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子将军”周保中

 漾濞彜乡文学园 2021-12-20

■ 杨亦頔

万物封冻,入眼皆白,天地是无形而庞大的冰体。此时,有浅细的划痕在冰面上延伸,那是一辆军用卡车,它行驶在1946年2月,吉林海龙。雪风是快刃,在他的额间鼻头耳际划下无血的刀口,甚至眼的张合,鼻的翕动,都会引发沙沙的低响。他是东北日报社记者穆青,他此行的目的是去采访在东北沦亡十四年中独撑危局的东北抗日联军统帅——周保中。

两天两夜后,车子停在一个敞院中,这是抗联司令部。刚一下车,穆青就迎撞上一个热诚的拥抱。他端视身前这位威震东北的名叫周保中的将领:身形魁梧,声若洪钟,亲切、质朴。当他听到周保中轻颤的声音:“终于等到延安的亲人了!”双眼竟一片模糊。

安顿停当,采访开始,穆青的笔尖在纸页上走停。故土迢遥,乱世浮沉,铁马冰河,一代传奇将领披风沥雨而来。

沧海浮舟

滇西挤皱的群峦,苍山是大地上的眼廓,天光晕染,洱海眼波流转。大理县湾桥村,现今的周保中将军故居并非原貌,寒门陋舍已在时间的暗角中圮毁,只有无形的精神徽记作为一个确址而存在。

1902年,除夕,逢旧时元日,奚家喜得麟儿,取名奚李元(周保中原名)。

周保中将军纪念馆,栗色画框,写实油画,是写真,也是窥望另一个时空。少年奚李元负囊远行,门上有他手书的对联,门口的暗影中是讷然无言的父兄,远处寒雪未消,只山巅一域极少的暖光挑动了身处黑暗中的人们对前路有限的想象。

谋生、糊口,时局混乱、泥沙俱下,奚李元是一叶舟,被时代的恶浪推打到浩莽无边的巨海中。

1926年,距奚李元离乡已八年,投身军界,它是危崖下的蔽舟,眼前的宦海若有似无。自进学云南陆军讲武堂后,奚李元辗转服役于云南陆军、护国军、靖国军,而在目睹旧军队的腐朽混乱之后,他脱离了军队随商队游历东南亚;山海阻隔,他在惊悉孙中山逝世的噩耗后矢志回国投身大革命。初踏广州,他在友人介绍下见到了大理同乡张伯简(时任中共广东区执委、军委书记),萍水初会却让奚李元生发出了由衷的信任,他向张伯简倾吐了自己汲汲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理想和决心。在与共产党人的频频接触中,身处国民革命军第六军的奚李元对革命有了更深的认识,他在给同学的信中忆及这一段经历:这时不急起直追,努力革命,尚待何时?

1927年4月,上海是倾覆渐至淹没的巨舟,盈目是无尽的血海。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继之宁汉分裂,国共分家,联合战线土崩瓦解。革命危殆之际,奚李元在武汉前线毅然加入共产党,并继续留在第六军中秘密开展兵运工作。次年,中共湖南省委机关遭破坏,奚李元身份暴露转赴上海,未料因夹杂着浓重云南口音的上海话而被军警盘查。空气在仲夏里疾速凝冻,奚李元忽听到旁侧传过的一句闲语:“喂,张警长,今天的戏真叫座,明天还来看吗?”戏,还来!奚李元惊觉这是今天与同志接头的暗语,他立时佯装捂鼻打喷嚏,嘴中自语:“噗噗,不不,不…”顺势将暗号中的“不”字说出。方才出声的陌生人似与警探相熟,近前三两言语就让奚李元解围脱身。这个解救奚李元的人就是初涉上海滩隐蔽战线的陈赓。二十余年后,陈赓被任命为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即是周保中。时境相隔,中间是奚李元求学苏联、抗击外寇的戎马半生。

众流归海,舟行万里,奚李元走到了他人生的分水岭:“九·一八”事变后,时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的奚李元在周恩来的建议下,更名周保中,取义保卫中华。

因他出生于云南,战斗在东北,身为白族人,故又被称为“白子将军”。

雪寒血热

时间回到1945年8月,日军投降。周保中刚刚抵达长春就得到消息,伪满军地下室中有苏军缴获的两件极为特殊的“战利品”。周保中匆至,亲见了那两颗泡在防腐液中的头颅,哽咽默然,泣难成声,他已辨认出其中一颗正是杨靖宇的遗首。这次悲怆的“会面”勾起了周保中对往事的回忆。

