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规划小课|江苏省镇村布局规划编制纪略

 geowang11 2021-12-20
留住乡愁记忆 承载现代文明

——江苏省镇村布局规划编制纪略

  江苏省20516个村庄中,规划了集聚提升类村庄15378个、特色保护类村庄4425个和城郊融合类村庄713个。这些村庄是未来江苏省乡村重点建设的支持对象,将成为留村人口集聚和涉农资金项目投放的主要空间载体……前不久,由江苏省自然资源厅编制的《江苏省镇村布局规划(2020版)成果汇编》正式付梓,系统展示了全省乡村空间布局优化的方向。

图片

资料图片

构建“镇村布局规划+村庄规划”的乡村地区规划体系

  江苏省站在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市域县域城镇化发展的宏观视野上,梳理不同村庄资源禀赋和发展方向,编制镇村布局规划,作为分类推进村庄发展、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2019年3月,江苏省自然资源厅发布通知,提出苏北、苏南、苏中各地做好镇村布局规划优化完善工作的进度要求,支持加快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同年4月,江苏厅出台《江苏省镇村布局规划优化完善技术指南(试行)》并建立相应的对口指导机制。2020年8月,江苏厅出台《江苏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指南(试行)》,进一步明确“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的具体要求。同年10月,江苏厅组织开展“共绘苏乡”活动,引导规划师驻镇驻村服务指导。

  2019年,苏北地区完成镇村布局规划的编制和备案入库工作。2020年,苏中和苏南也完成了相关工作,规划成果纳入江苏省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目前,江苏省逐步形成“镇村布局规划+村庄规划”的乡村地区规划体系,正在为政府引导、市场推动、村民主导的各类村庄整治和建设活动,如苏北农房建设和苏南苏中农房改善提供规划引导和依据。

规划编制强化分类引导和差异化资源配置

  江苏本轮镇村布局规划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特点和实际需要开展编制。其中,苏北地区重点为改善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提供规划依据;苏中和苏南地区的规划编制重点是着力提升村庄人居环境品质,支持美丽田园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深入推进。

  江苏各地以县(市、区)为单位,以乡镇为基本编制单元,按照村级酝酿、乡镇统筹、市县批准、省厅报备的程序,有序推进规划工作。规划编制过程中,各地坚持“开门做规划”的理念,引导农民群众参与规划编制全过程,充分保障其知情权和参与权,积极响应农民群众的关切。围绕“人往哪里去”的问题,各地先期开展了农民意愿摸底调查,准确掌握进城、入镇、留乡的人口规模及分布状况。在此基础上,合理确定村庄分类方案,引导农民按照城镇化规律适度集中居住。

  在镇村规划编制中,江苏各地优化村庄分类,强化分类引导和差异化资源配置。考虑到乡村规划工作和政策的延续性,江苏省自然村庄分类从原来的重点村、特色村、一般村等三类,对应调整为集聚提升类村庄、特色保护类村庄、城郊融合类村庄、搬迁撤并类村庄和其他一般村庄等五类。在制定涉农政策、确定资金投放、进行公共资源配置或项目建设时,优先向集聚提升类村庄、特色保护类村庄和城郊融合类村庄这三类规划发展型村庄倾斜,推动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工作协调发展。对于暂时无法分类的村庄,规划采取了“留白”措施,将其纳入“其他一般村庄”,未来可根据实际发展需要进行调整转化。

在“存量规划”理念下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

  江苏既有“江海河湖汇聚”的典型平原水乡特色,也兼具丰富多样的地形地貌和文化差异,近年来相继规划建设了一批富有地域特色的美丽乡村。这一轮镇村规划在深入调查基础上,遴选出4425个特色保护类村庄,进一步重点打造既能留住乡愁记忆又能承载现代文明的美丽田园乡村。

  江苏本轮镇村布局规划要求各地根据地方财力、农民可接受程度、实施可操作性等实际情况,紧密结合农房改善工作需求,在规划中制定近期行动计划,明确近期拟建设村庄的规模、边界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等具体要求,确保规划的可实施性。划定近期村庄建设边界时,强调依托现有山水林田湖等自然边界,避免村庄建设简单机械,并充分避让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为指导村庄(农房项目)规划设计、塑造乡村风貌特色创造良好条件。在“存量规划”理念下,鼓励引导各地积极盘活乡村地区的存量用地、空闲用地和低效用地,鼓励村民在原有村庄形态基础上改善居住条件。



本文由中国自然资源报社微信公众号“i自然全媒体”独家编辑。未经授权,谢绝媒体(包括公众号)转载。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