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史学家对蒙古军队的描写极为夸张:“匝儿纳黑居民,不知天命的幻化,看见战骑堵塞四郊,马队扬起尘土把天空变得漆黑如夜。” 我们知道,蒙古军队向来不是以数量取胜的,所以绝不可能堵塞四郊,漆黑如夜。正如“黑云压城城欲摧”一般,这段描写,显然是匝儿纳黑居民内心深处的恐惧的反映,在恐惧的驱使下,他们躲进城堡,紧闭城门,虽然有意进行抵抗,但却失掉了抵抗的勇气。 降,还是不降,这是一个问题。 根据惯例,成吉思汗先礼后兵,派答失蛮哈只为使者,进城通知蒙古军的到来,劝他们投降,和以往一样,匝儿讷黑城民发生了分歧。有些人主张斩其来使,以示抗战之决心。 眼看性命难保,答失蛮哈只立刻高声对市民们予以祸福:“我,答失蛮哈只。是伊斯兰教徒所生的,奉成吉思汗之命来当使者,要把你们从死亡的深渊中拯救出来。成吉思汗已经带着大军来了。如果你们想抵抗他,他在霎时间就会使你们的城堡变为荒漠,使原野上的血流向阿姆河。如果你们听我的劝告归顺他,你们的生命、财产就可获得保全!” 还是那句老话:“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成吉思汗的使者绝对不是盖的,忽悠人的水平相当之高,市民们感到,这位使者真是太善良了,说话是如此真诚,处处为他们着想的。于是有人站出来说道:“面对着成吉思汗亲自统率的几万大军,少数人的反抗也是无济于事的。阻挡他的通行并不能阻止洪水奔流,靠我们腿的力量,也不能减轻或止息地动山摇。” “没错。”有人接着说:“选择和平有好处,接受劝告是有利的。” 看到群众的情绪开始缓和,答失蛮哈只趁热打铁:“既然诸位愿意纳城请降,就和我一起迎接成吉思汗吧。” 这是又有人提出:“谁能保证我们不受伤害呢?” 答失蛮哈只立刻将手放在胸前:“我以真主的名义起誓,如果有人受到伤害,报应将落在我的头上。”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去不去你看着办吧! 这样,城中的首脑人物才站了出来,派遣代表团带着礼物去见成吉思汗。当他们到达成吉思汗的营地时,发现成吉思汗已经很不开心了:这帮人让我等得太久了,干脆把他们杀了了事。 幸好就在此刻,代表团跪倒在成吉思汗面前,请求宽恕,成吉思汗发现他们真心来降,这才免他们死罪,和颜悦色地抚慰他们。然后,成吉思汗发下一份诏书,要求所有城民都到郊外去,城墙和护城河被夷为平地,青壮年被征发到'哈沙儿'队中,余下的人则听任他们回家。 由于这座城没有遭到屠杀,人们给它取名为'忽都鲁八里',即'幸福城'。 有时候,幸福,仅仅是能够活着。 离开'幸福城'后,成吉思汗派答亦儿为前锋,前行开道。当地有个突厥蛮向导,很熟悉大道小径,他领蒙古人走了一条很少有人走的道路,使蒙古人很快进入讷儿城境内。从此,这条由“幸福城”通往讷儿城的近路就被称为“汗之路”。 讷儿城,就是今天乌兹别克斯坦的努腊塔。这是少数没有遭到破坏的城市。 当蒙军接近讷儿城时,途经几座园林。他们在夜间伐木为梯,第二天骑着马,抬着梯子,行军异常缓慢,以至于讷儿城头上的守望者以为他们是商旅。 老大,说你白痴你别不高兴,你见过那么多人组成的商队么? 等到前锋部队来到城下,大家彻底傻眼了。 _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