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战传奇:法国人42天就投降,为何还能成联合国五常?

 以史为鉴v 2021-12-20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前段时间,法国人可以说在世界上丢了一个大丑,本来和袋鼠国谈好的潜艇合同被漂亮国一个背刺,直接给撬走了。还在一头懵逼状态的马克龙发了条短信询问袋鼠总理,竟然被对方泄露给了媒体。

图注:马克龙短信曝光

可以说二战结束七十多年来,法国就没有这么屈辱过!

话说回来,在日常乳法的互联网上,各种法国二战投降的真实段子是层出不穷。

但是许多人都不太清楚,为何还没有苏联一栋大楼坚持时间长的法国最后却能够跻身联合国五常?这是哪里出了问题?

本期@以史为鉴 就跟大家简单聊聊法国人是如何在二战后成为五常的。

关于联合国最早的规划是在1941年8月,当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跑到大西洋上美国重巡洋舰“奥古斯塔号”上,和美国总统罗斯福俩人开了个小会,鼓捣出一个《大西洋宪章》来,这个《大西洋宪章》就成了战后联合国的基础。

那么为啥会在1941年8月的这个时间,由英国和美国两个国家提出呢?

主要是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刚刚喘过一口气的英国急需当时唯一一个没有参战的大国——美国的各种援助和支持。

图注: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大西洋上签署《大西洋宪章》

于是才有了丘吉尔不管英国跑到大西洋跟罗斯福谈判的这回事。

《大西洋宪章》其实很简单,就是美英先构建一个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然后等战后推行“机会均等”、“航行自由”的资产阶级的对于世界的管理体系,并“为了实现它们经济的繁荣,参加世界贸易和获得世界的原料;”

这个宪章在当时而言对于反法西斯作战有积极作用,但是更多的是美英在图谋战后势力范围划分、取得世界“领导地位”的一次密谋(注意,此时的美国尚未参战),既然涉及到领导地位,自然参与者越少越好。

而且此时的美英根本没有考虑到苏联会战胜德国,所以压根没提苏联啥事!

在8月13日签署《大西洋宪章》后,丘吉尔回到国内,开始拉拢更多的小弟们一起加入大西洋宪章,他拉拢的对象都有:苏联、比利时、卢森堡、荷兰、南斯拉夫、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希腊、挪威和“自由法国”等。

当然,苏联人在看到美英划分世界势力范围的《大西洋宪章》后很生气,苏联副外交人民委员洛佐夫斯基一度认为:“英美这样做是想把我们置于和伦敦的那些流亡政府们以及英国的自治领一样的地位……把我们当成是和波兰、捷克、比利时、挪威一样的小国。”

他说的“伦敦的流亡政府”指的正是当时以戴高乐为首的几乎完全听命于英国的法国人。

图注:1940年的戴高乐在伦敦通过BBC向全世界广播自由法国

但是随着苏德战争的白热化,苏联为了获得卫国战争的胜利,也为了获得美国的援助,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国代表在华盛顿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表示支持《大西洋宪章》,并首次使用“联合国”一词作为同德、意、日法西斯“轴心国”作战的各国的总称。

此后各项对法西斯作战的国际会议中,牵头的总是中美英苏四个大国,法国人总是在那个等字中。

在1943年1月22日,“自由法国”的戴高乐在丘吉尔的介绍之下终于第一次见到了罗斯福,但是罗斯福直接说:他不能承认戴高乐的组织,因为戴高乐不是民选而是自封的。

图注:1943年,戴高乐和盟军高层在摩洛哥会面

戴高乐也毫不客气地对罗斯福进行了反驳,据说两人的这次谈话除了讽刺、挖苦没有其它内容。

但是等到盟军在战场上打赢了几次转折性战役之后,法国人突然发力了。

首先,法国人在盟军诺曼底登陆时强烈要求要有法军参战。

其次,戴高乐强硬地顶住了盟军登陆后首先开向德国的打算,要求盟军先解放巴黎。

第三,戴高乐和法军第二装甲师首先开进巴黎。

戴高乐在8月就已经通知欧洲盟军最高指挥官艾森豪威尔:他打算从阿尔及尔到法国。盟军则建议他先乘坐美国飞机在伦敦降落,然后再飞往法国大陆。

图注:1944年,和丘吉尔在一起的戴高乐

戴高乐怀疑英美暗中使坏,不让他进入法国,毕竟这个时候谁先进入巴黎,谁就有了法国解放者的名号。

戴高乐于是说自己不坐美国飞机,要乘坐自己的飞机降落法国,艾森豪威尔直接警告他说:盟军的高炮部队可能识别不了戴高乐所乘坐的那种飞机。

但是就算在这种情况下,戴高乐也只是推迟了一天,最终在8月18日,乘机安全抵达瑟堡,并及时赶上了法军第2装甲师,于8月25日首先进入巴黎。

法军第2装甲师虽然是美国一手扶持起来的,但是在进入巴黎的时候,隶属于巴顿的法国人勒克莱尔却根本不听盟军的命令,抢先进入巴黎。

图注:1944年,戴高乐进入巴黎

他们也受到英雄凯旋般的热烈欢迎,随后戴高乐在法国建立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自己担任临时总理。

