变。

宣德六年(1431年)九月,第二代蜀王朱友堉薨逝,享年26岁,朝廷赐谥曰靖。朱友堉无子,其二弟潜江王朱友坿早在宣德元年(1426年)就已去世,且同样无嗣。故而,蜀王之位由其三弟罗江王朱友壎,于次年按照“兄终弟及”的原则袭封。

朱友壎这位三代蜀王也是一位福薄之人。宣德九年(1434年)六月,朱友壎薨逝,享年26岁,在位仅仅两年,朝廷赐谥曰僖。至此,悼庄世子朱悦燫一系绝嗣。

明制,只要不犯下罪不容恕的大罪,或者这个支系彻底绝嗣,藩王是与国同休的,大宗绝嗣,旁系小宗可以入继。朱悦燫一系绝嗣后,按照伦序原则,蜀王之位应当由居长的华阳王一系袭爵。结果因为朱悦耀的一系列神操作,被剥夺了继承权,生生将本来唾手可得的王位给让了出去。朱椿诸子中老大绝嗣,老二被剥夺继承权,老三、老四早逝绝嗣,结果这个天大的馅饼就砸到了老五保宁王朱悦(劭+火)头上。

成都蜀王府模型

宣德十年(1435年)二月,朱悦(劭+火)袭封蜀王。而华阳王一系只能继续窝在离本宗十万八千里的澧州。面对这个结果,不知道朱悦耀的棺材板压不压得住,他的俩儿子,长子继任华阳王朱友堚,及次子镇国将军朱友壁,在夜色人静的时候会不会破口大骂自己老子。

反正朱友堚对此一直是意难平的。成化九年(1473年),朱友堚以自己生活困难为由,请求朝廷做主,将当年祖父蜀献王朱椿遗留的财物、内使、宫女、官校等,分出一部分给他使用时,特地强调“臣父悼隐王乃蜀献王次妃金氏所生,为第二子。叔父保宁王乃献王宫人所生,为第五子”。这酸溜溜的语调可见一斑。

正应了网上流行的那句“来的时候好好的,回不去了”。因首封华阳王犯错而被流放澧州的华阳王家族,在此生活了233年,先后历经华阳悼隐王朱悦燿—康简王朱友堚—悼康王朱申鍷—恭顺王朱宾泟—康僖王朱让核(追封)—庄靖王朱承爝—温懿王朱宣墡—安惠王朱奉鈗—末王朱至潓,九代九王。王府也从最初的由州府匆匆改造而成,演变为“割澧之半为朱邸”,规模之宏大可想而知。给澧州大地留下了“王府街”、“王府井”、“王府山”、“王府司”等多个历史印记。

末代华阳王朱至潓袭爵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他在位期间大明王朝气数将尽,依附在王朝之上的华阳王府自然也难逃厄运。他的前半生享尽荣华富贵,后半生则历经了明末大起义、吴三桂易帜、清军入关等大事件,不得不颠沛流离。

崇祯十六年(1643年)三月,活动于湖广地区的农民起义军将领“老回回”马守应率军攻陷澧州,朱至潓、知州、中军等皆逃亡。

崇祯十七年(1644年),华夏大地上发生滔天巨浪。先是已经在西安建国的闯王李自成于三月十九攻陷北京,崇祯帝自缢景山,明朝灭亡;四月二十一,又因吴三桂而爆发一片石战役,次日清军正式入关,随即呈席卷之势。

顺治二年(1645年),在清军的攻势下,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南明弘光政权先后灭亡,长江以北大部沦陷。澧州成为闯军势力重要的聚集地及抗清前线。

隆武帝朱聿键剧照

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建立隆武政权后,基于现实考量,在湖广巡抚堵胤锡的建议下,实施联闯抗清策略。朱至漶因此得以重返澧州。

华阳王家族立足澧州200多年,在当地拥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因此隆武帝曾赋予了他极大的权力,让他成为当地的军政核心人物,以便组织力量抗击清军。

1983年,澧县文管所征集到一枚特殊的铜质印鉴——华阳王镇抚司之印。这方印鉴的背面右侧刻有“隆武二年五月初八日给王臣”,左侧刻有“华阳王镇抚司之印礼部造”,说明这方印鉴是隆武朝廷授予的。

镇抚司属于军事建制,诸卫都有设置,有号令军队,藩卫疆土之重任,最出名的首推锦衣卫所属之南北镇抚司。在藩王都被削掉兵权,朱聿键还是唐王时因募兵勤王被废为庶人圈禁的时代,授予一家郡王军权,可见隆武帝对其期许之深。

只可惜这位末代华阳王竟是扶不起的阿斗,一闻敌讯,便如同惊弓之鸟,只知道东躲西藏,又岂能当此大任。

顺治二年,朱至漶藏匿于九溪卫指挥李元亮家。

顺治四年(1647年),明清双方在湖南爆发激战,最终湖南全境几乎被清军占领。朱至漶也被清廷新任分守上荆南道王崇儒擒获,很快与其子一起在武昌遭处决。

华阳王爵位至此断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