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曾经供职过两家经纪公司,一家是“链家”,一家是“中植系”。很幸运两家都是行业翘楚。很不幸两家掌门人都“英年早逝”。 上一次是左晖先生,这次是解直锟主席。 中植企业集团实控人 【财富与生命】 每当有商业大佬离开,就会有一种论调:“赚那么多钱有什么用,命才是最重要的!” “有啥不如有个好身体,钱不是万能的,但也不能太贪,够花就行” “要钱不要命,金山死后一场空” “有命挣没命花,可惜都留给了后人” “幸亏我没有那么多钱”… 言语中几度唏嘘,几度嘲讽,几度揶揄,几度侥幸。 ”一个人的看法,往往是内心对于外部世界的镜像。” 我猜大部分讲这种话的人应该还在财富与生命的交换间疲于挣扎,精神方面比较贫瘠,物质方面也是匮乏的。他没有参悟透生命与财富的关系。财富和生命在他眼中是“二元对立”的,所以他才会得出这样结论:“要想富有,就应该短命”,这是为了富有必要付出的代价。 仿佛生命的这场奔赴是以财富为终点的。仿佛人生善终的唯一标准就是临死之前的“千金散尽”。他永远以为别人是因为处理不好“财富”与“健康”的关系,才贪婪至死的。他永远以为别人是没有精力消耗完巨额财富,才被迫遗世的。他永远以为自己身体的安康,因为看透了财富的玄机放弃了追逐,才如愿以偿的,而不是无能。 生命的确很重要,但是生命的美往往不在如何小心翼翼的活着,而在于如何轰轰烈烈的离开。 这是你生命“轻贱”的理由。 【财富与思想】 柏杨曾经说过一句话言犹在耳:“国人的柏杨曾经说过一句话言犹在耳:“国人的思想到达荣华富贵这个层面就再也上不去了”。言语中有讽刺,有蔑视,更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悲叹。 是啊,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对于生命的审视只剩下了“现世回报”“荣华富贵”“得失与否”,我们的眼中再也容不下生命的其他绚丽和多姿。 一切不创造财富的行为在生活中都被阉割了,一切快乐的建立也都在于“兼收并蓄”“左右逢源”,我们活成了一个个相似的个体。 这是你思想“低洼”的薄处。 【财富与人性】 或许人性最大的恶真的如胡适所讲:恨你有,笑你无,嫌你穷,怕你富。我们总能从其他人的不幸中挖掘到自身的“幸运”,在你来我往的比较中,自我安慰着“稳稳的幸福”。我们总能从自身的幸运中,影射他人的不幸,在左顾右盼的审视中,窃喜着“人无我有”的优越。 我知道,在今天这样一个充分竞争的社会,有质量的活着很难。大佬难,蝼蚁更难。但是,如果真的活不出质量,至少活出个性,活出眼界,活出层次,不论为某种论调的“囚徒”。 生命之美,难道不应该就是求同存异么?我们的快乐如果非要建立在他人的不幸之上,是可悲的。 这是你人性的“丑陋”姿态。 【财富与快乐】 马云在公开场合说他对钱不感兴趣,这句话我是信的。 我们都知道,人的快乐分成两种:消耗型和创造型。消耗型的快乐以消耗和占有为乐趣,比如饱腹一餐美食,装扮一身精致,共度一夜春宵,偶发一笔横财…这个世界99%的人是以此为乐的。但是这种快乐的满足非常的短暂,下次必须用更高级的“消耗和占有”去覆盖,才能获得更多快乐。 但是这个世界上还有1%的人是以创造为乐的,他们创造组织,创造岗位,创造发明,输出价值,虽然在过程中积累巨额财富,但是不沉迷而是不停的赶路,闯过一道又一道难关,创造一个又一个辉煌,同时成就身边无数的个体和他人。相比于声色犬马,他们深居简出,日复一日精进所长,苦行僧一般的执着。我们以为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实际上却是乐在其中。 这是我相信马云不爱钱的理由。因为通过创造获取快乐的人,财富只是实现目的的工具,但是不是终点。普通人爱钱,爱什么?爱钱背后的无限支配,钱背后的为所欲为,钱背后的放纵快乐。可是一旦如此,当你得到钱的时候,你就会止步于此,就不可能再源源不断创造巨大的价值。所以如果是这样,马云拿到第一个1000万的时候,第一个1个亿的时候,就应该像普通人一样,去挥霍无度,去潇洒自由。 如果你能理解“财富”与“快乐”的这层关系,你会相信他的所言。 这是你时常“不悦”的根源。 写在最后: 每个人的一生都有两次死亡,第一次是生理上的死亡,第二次是被活着的人遗忘。至少在我来看,二位从未远离,会偶然追忆,时常提起,久久响彻。 |
|
来自: 大蚂蚁2011 > 《健康运动医药生活烹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