这一幕也让盟国逐渐开始认识到那个“不过是英国傀儡”的戴高乐,其实也是有作为法国合法的最高领导人的身份的。

1944年,德日法西斯溃败在即,战后的世界如何建立一个新秩序成了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一个全新问题。

为了协调战后国际关系,1944年8月开始,苏美英三国在华盛顿附近的敦巴顿橡树园举行会议,史称敦巴顿橡树园会议。

图注:敦巴顿橡树园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美英苏商定了战后成立联合国,同意中国在未来的联合国安理会中拥有和美英苏同样的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对于当时的法国,苏联人直接说:投降德国算啥战胜国?

罗斯福表示:苏联说得对!

于是戴高乐想去再次拜访罗斯福,1944年,戴高乐刚刚来到华盛顿,就遇上了罗斯福给他的下马威。

罗斯福的欢迎仪式只给了戴高乐一个高级军事领导人的17响礼炮,而不是国家元首的21响礼炮。

戴高乐直接告诫罗斯福:常任理事国只有美、英、苏、中是不现实的,法国对欧洲平衡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图注:1944年,戴高乐与丘吉尔在Schueller的故乡阿尔萨斯检阅即将反攻德国的英法联军。

随后,戴高乐又找到对他又爱又恨的丘吉尔,同他讲,战争结束后,英法两国的殖民体系马上就会解体,到时候英法两国肯定会从世界领导者的地位上滑落,要是英国这个时候不拉法国一把,美苏两国为首的联合国会先搞谁呢?

丘吉尔也正在为这事头疼,听了戴高乐的话后一想,反正戴高乐也是自己扶持起来的,让他进联合国,凡事也有个帮衬。

于是丘吉尔就去找罗斯福:战后的苏联已经太强大了,我们需要一个同样意识形态的国家一起制约苏联,法国就是一个好对象,建议你考虑一下。

罗斯福这个时候对于戴高乐其实还是蛮瞧不起的,还打算再仔细考虑一下,顺便看看戴高乐还有什么筹码。

没想到戴高乐迅速抓住机会,直接去和斯大林密谈了十五个小时,虽然戴高乐一度被斯大林讽刺为:“法国都亡国了,他却还要求和挑起了作战重担的苏联、美国、英国平分秋色。”

但是在国家利益面前,个人的喜好算个啥?

于是这次戴高乐和斯大林的密谈说是密谈,但是全世界都知道戴高乐去见了斯大林。

罗斯福这个时候担心法国要是投靠苏联阵营,这个影响力还是蛮大的,于是终于同意法国成为第五个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1945年2月,美英苏三巨头在雅尔塔会议上终于把法国纳入联合国五常。

图注:雅尔塔三巨头

 1945年2月11日发布的公报中提到,雅尔塔会议中一项重要议题就是联合国问题,会议决定美、英、法、苏、中五国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规定实质性问题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原则。

戴高乐可以说在大国交错的复杂关系中给法国意外攫得了一大块蛋糕。

我们已经商得同意:当于1945年4月25日在美利坚合众国旧金山召开联合国会议,以便依照在敦巴顿橡园非正式会议中建议的方针准备这一个组织的宪章。

我们将立刻向法国政府和中国政府磋商,并邀请他们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大不列颠政府与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政府共同发起这种会议。一经和中国与法国磋商完毕,关于投票表决程序的建议案全文,就可公布。——雅尔塔会议公报

虽然法国在二战期间只坚持了短短42天就投降,但是在戴高乐一己之力的坚持之下,竟然可以利用美苏英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在大国之间给法兰西打出一片腾挪的空间。

虽然戴高乐看似得罪了美英苏等多个巨头,但是明眼人都知道他是以法国利益为重,在他下台后也能获得对手的尊重。

更不要说戴高乐还能以战略家的眼光很早就同中国建交,并且以一连串退出北约,自研核武的操作,在英国衰落德国解体的情况下,成为老欧洲最重要的主心骨……

就算站在对手的角度,戴高乐也堪称法兰西人杰。

因此,在戴高乐死后,他的继任者乔治·蓬皮杜(Georges Pompidou)在广播及电视中宣布这个消息时说,“戴高乐将军已经与世长辞。法国现在是一位寡妇。”

只可惜,比起当年的戴高乐,今天的法国政坛……真是物是人非啊

文/以史为鉴

图/网络

参考资料:《戴高乐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