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战学】齐 鲁 印 象

 西岳文化 2021-12-20

作者\张战学

齐 鲁 印 象

日照见闻

日照其所以有名,因了网上的一个段子:地方为宣传需要,在地界上立了一块标牌,前书“欢迎来日照”,后书“再次欢迎来日照”,日久风刮,“照”字均不知去向,某君前往视之惊讶,回途又见,忍俊不已,慨然曰“日照真大方”。这是个新兴且充满活力的海滨城市,秋爽、洁净、活力,是24日抵达后的感觉,于黄昏先感受海风的沁叡,海滨大道贯穿沿海景区,从董家滩入,满眼海风习习,浪潮微涌,于濛濛海雨(天阴云低,海潮涌动,点点雾滴,撒落身庞,姑且称作海雨)体味大海的意蕴,滋润的感觉。

在享受一顿不算丰盛的海味晚餐后,夜宿渔村农家。窗外云层波澜,有如白昼,远处码头隐约灯火,虽无月,但也似关中有云月的晚景,心中预期着次日的海边日照。晨明起天低云罩,海边观日的期望不能实现,于是奔忙于市中心的日照大厦、中铁一公司间忙完手头的公干。10时后重到海边,再见董家滩李家夫妇,浴场早已有勇者入水。四人者脱去衣裤,开始拥抱大海,细沙捎痒着脚心,向波浪汹涌中走,涩水沁润着胸膛,于浪头前扎一个猛子呛着喉咙的咸涩,任海潮把我们的身躯推搡着来去。游向深处,一拨一拨的潮头涌来,我在浪头跳舞,冲过一浪接着又来一潮头,海浪、海潮始终在我的眼前,遮住我的双眼,高过我的头颅,无形中增加戏水者的恐惧。戏水之余却欲前寻“美”景,沿万平口浴场踩沙南行,任浅浅的海潮漫过脚掌,稀稀洒洒的游人或浴者点缀在大海边,色彩斑斓,裸者众多,入眼堪称美者有限。不时冲上沙滩的贝壳、海螺,激动着拾贝的青春男女。有将婚者身着白纱,在海天之间欲留美好的记忆,作着海誓山盟的憧憬。万平口一块石雕,峙立在海边广场,如一勇者在雄视前方,远远的北望是桃花岛在近海飘摇,在南边就是日照码头繁忙的海港。林立的楼厦、宽洁的马路、海村的草木,更显日照的大气、特别,绕城三周,以作惜别,于街市购些日照的雪青茶以馈赠亲友。

之青岛与崂山道士

人车同坐渡轮在青(岛)黄(岛)之间海航后,黄昏抵青岛客运码头。大家顾不上吃住先到外滩扫描一番,穿九州路巡望青岛湾,海边回澜阁灯火阑珊,栈桥金碧辉煌,右群楼高耸,左林木葱郁,海滩有浴场夜卖的摊点,更多的是在栈桥上,海产的珍珠、贝壳、海螺,珊瑚礁不辨真假,算卦、测名一派繁华。远处海岱,婆娑丛影中隐约串串眨吧的眼睛,不是渔家的灯火。

晨起再达海边,虽是阴云天,有晨游者或水中戏水,或沙滩慢跑,活动筋骨多是老者,远望栈桥与回澜阁不现昨日神秘色彩,岸边亭台、花丛,这是青岛第六浴场,浴场设施齐备,环海边排列着青岛第一、二、三众多的海滨浴场。

驱车沿海边东行,万泉湾、石老人海,葱郁的树丛、典雅的小楼挤入眼帘,鲁迅公园、海洋极地世界隐藏在沿路,海尔标志、螺旋城雕就在海滨开阔处。崂山路拾一王姓“野导”,不时地解说中把我们带到目地-海上名山第一崂山。购票进山,在青蛙石观海,崂山湾面对黄、东海,碧水滔滔,海宇苍茫,云气岚光;海边礁石嶙峋,飞涌片片浪花,鹰鸟翱翔,盘旋低空,绝然不同于此前浴场所见海之胜景。不需乘索即达太清宫,崂山太清宫是道教重地,演绎着“崂山道士”的故事。庙观、亭台,神龛、香炉,文昌殿、三皇、三官、三清殿历史悠远;古树名木遍地生根,耐冬、黄杨、汉柏、虎皮松,以银杏最为多见、有名,银杏又名白果,成长树龄千余年,一株名曰“降雪”;又见龙头榆,虬身蓬盖,该为榆中老翁。缠绕柏树的藤开着艳红的花,三代同堂的再生枯树,互为依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拜斗台下海印寺遗址,经王导的口讲述着唐宋时本土教与外传佛教激烈相争的逸事,其更是当时宫廷政治力量角逐的佛道现实体现。神水泉外是清幽的竹园,林径宛转,茂竹修身,是为全真道教天下第二严林,进出无不心清气爽,出门抬头,坊额石刻“阆宛圣德”,为结束太清宫之行划上句号。

继续沿山公路走黄山嘴、青山村,渔村入眼,岛礁沁心,聚落溪成瀑水,方饱客人眼福,筑峡湾成海港,便渔人生产。于青山太清茶园静静地品味着青山人泡制崂山茶的清醇,崖下垄坎则是碧青的茶树,山青茶馐,意味深远。

2007年9月23-28日,因工作的关系,去了齐鲁大地,沿高速经郑州、连云港至日照,绕青岛、达泰安,瞻泰山后,经兰考返回,途中停留四市(郑州、日照、青岛、泰安),近乎把胶东半岛南部转了个遍,,胶南也与我留下较深的印象,为山东齐鲁之行的记忆。


作者简介:张战学,网名华岳青晨,法官,诗人,作者,行者,渭南作协会员,《作家前线》签约作家,曾用华山长涧客等作文学追梦人,创作散文、诗歌、小说等,行迹遍布九州,有《法悟》,《途说》、《行走的歌》结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