1932年,深夜,周保中被派往牡丹江地区发动抗日武装斗争,工作由杨靖宇暂代。临别,周保中对杨靖宇说,与君相处几个月,胜读多年书。他们谁也不会想到,形势的瞬变只在瞬息之间。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红军开始长征,与东北党组织彻底失去联系。横江孤洲、离枝花叶,如果弹尽粮绝、孤军奋战是肤感的冷痛,那与组织失去联系就是彻骨的苦寒。无边无际的雪原,滴落的鲜血是红梅绽开,正如卢沟桥事变引燃全国抗战烽火之前的东北抗联:身任东北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中共吉东省委书记的周保中,在乌苏里江左岸、松花江流域开辟出连缀二十余县的游击区,与杨靖宇为首的南满和赵尚志为首的北满抗日联军形成互为依托策应的“品”字之势。

至暗是1940年的底色。

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口东岸的伯力城,五十五号房间,吉东北满党代表会议,苏联将与抗联建立临时指导和援助关系。会议将要结束时,苏联远东军代表竟提出将抗日联军与东北党组织分开的提案。周保中当即反对: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虽然暂时遭到重创,但是并没有与党脱离关系,依然坚持党的宗旨。此后,周保中六次写下《给中共中央的信》,意通过苏联远东军转递给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而在焦急的等待中,又一噩耗传来:杨靖宇牺牲。第一路军第一军解体,第二、三军减员八成以上。此时,整个抗联总人数仅剩两千余人,滚烫的血滴在冰寒的雪上,渐成了失温的红斑。

身后,还有周保中不忍回看的来路。1937年6月,周保中在一次战斗中腹肠被打出,他伸手将肠子塞进肚中,用绑腿布紧缠后坚持行军。1938年末,周保中在日记中写下:“受日贼河东伏兵袭击,妇女冷云、杨秀珍等八人,悉行溺江捐躯(八女投江)”;“乌斯浑河畔牡丹江岸,将来应有烈女标芳”。1939年冬,周保中遣副官带兵下山寻粮,有两名士兵不堪饥寒,把枪挂在树上后离开。周保中闻知后宣布,他们走了,请同志们决定,愿走的走,只要把枪留下,尽可以去找条活路,就是剩下我周保中一人,也要抗日到底!此后,日伪军愈加疯狂地围剿,抗联主力被迫转移至苏联境内整训,从白山黑水之间到远东密林上空,始终未变的是用殷红热血浸透的党旗。

1945年8月,苏联红军参加对日作战,周保中所率的抗日联军教导旅在顷刻间化作漫天落下的火雨,七百余战士率先杀入国内。七百,是教导旅的主力,也是最后的东北抗日联军。9月,周保中接到一份翘盼了十年的电报:“冀热辽军区李运昌部先头部队曾克林已率三千人进驻沈阳。”抗联首先抢占的东北五十七个战略要地,为中共中央十万大军挺进东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沈阳两天两夜,周保中向中共中央东北局汇报了抗联的情况。时东北局书记彭真慨叹:“在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二十多年的革命斗争中,有三件最艰苦的事:第一件是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二件是红军出征后,南方红军的三年游击战争;第三件就是东北抗联的十四年苦斗。”

春山可望

1946年,东北抗联采访团临行前,周保中将军特意换了一套西服,带着全家邀请穆青到照相馆合影留念。

一别就是十六载。1961年8月,正在北戴河休养的穆青从海中游泳归来,在沙滩上看到一位面熟的老人,近前细看,竟是周保中将军。穆青俯身道:“周司令还认识我吗?”周保中眯眼辨认后摇头:“对不起,想不起来了。”“我是关寄晨(穆青化名)呀!”周保中闻言猛然站起,紧抓穆青的手:“竟是你,我到处找你,就是找不到!”在北戴河的沙滩上,周保中细述了别后的经历。

1946年4月,东北民主联军部分主力联合吉辽军区部队,在周保中指挥下分三路纵队向长春国民党守军发起进攻,首次解放长春。三年后,周保中调任云南省政府副主席,回到了阔别二十五年的故土。

在穆青内心深处始终深埋着一个愿望,因当年时逢解放战争,记录着抗联众多事迹的笔记本在行军作战中憾失,北戴河一遇后,他与周保中相约北京再见,要重记那段峥嵘岁月。

然而穆青清晰地记得那个日期:1964年2月22日,晨,“白子将军”周保中因病逝世。

穆青眼泪悄然滑落,视线模糊,时空逆转,回到1946年2月。那天,穆青停笔后静默良久,脚下的地面绵软如沙,灰尘、脚印、光影、虫豸都是沙上隐现的字迹。他抬头望向窗外,正逢早晨,积雪皑皑耀目,青松巍巍屹立,稍远些,曙色熹微,春山可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