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油画艺术发展了六七百年时间,这过程中诞生了许多种画派, 而且西方油画引进中国也有100多年时间了,但是有些人却不会因为油画复杂多变的风格,而改变自身的审美态度和观念, 比如,当代画家潘鸿海,他曾这样说道:“中国有中国的审美,要画中国的油画,就必须要接受中国的审美。” 潘鸿海油画 我们稍微想一下,潘鸿海说的这句话有没有道理呢? 其实,当今的油画艺术已经不分西方还是东方了,也没有法国油画、意大利油画以及中国油画之分了, 油画艺术已经成为了世界绘画,没有区域文化之分,首先是因为油画是图像艺术,不需要语言不需要文字,其次油画是以色彩为载体, 潘鸿海油画 如果油画艺术和戏曲一样的属性,那么绝对不可能在世界各地如此广泛地传播。 正因为油画不需要语言(说话的语言),不需要文字,所以全世界各个地方的人都能轻易接触, 更何况,全世界的“色彩”是一样的,这就是油画艺术没有区域文化之分的原因, 换句话说,油画艺术的审美,也没有中国审美与西方审美之分, 潘鸿海油画 从这个角度来讲,当代画家潘鸿海说的“中国有中国的审美,要画中国的油画,就必须要接受中国的审美。” 这句话是错误的,或者说不够客观。当然了,我们同样可以为其“自圆其说”, “中国的审美”等同于“中国的思想观念”,要画中国的油画,必须接受中国的传统思想观念, 从这个角度来讲,当代画家潘鸿海说的话,是有道理的。 潘鸿海油画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传统思想观念是“凡事不能抽象,表现要含蓄,不能太直白。” 因此我们看到潘鸿海笔下的女人油画,画风写实,不带抽象,画中女人的神态“欲言又止”, 显得含蓄却又不失落落大方,值得注意的是,这“落落大方”不是任何人物的思想表现很豪放的意思, 潘鸿海油画 而是举止端庄优雅、自然随和,已经褪去了古代女人的那种固守。 从形态来看,潘鸿海画中的女人的身躯骨骼要显得瘦小一些,不像西方油画中的女人那么健硕壮实,而是娇小玲珑的样子, 不过,体态依然丰腴,画中的女人几乎都是江南女子,身材没有北方女人那样的高挑, 潘鸿海油画 整个画面的色彩效果显得比较清新有光泽,我们可以看到清晰的笔触, 但又不是很粗糙,也不是特别细腻,这样的效果,能将人或物的样子真实地还原出来, 没有刻意夸张人物形态,没有添加任何的想象细节,现实模特是怎么样,画作中的女人就是怎么样子, 潘鸿海油画 当然了,自然光线照射下的人物形象和独立的真实人物形象是有所区别的, 不过,画家还是将自然光线照射下的人物形象表现了出来,虽说没有照片那样逼真, 但是形神兼备,尤其画中女人穿着肚兜的样子,让整个画面洋溢着浓浓的古典韵味,所谓“古典”, 只要带有过去时代的物件或场景的装饰,便可以体现出来,前提是要用写实的手法, 潘鸿海油画 当代画家潘鸿海笔下的女人油画,内容场景丰富,比如那些群像画中的女人, 她们虽然神态各异,但是却不是独立存在于画面中,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 意思是说她们身处在同一个环境下,只不过各自的性格不同, 因此受环境影响的情绪存在不同,但是她们共同形成一个“喜怒哀乐”的完整画面, 潘鸿海油画 是画作共同的主体,我们千万不要认为在一幅群像画里面,主体是特定的某一个人。 画中的所有人都可以是画作的主体,那些风景静物是充当背景。 对于只有一个女人的油画作品,画面内容同样丰富, 比如女人在刺绣、在梳妆、在观光,每个神态表情、肢体动作都是那样的娴熟自然,非常真实。 潘鸿海油画 欣赏潘鸿海笔下的女人油画,我们似乎被带到了画中的场景处,沉醉在画中的江南水乡处, 同时也感受到江南女子的纯朴、美丽,整个画面充满着浓浓的“年代感”, 勾起了很多人儿时的回忆,面对霓虹灯盛行的繁华都市, 更加体会到过去时代的那种安逸雅兴的可贵,无论是人,还是物,都令人陶醉,与此同时, 我认为画家的写实女人油画中散发着浓浓的浪漫气息,也感受到画家是用作品来表达对社会、自然、现实的各种真实的感受, 而各种感受都显得很真实很质朴,就如同画中的女人一样真实而纯朴,有古典韵味又有现实风情。 ![]() 潘鸿海油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