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难忘知青岁月
2021-12-20 | 阅:  转:  |  分享 
  
难忘知青岁月今年国庆中秋节,我和夫人黄晓英从深圳回老家湖南郴州度假。10月6日,原郴州市委副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李世伟夫妇在郴州国庆南路帝都
海鲜酒楼321厅设宴招待,郴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段太林夫妇、原郴州市人民武装部政委、市城市管理局党委书记资柏成夫妇、郴州市委宣传
部原副部长、郴州市农校校长黄义彪先生等出席宴会欢聚一堂,回忆工作学习生活往事,展望新时代美好未来,对酒当歌,共叙友情。谈到当年知青
生活,李世伟书记深有感触地说,他从1964年10月上山下乡到1974年10月招工进城,从衡阳下放到郴县板桥农村生活了整整十年。知
青生涯的酸甜苦辣,只有当过知青的人才有切身体会,不可能用非黑即白的机械思维来肯定和否定当年的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一百个知青就有一百种
不同看法。他的知青生涯和许多知青又有所不同,广大知青是特定历史时期造就的特殊群体,过早被剥夺了升学或就业的机会,而走进艰苦的农村谋
生。而他却在此基础上又叠加了一副养家糊口的家庭重担。1968年11月,他的父亲因所谓的历史问题不堪忍受当时的逼供信自绝于人世。从此
,母亲,妹妹和弟弟就陷入了苦难的生活。每天就靠母亲给人洗衣服,糊火柴盒赚钱度日。即便如此,也摆脱不了当时极左路线的伤害。李书记深情
回忆说,1969年4月,他的母亲妹妹和弟弟被所谓动员上山下乡,准备安置在衡山县的某公社。风云突变,下乡已五年的他就面临两个残酷的选
择,要麼设法让母亲弟妹到现在插队落户的地方来投亲靠友,要麼他第二次上山下乡,从已插队的地方到母亲即将被安置的衡山县某公社投靠母亲弟
妹。当时,真是雪上加霜,走投无路,其情之凄,其景之惨,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所下乡插队的生产队伸出了援手
,朴实的农民用他们的善良和包容,在他人生最困难的时候,帮了他一个终身难忘的大忙,他们顶着压力,破例接纳了三个与他们毫不相干的人。从
此,他和母亲弟妹,就成为生产队新的一户。母亲和弟妹来了以后,李书记就成了家庭的主要劳力和顶梁柱,二十岁的小伙子,猝不及防什么都不懂
就这样挑起了家庭重担。养活母亲,带好弟妹就成了他新的生活动力和奋斗目标,凡是脏活累活苦活,只要工分高的农活就争着干。繁重的体力劳动
,沉重的家庭负担,将来如何怎么办等等,常常使他夜不能寐,泪湿枕边。但我时刻告诫自己,再苦再累你也不能垮!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李书
记暗自发誓,将来如有机会,一定要报答善良的父老乡亲,一定要报答这个有情有义的小山村!李书记深情地告诉我们,为了更好的安居,期望在农
村有个好的奔头,他们全家还精打细算,多方筹钱,在生产队买下一厢简易住房,中间土砖隔开,一边住房,一边灶房。住房横樑上撘上几块枫树板
,造成所谓阁楼,男住上,女住下,四口人就这样挤住一起,为长期扎根这里做了打算……。生活改变着我们,我们也改变着生活。我们这四口之家
很快变成了当地一个地道农户,出工收工,养猪养鸡,上山砍柴,下田耕耘,劳作四季......李书记满怀激情地说:也许是命运之神的眷顾,
说来也凑巧,1971年春节刚过不久,当时郴县四个面向办公室的同志到各公社检查知青工作,听说我一个知青还带着母亲和弟妹一起生活,特意
要来看看我。在我们那窝居的斗室里,他们无意间发现我写的日记和读书笔记,大为惊讶和赞赏,并把它们都带了回去。几天后,他们再次返回,要
我把下乡几年来的心得体会整理一下,写一个材料给他们。于是,我把下乡以后的经历感受,拼搏体会以及独立思考的一些想法,汇集于笔端,写下
了一篇题为毛泽东思想的光辉照亮我前进的道路的文章。不久,县委政治部加长篇按语向全县各公社下发了我的学习体会文章,要求组织知青学习。
后来,湖南新闻广播电台前来做访谈节目,再后来,我作为知青代表参加了湖南省青年工作经验交流会......五粮液美酒助兴,李书记夫人还
兴致勃勃地介绍了她当年青春少女与李书记英俊小伙子相遇相识相知相恋相爱的烂漫故事……。李书记难忘的知青岁月,打动了我们每个人的美好心灵……2020-10-6湖南郴州
献花(0)
+1
(本文系新用户09389...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