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3月,晋察冀军区第六支队司令员兼政委邓华率部向平西地区挺进,途经涿鹿县南山,打垮了反对抗日的地方武装,到达谢家堡村,召开了谢家堡、矾山一带有地主、绅士参加的群众大会,宣布在谢家堡建立宣(化)涿(鹿)怀(来)联合县,并成立了联合县抗日民主政府。郭永明任工委书记、王巍任县长。随之又建了昌(平)宛(平)涞(水)涿(县)联合县,形成了以宛平县八区斋堂一带为中心的平西抗日根据地。1939年2月,根据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的指示,在平西地区建立了中共冀热察区委员会,同时组建了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冀热察军政委员会,肖克任司令员,马辉之任区党委书记,统一领导平西、冀东、平北地区的抗日斗争。5月,成立了中共平西地委。平西抗日根据地,东起门头沟,西至张家口,北临平绥铁路,南接紫荆关。包括当时的宛平、房山、涞水县大部、涿县、昌平、涿鹿、怀来(南部)、宣化、蔚县、怀安、阳原等县,面积约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0万。其境内山高河多,地势险要,是京畿战略要地,是晋察冀边区开辟平北、冀东的主要交通线,又是输送北平爱国学生和青年到抗日根据地的接待处,北平大批优秀爱国青年从这里走向抗日前线。 在张家口抗日根据地发展的过程中,日本侵略军时刻都在调遣兵力对根据地进犯。1938年4月日军在宣化、蔚县、广灵、暖泉、西合营等增驻了独立第二混成旅团的第三大队。1938年9月9日,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出师桑干河一带,击溃自大同来犯之日军600余人及援军500余人。同日在广灵附近八路军与日军激战,毙敌100余人,其中包括日“蒙疆驻屯军”司令长冈宽治少将。10月20日,八路军在察南冯家沟伏击由张家口开往灵丘的日军汽车队,缴获汽车25辆,毙敌10余人。日军为了尽快摧毁抗日根据地,日“蒙疆驻屯军”配合日“华北驻屯军”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多次“扫荡”。1939年11月3日,日军600余人由迁村宽吉大佐指挥向涞源的白石口、雁宿崖进犯,遭八路军包围,经一整天激战,迁村宽吉大佐在内的500余人被歼,仅有少数逃窜。雁宿崖日军被歼后,日“蒙疆驻屯军”总司令兼独立第二混成旅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决心报复,亲率日军1500余人,由张家口增援再入雁宿崖地带,企图寻找八路军主力决一死战。日军指挥所设在距涞源城20公里的黄土岭。被八路军迫击炮击中指挥所,阿部规秀被击毙,并歼灭日军900余人,时称“黄土岭歼灭战”。日军称阿部为“名将之花”,却凋谢在中国的山野中。 1939年12月,八路军得知日军由张家口向涞源运送武器和其他军用物资,便派717团和蔚县抗日政府协同伏击敌人。他们选择日军必经之险要地带飞狐峪里的明铺村。日军梦想借夜间不易发现之时,偷过飞狐峪。当日军38辆汽车进入伏击圈后战斗打响,35辆汽车被击毁,200余人被击毙。缴获大炮1门,机枪11挺,步枪181支,大米、罐头等物资一批。 1940年,为了粉碎日军对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连续“扫荡”,八路军总部决定向日军占领的交通线发动一次大规模的战役。参战部队达105个团,后称“百团大战”。9月部署在涿鹿县境内的冀热察挺进军第九团、宣涿怀县大队,攻打了涿鹿南部石门、倒拉咀和蔚县吉家庄、桃花堡一线的日军据点和阻击宣化、张家口向涞源、灵丘增援之敌。9月22日日军又调集100余人、伪军300余人,向八路军九团驻地疯狂扑来。激战到深夜,歼灭日伪军100余人,缴获重机枪3挺、轻机枪5挺、各种长短枪100余支。 张家口地区,南有蔚涿大南山,北有大海陀山,中有蔚涿宣山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部队和地方工作团相结合,在山区和敌人统治薄弱的地方,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中粉碎了日军“扫荡”,根据地逐步扩大,成为游击战争的依托,成为保存自己、发展自己、消灭敌人的战略基地。蔚县南山根据地与平西、平北根据地,互相支援、互相配合,把抗日战争逐步推向全区。在根据地建立了工人、农民、青年、妇女等为抗日政府和部队送情报、抬担架、护理伤员、做军衣、做军鞋、送军粮的抗日救国会;建立起有正规主力部队、县大队、武工队、区小队、村自卫队的抗日武装力量;建立了能站岗、放哨、查路条、捉奸细的儿童团,建立了县、区、村各级抗日民主政府,组织人民开展民主建政和生产支前等活动;同时在根据地建立各种学校,加强文化教育工作,培训师资,粉碎日寇奴化教育及文化侵略。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神圣的民族抗日斗争轰轰烈烈的展开,八路军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接连不断地取得消灭日伪军的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