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麋鹿国画馆—新手画国画时最容易犯的三大错误!

 不曾忘记 2021-12-20
很多退休闲福的中老年朋友们都爱上了画国画,看到国画大师们挥动笔墨就可以画出栩栩如生的花鸟画、神态丰富的人物画、恢宏大气的山水画……
你是否也想像他们一样提笔成画呢?但是初学者在学习国画的过程中,总会进入很多误区。我为大家总结了以下3大误区,帮助大家少走弯路!

1、急于求成,妄想一夜成画


很多人在画了几张画后就说:“太难了,画不好,那有没有什么方法能让我1秒学会国画?”想走捷径,不想下苦功夫,还想有所成就,这就是初学者在临摹学习阶段,普遍都会存在急于求成的心理。

古人云:“习画者识字不读书,不解画理,难医俗目。”中国画发展到今天,传统技法、新技法以及当下社会上有些不规范的表现手法五花八门,让人眼花缭乱,无从下笔。

当然,现代人的审美目光不能一直停留在旧时代,因此就中国画而言,古人的审美和传统笔法让现代人学起来感觉似乎有点“沉闷和枯燥”。
这恰好是现代社会许多人常见的浮躁之心所导致的,所以在当今绘画作品中似乎少了许多古典作品中的“清气”和“静气”。

  人一躁动就想走捷径,超越不了就想绕开它,读不懂就想否定它,喜欢就一味的模仿,这就是现代人的“快速”成就自己的愿望。

实际上这是对古人或前辈大家艺术思想的无知和无畏,是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和中国美术史论在认知上缺乏深研与了解。
众所周知,中国画的笔墨程式中最绕不开的就是线条,即六法之首条“骨法用笔”,这也是我们学习中国画传统笔法绕不开的必修之课。所以学习现代技法,必须先研习传统,切忌急于求成!

2、以描涂抹代“写”

初学者在作画时总是觉得这里颜色浅了,那里画歪了,就用沾了墨的毛笔在宣纸上东涂一下,西描一笔,那么这样做有什么坏处呢?
描者,笔无起伏收尾,也无波折顿挫,根本谈不上笔法;涂者,只能看到墨看不到笔,也就是墨中无笔;抹者,即横拖直拉,甚至将笔倒置于纸上,并非笔为人运,乃是人受笔牵。
其次,描、涂、抹会让画改变本身原有的形态,让画变得犹犹豫豫,一点也不恢宏大气。运笔需要注意气势的连贯,前人提出要“意到笔不到”“笔断意不断”……
下面,小编以牵牛花为例,给大家展示一下正确的国画画法。画国画最重要的就是运笔和运墨的风骨,正确的画法应该下笔利索,笔墨运用连贯且有力。
总的来说,运笔的轻重、疾缓、强弱、提按、正偏,都会使线条产生各种奇妙的变化。可见“用笔”是画好中国画的首要条件,这也是画家去表现质感、明暗以及情感的重要手段,那为什么名家大师们把画称为“写”而不是“画”呢?
因为“画”是指临摹具体对象的外在形态 ,而“写”才是画家的主观感受与表达,因此我们称中国画要有“写意精神”而不是“画意精神”。写则活,描则死,更不能绕开用笔的线条去模仿笔墨以外的东西。

3、不懂变通之法,一味模仿

初学者在模仿名家画作时,完全按照范本来画,确实可以画出很“像”的画,但只是形似,难以动人。
究其原因,是因为画家在作画时往往以书画艺术表达主观感情,而初学者在临摹时只注重了画的样子,而不去深入研习画家作画时的心境,自然无法打动人心。
古语有云:“遍临传统,转益多师“,这句话是要我们师古人,多研习历代名家不同风格和不同表现技法,吸取精华,加以变通与运用,最后形成自己个性化语言和个人风格。
《易经》讲:变易,简易,不易。“变”才是不变的易理。中国人的大智慧是虚事实做,实事虚做,不懂得中国文化的核心思维,研习中国画是很难有大进步的。
清代“四王”的画作中常题有“仿某某”“摹某某笔意”等,其实清四王在临摹仿古时也有变通。其艺术思想大致受董其昌的影响,集传统技法之大成。作品虽趋于程式化,但也融入了个人的风格。
许多初学者表面上勤于学,但对传统技法却疏于研究,学而不思则罔,即使学到了一些现代技法,也依然在现成的技法上“继续临摹”!

如果一直在模仿的道路上原地踏步,终日临习,那就始终不得要领,学不会国画的精髓。最后只能落入前人“窠臼”不能自拔的地步!这便是习画者最大的一个误区。

新手小白一定要避免这些误区哦,欢迎大家与我多多交流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